宋美曼芦荔村位于有着“祁门粮仓”美誉的祁门县安凌镇,全村辖354户1287人,共有耕地1467亩。近年来,芦荔村“两委”和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以发展粮食产业为突破口,积极流转土地,探索机械化种植,推广农业生产托管,延伸粮食产后加工服务建设,走出了一条适合山区特点的规模化粮食生产路径,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又带动周边村组和种粮大户实现抱团发展。
2019年,芦荔村集体产业发展以粮食产业为主体,从创办“芦里水稻专业合作社”到申请“芦荔清水田”商标;从“芦荔优质稻米种植示范基地”到“芦荔农业产业园”;从开拓销售市场到常年供应9.5万公斤“芦荔大米”;从耕地流转85户199.46亩发展到104户404亩;从单一流转农户土地到吸纳家庭农场入社;从零资产到占地1000平方米固定资产超500万元的专业合作社。四年来,芦荔村粮食产业从散到聚,从小到大,培育壮大了集生产、加工、销售的粮食产业,2022年该村粮食产业实现收入101万元,占村集体经济收入146万元的69.1%。
据了解,目前该村通过机械化种植水稻,从育秧到收割烘干,全程成本为1184元/亩,较人工作业1574元/亩,减少24.8%。成本降低主要体现在旋耕平整、插秧、收割、烘干四个环节,同时机械化也大幅缩减作业时间,如机插秧时间约15至20分钟/亩,较人工作业时间大幅缩减。机械化作业的同时带动了水稻生产托管服务,农户反映,从育秧到机插,购买社会化服务需220元/亩,比自身种植成本降低,节省出的时间,可以投入到其他农事活动,如通过采摘茶叶来增加收入。
芦荔村在机械化种粮的基础上,做好后半程文章,以水稻产销为突破,村办芦里水稻专业合作社先后投入100万元,建设粮食产后烘干设备,烘干产能达165万公斤,水稻加工成米后,普通大米售价为8元/公斤,优质米售价为30元/公斤,粮食附加值有了大幅提升,通过不断完善粮食产业体系建设,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
在芦荔村取得一定成绩基础上,安凌镇政府以芦荔村为主导,实施“1+6+x”抱团发展,即把粮食产销中育秧、社会化服务、烘干、加工、销售等环节,因村制宜分到6个村,实行专业化分工,带动若干大户参与水稻生产。通过抱团发展,能够更大程度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各村分工协作,项目收益平均分配,有效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在看到芦荔村粮食生产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该村粮食生产和产业化发展还有很多困扰,如农田水利设施历史欠账多、当前建设成本高,野猪等野生动物破坏粮田现象时有发生,粮食加工链有短板,粮食产业与旅游、电商融合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都不同程度影响到山区规模化粮食生产的效益。
由于近些年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和乡村公路建设,对原有灌溉水系管网难免有所破坏,对水稻种植影响较大的田间地头水利“末梢”不畅,尽管作了一些修复,但仍难以满足粮食生产需要。山区野兽鸟类破坏粮田等现象时有发生,尽管有计划开展了野猪捕杀,但力度不够、捕杀无害化成本高等问题突出,效果不尽理想。
芦荔村大米加工厂设备简易,已投入使用三年多,加工的大米易碎、品相不好,影响市场接受度。由于缺少大型粮食加工厂,目前该村加工大米均委托黄山区黄山天都米业代工,但每斤稻子成本增加0.1元,制约该村粮食产业发展壮大。
借助临近德上高速安凌雷湖口的区位优势,芦荔村以打造黄山市中小学生爱粮节粮基地、市级“主题党日”基地为契机发展“农旅”产业,但活动基本由村委会摸索,缺少相关单位和社会面帮扶,活动效益不明显。同时,附近6个村抱团发展后,村合作社水稻经营面积将由404亩增加至1700余亩,产能将极大提升,在解决销路上,虽然村里已初步搭建电商直播间拓宽销售路径,但后续电商运营推广仍需专业化指导。
芦荔村作为典型的山区农村,从稳定水稻生产、增加种粮效益的现实需要出发,走出了一条山区水稻适度规模生产经营之路,如何进一步壮大山区粮食产业,还需从粮食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建设方面发力,不断推动山区粮食产业特色化、精致化发展。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和机耕道路设施建设管护,解决粮食生产综合配套“最后一公里”。二是加强山区“耕地+水库(塘)”小流域治理,改善山坞田种植环境,利用生态优势,打造山泉米基地,在降低抛荒率的同时提升种粮效益。三是针对野猪等野生动物对粮食作物造成破坏,完善农作物被受保护野生动物破坏后的补偿机制,通过涉农资金划拨、农业保险等方式进行补偿理赔,减少农户损失。
一是在粮食精深加工、标准化建设、品牌营销、农产品上行上加大政策扶持,支持培育若干全产业链粮食企业,推出具有特色粮食精深加工产品。二是用好资金项目,在生态种植、农机购置、仓储加工、品牌营销、职业农民培育等环节加大支持力度,为粮食产品向产业链、价值链延伸做好要素保障,最终通过终端消费价格提高来促进农产品价格提高。
一是积极培育新农人,鼓励粮食种植与观光农业、生态旅游、摄影产业、民宿产业融合,通过大会展会、直播平台,加强与外界互动,展示好黄山市休闲农业的优美生态、文化底蕴和绿色产品。二是细化落实奖励政策,激励村干部因地制宜发展粮食专业合作社,根据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量、增量和经营状况综合评定,落实对村集体、村干部的奖补政策,让乡村产业带头人安心干事创业。
【乡村振兴“满天星” (52)】山里研工社:一位“清华”毕业生的黄山乡村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