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举总裁的盗种妻秋高气爽的九月,绿叶掩映下的一簇簇红树莓绽放出耀眼的宝石红,果农熟练地采摘摆盘,一箱箱速冻红树莓果即将通过冷链运输,远渡重洋销往欧美市场。今年的红树莓卖上了“天价”,令果农喜上眉梢。
多年前,人工栽培红树莓的种植方式由俄罗斯传入我国,在张广才岭西麓遍地开花。近几年,红树莓产业发展起起落落。在今年难得的欣喜背后,产业现状究竟如何?近日,在这个丰收的季节,记者走进“中国红树莓之乡”尚志市进行了深入采访,探究红树莓产业如何变身大产业迸发新动能。
秋日,在尚志浆果科技栽培示范中心百亩红树莓基地里,近百名工作人员正在采摘红树莓,一盘盘红彤彤的树莓果在烈日下晶莹剔透,娇艳欲滴。今年的红树莓就像它宝石般的品相一样,价格一路冲高。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国家的果农只能弃果,放弃采摘。”示范中心负责人刘儒增向记者介绍,由于收不上成果,导致国际市场红树莓紧缺,而我国的红树莓不仅丰收,而且采摘、出口等环节没受多大影响,因而红树莓在国内的收购价一路破天荒地冲上每斤10元。
“我研究种植红树莓40年了,这几年一直两块钱左右一斤,今年的价格真让果农开心。”刘儒增笑道。
70多岁的刘儒增介绍,尚志市地处“北纬浆果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夏秋季冷凉,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日照适中,综合气候条件有利于红树莓营养积累、品质提高。更重要的是,种植红树莓见效快、效益好。夏果型树莓第二年结果,第三年丰产。秋果型树莓当年结果,第二年就能丰产。
“红树莓种植碰上了难得一遇的好年景。”尚志市农业农村局于海龙说,现在整个尚志市红树莓的种植面积在1万亩左右,按今年收购价计算,平均亩产1000多斤,产值超过1亿元。“明年红树莓种植面积又要看涨。”于海龙说。
“尚志红树莓历经百年,像个婴儿一样在张广才岭下繁衍生息,对于它的成长,感觉像是‘含在嘴里,疼在心上’,有‘甜’有‘酸’。”谈到红树莓在尚志的发展历史,尚志市红树莓产业协会会长昝德民感慨颇多。
昝德民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刘儒增在石头河子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浆果研究站,与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成立科研所,目的是提纯复壮,培育好品种。从那时起,浆果种植在石头河子全面铺开。这期间,尚志市又新建了浆果厂、果酱及果酒厂等,红树莓种植面积迅速增加,总面积达3000亩,年产量达2000余吨。
进入21世纪,国际市场需求旺盛,红树莓果大量岀口,促进了红树莓种植的迅速发展,使尚志红树莓的种植、加工、销售形成了模式。2011年,尚志市被国家授予“中国红树莓之乡”称号。2014年,尚志红树莓被批准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巅峰阶段,尚志市红树莓种植面积达3.8万多亩,种植范围从1个乡镇扩展到10多个乡镇。
而近些年,随着红树莓成果收购价格一直持续低落,使得红树莓在尚志的种植规模受到了影响,产业发展也出现逐渐萎缩状态。
“今天价格好就多栽,明天掉价了就减少投入或者转项。”昝德民说,种植规模的减少与果农对于市场的判断有直接关系。说起尚志红树莓近年的状况,昝德民会长心里“酸酸”的:“在展会上,每当看到国外的红树莓产品从‘粗’到‘细’,从果酱、口香糖到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等千余种琳琅满目,而我们还仅仅处于生产饮料、果脯、果酱、果酒等‘粗’级阶段,心里总感觉不是滋味。”
昝德民说,红树莓的种植规模不用愁,缺乏的是深加工。只有产品做到精深加工了,才能在国内外形成大规模需求,果农收入才能稳定,产业才能够振兴。
从尚志市向西驱车十分钟,就到了一片新建的红树莓基地——鲜食红树莓园区,科研人员正在新品实验果树上采集技术数据。介绍起园区的建设,身为尚志市红树莓产业协会副会长的王德滔滔不绝。
“园区总面积200亩,全部采取无公害生产技术进行鲜食红树莓避雨栽培。预计年产鲜果150吨,种苗50万株。”王德介绍,资源圃主要是收集保护野生及栽培红树莓优良资源,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为我国树莓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基础。
“把红树莓产业做大做强,生产上要形成一个科学体系,管理上形成一套完备模式,研发上要有拳头产品。”王德感慨道。
“该项目的建成促进了浆果产业技术的全面提升,开辟了红树莓发展的新方向。”尚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魏锦胜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尚志市政府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签订了科技共建协议,科研单位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信息支持尚志市红树莓产业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研发更大附加值的高精尖产品,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是尚志市红树莓产业发展努力的方向和目标。”魏锦胜说,尚志市对浆果产业的发展一直以来都很重视,把红树莓产业与乡村振兴结合在一起,推进产业兴村强镇,持续加大对浆果等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叫响“尚志红树莓”高质量地域品牌。(王志强 白云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