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凤灵蛇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年,80后姚路路就强调,“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基层代表。”
从一个人办养猪场、喂两三百头猪开始,姚路路给猪打针挂水,什么都干。她创业零基础、基本都靠自学,看书、看视频、看电视,问专家,摸索了多年。
2017年,姚路路成立了江苏省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棵树街道渔樵种植专业合作社,帮助多家企业解决了行业的瓶颈问题,带领当地村民增收。
姚路路介绍,作为养殖企业,最大的难题就是粪污处理。粪污经过干湿分离后,干粪作为有机肥,销售出去或送给当地老百姓用,但废水最难处理,排污量大、污染负荷高、达标水平低、成本制约等。
“究其原因,种养脱节是关键,养殖产生的粪肥水没有高效循环利用,反而污染了环境。”姚路路说。
她成立合作社,自身造血,用农业的方式解决农业的问题,探索出自然水体、无土种植的生态产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畜禽菜鱼生态循环、多层次种养的“渔樵”模式。
蔬菜摆在自制的“浮床”上,在水面上种植水生蔬菜、花卉、粮食、药材。姚路路解释,水体是软的,没有阻力,因此蔬菜生长速度非常快,产量是有土种植的3-5倍,品质也很高。养殖产生的粪肥水,通过发酵直接转化为种植水生蔬菜的有机肥料,并且在水下也套养了耐低氧、耐肥水的鱼类,形成绿色可循环的产业产品体系,产出了绿色高品质的水生蔬菜。
姚路路要寻找的种植品种不仅要能利用粪肥水、净化水体,还能四季生长、产生效益。
经过多次尝试,她找到了水生蔬菜——四季水芹,其根系强大、吸肥能力超强。在实验中,水体刚施入粪肥时颜色很黑,但经过四季水芹约40天的生长,水越来越清,“和纯净水的颜色是一模一样的。”
姚路路还种了菱角,芡实等其他能净化水体的水生植物。原先佟圩村当地的菱角卖5块钱一斤,姚路路种的红色菱角,可以卖到8块钱一斤。村书记觉得挣钱,第二年也领大家加入。姚路路说,头两年,带动了村集体收入50多万。
姚路路介绍,按照正常土地消纳污水,一亩地只能容纳7-10头育肥猪的粪肥量,而这种模式,一亩地可以容纳接近200头育肥猪的粪肥量。一些下脚料,不合格的蔬菜,打下来喂鱼、喂羊、喂鸡,“一片菜叶都没浪费。”
经过调研,姚路路发现,周围许多养殖户朋友都被这个问题困扰。她想,其他一些大型的养殖企业,可能也遇到这个难题。于是,2018年,通过中国畜牧业博览会,她把四季水芹带到重庆,受到广泛关注。在不久后的江苏畜牧业博览会,“渔樵”模式受到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的关注,被点评为“可复制性强,起到循环利用的示范作用。”
目前,渔樵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畜禽一菜一渔”模式已在全国建立100多个推广点,帮助温氏、正邦、正大、益客、德邦等龙头企业进行污水处理。在宿迁市、淮安市等地成立渔樵分公司,年创产值3000余万元,带动就业人员120余名。很多曾经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妇女、甚至85岁的老太太都来到姚路路的合作社工作。
“农业确实非常苦,但农业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她呼吁,青年朋友能够加入乡村振兴的队伍来。
全国人大代表、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棵树街道渔樵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路路。受访者供图
姚路路观察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部分农民进城落户之后,他们的宅基地就闲置了,既没有发挥住宅的作用,也无法增加家庭财产收入,同时也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如果可以盘活利用,可以将农民闲置的资产变成资金,增加农民收入,也可以吸引更多项目落户农村,村集体经济得到更好发展。同时可以提升村容村貌,让村庄更美,产业更强,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幸福感更高。
今年两会,姚路路建议,应该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更大范围地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引导、支持农村闲置宅基地出租入股,发展乡村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保障户有所居;探索建立兼顾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调节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让农民分享改革红利。
在姚路路看来,农村最基本的功能生产粮食和农产品,提供生存保障。除此之外,它为城市和整个国家提供了生态屏障,还承担着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
“农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下一个风口。”姚路路说,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在这样一个重大历史机遇面前,农村能给城里人提供的不单纯是用于耕种的土地资源,而是丰富多样化的生态资源,是可以将农产品加工、养老休闲、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多产业融合的创新创业的机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