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c013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10月30日,在谈到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感受时,省农科院研究员、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花类药材岗位科学家、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中药材专项负责人梁慧珍充满信心地说,发展中医药,要从源头开始,要在种植基地把控中药材质量,为中医药生产提供产地优质原料。
河南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是“北药”的南界、“南药”的北界,因此中药资源具有生物多样性明显及药材产地正、种类多、质量佳、品质高、产量大的特点。
河南植物类道地药材种类繁多,其中“四大怀药”和“八大宛药”及连翘、白芷、红花、柴胡、猫爪草等17种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及质量在全国均居领先地位。
“品质是决定药效的关键,质量优劣与健康息息相关。品种、产地、栽培技术、药材生长年限、药用部位、采收时间、产地初加工方法、炮制方法等均是影响药材品质的重要因素。”梁慧珍说,长期以来,中药材野生种质资源逐渐匮乏,人工种植大多延续传统的粗放经营管理模式,种子种苗混杂、退化、抗病性差的现象十分严重。在我省,新品种选育、种子种苗繁育及其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存在的突出技术问题,成为制约中药材规范化生产、药材优质的瓶颈。
为从源头上破解中药材高质量发展难题,梁慧珍率领团队以中药材新品种选育为抓手,创新中药材育种方法,系统开展中药材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
在信阳大别山区,针对当地花椒、茅苍术、迷迭香、黄精种植,梁慧珍带领团队指导并推广套种、轮作技术,按照仿野生种植条件,发展林下经济,达到“人种天养”的目的,积极引进小型采收机械,降低劳动成本,生产优质道地药材。
在南阳伏牛山区,作为河南省中药材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邓州团团长,梁慧珍带领团队成员详细调研了当地艾产业发展情况,实施了艾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与基地建设示范,对艾草标准化种植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制定并发布省级及以上艾草标准化种植技术相关标准,通过示范基地进行推广应用,从源头上为艾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原料。
疫情发生以来,梁慧珍多次前往三门峡丘陵地带,指导连翘产业发展。在全国连翘人工种植第一大县卢氏县,她建议改变以出售连翘原材料为主的现状,推进连翘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在焦作“四大怀药”生产基地,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梁慧珍带领团队成员进行技术指导的身影。她与团队成员积极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发展以铁棍山药为主的“四大怀药”种植,采取“公司+电子商务+基地+农户”等形式,推动“四大怀药”产业逐步走上了种植标准化、生产企业化、营销品牌化、融资市场化的产业发展道路。
据介绍,梁慧珍带领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团队,致力于红花、菊花、金银花等花类药材和道地药材的种质资源收集、评价、鉴定、创制、遗传育种与栽培生理、药用化学成分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研究,通过实施“四优四化”专项行动、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相关项目,大力开展中药材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推进举措,扎实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推动中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梁慧珍团队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和我省道地中药材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绿色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以“有序、安全、有效”为导向,以优质中药材新品种为支撑,以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为引领,以优质中药材繁育研发及科技示范基地为依托,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梁慧珍团队共审定中药材新品种近20 个,6个品种获得新品种保护权,累计推广种植面积20多万亩。另外,团队共建立中药材示范基地十多个,示范推广新技术十多项,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个。
“药会”新时代,“豫定”新征程。谈到我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方向,梁慧珍指出,一要提升中药材生产企业的科技含量,以南阳艾产业为例,相关企业千余家,但大部分都是小作坊式企业,呈现“小、散、乱”的发展状态,企业各自经营,形不成合力,发展后劲明显不足。二要培育中药材品牌,有的企业为了争得市场,不惜互相倾轧,甚至套用别的品牌,或被迫贴牌为他人做“嫁衣”,很难做大做强。三要标准化种植,系统研究加工技术,制定国内国际通行的产业标准,提升中药材产品标准,掌握市场价格话语权,把中药材生产大省打造成中药材品牌强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