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凡宇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9日电(记者段敏夫、何奕萍)在地处新疆西北角的额敏县,玉什喀拉苏镇齐勒布拉克村是一处牧民定居村,一大片长势良好、娇艳蓬勃的红树莓成为这里一道亮眼的风景线。告别四季游牧、放下马鞭多年后,曾经的哈萨克牧民引进红树莓,也迎来了一次新挑战。
“别说种果树了,下马后的牧民连麦子、玉米都种不好!”在村支书马乌特别克·马哈孜的印象中,得到国家扶持,千百年来游牧在山区和戈壁间的牧民大都定居下来,有了砖房、棚圈和草料地,甚至还有了面积不小的垦田。但要说起种庄稼,村里没几个敢夸口种得好。
从放羊到种地,是牧民定居下来面临的一次挑战。包括齐勒布拉克村,在新疆各个牧民定居点中,不会种地、种不好地的情形存在了很长时间。直至现在,与真正的庄稼人相比,定居牧民大多只能简单地种些小麦、玉米,种植收入有限。
“牧民的餐桌上,风干肉、奶茶、奶疙瘩常有,蔬菜是不多见的。”马乌特别克·马哈孜告诉记者,没有吃菜的习惯,也没有种菜种地的意识,为了让定居牧民发展庭院经济,村干部磨破嘴皮不说,还要带头先干。
不过,定居下来的一个好处是,村民随时可以从电视和网上接触特色种植、养殖的信息。“别人行,我们为什么不行!”定居久了,不甘人后的想法渐渐萌生,而各级政府鼓励脱贫致富的优惠政策让牧业村底气渐足。
看到网上有关种植红树莓的信息,大家眼前一亮。村委会决定,派马乌特别克·马哈孜和几名村民,赴青海考察了解详细信息。回来后马乌特别克·马哈孜兴奋地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红树莓长成后亩产在800公斤至1吨,每亩收入可达6000元到1万元,是个增收的好路子。
然而,青海“外来户”的落户过程并不顺利,马乌特别克·马哈孜算的账也没完全打消村民心头的疑虑。原来,红树莓种苗要3.7元一株,加上其他种植成本,第一年每亩地的投入要4000多元,这么高的投入让村民们踟蹰不前。
“虽然比种玉米收入高多了,但毕竟村里没人种过,好不好种,好不好销,大家心里都在打鼓。”村民阿曼太的说法,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想法。
面对大家热切却又躲闪的眼神,身为村支书的马乌特别克·马哈孜只好带头先干,2017年4月,他拿出70亩地,尝试着种下了树苗,8月,还处在生长期的部分红树莓就挂果了,果实一下来就被闻讯而来的商贩在田埂上买走。马乌特别克·马哈孜提前尝到了甜头,而村民们的疑虑也随之消散。
今年,村里号召100户村民每家出1亩地,扩种红树莓。阿曼太说:“大家没了顾虑,就怕来晚了拿不到种苗。”
淅淅沥沥的小雨拖住了夏天燥热的脚步,滋润着田间蓬勃生长的红树莓。记者穿行在村子里,还看到村民房前屋后种植的苹果树、酸梅树。熟悉游牧生活的当地干部说,这些出现在牧业村里的果树,既是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变迁的见证,也是美好生活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