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杀盛夏时节,在生机勃勃的西高山镇,每一个村落,一座座村居亮丽多彩,一条条道路通达四方,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一幅村庄美、村民富、乡风好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尽情地铺展开来。
走进西高山镇寇山村,乡间郁郁葱葱,农家院落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花草树木绿意盎然,老人在乡间小道悠闲散步,小孩子在新修的广场嬉戏玩耍,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和美乡村的新图景。
近年来,西高山镇进一步强化党建示范引领,聚力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持续改善乡村面貌,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乡村振兴,组织强劲是核心。西高山镇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着力培养“专家型”“业务型”干部,推动干部本领提质增效;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近年来累计开展各类培训53期,完成培训3000余人次,提升履职能力;严格选用程序,将71名优秀后备干部作为振兴骨干培育,育出振兴好苗子;深入推进党员队伍整体提质,带出振兴好队伍。以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高度自觉,将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效能。
“我们将寇山村、秦山村等村重点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村、基层党建示范村,使其成为领导基层治理、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每个村都组建延申了一约四会一队,把党引民治治理模式延伸到基层的最末触角,促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有效提升。”西高山镇党委书记李文博说。
乡村振兴,优美生态是财富。美好的风景“颜值”与“气质”并存,美丽乡村也需要“内外兼修”。
整治人居环境打造“外在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一仗”,也是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重要民心工程。西高山镇通过认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支部组织、党员带动、群众志愿”等方式持续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人居环境治理常态化管理为导向,紧紧围绕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坚持“清拆改种建”五治并举,让乡村变得干干净净、整整洁洁、漂漂亮亮、和和美美。
“在没有实施乡村振兴建设之前,我们村是西高山镇比较难办的脏乱差村子。现在,我们村水变清了,环境变好了,村民有活动场所了。”西高山镇寇山村副主任杨张会感慨地说。
精神文明建设增加“内在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广泛开展“道德模范”“五星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和“美丽庭院”等评选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治理高价彩礼、打击忤逆不孝、反对大操大办等专项治理行动,弘扬新风正气,推动移风易俗,提升文明指数。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西高山镇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坚持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坚持“党建+”融合理念,积极推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党组织+合作社+特色产业+农户”的致富新路。依托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延伸联农带农机制和产业链条,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镇村级集体经济累计收益达到230多万元,村均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西高山镇以经济林果、中药材种植和养殖业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体系为基础,坚持“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发展思路,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突出抓好秦山等5村连片核桃种植示范基地、西高山镇下寨村万头育肥猪养殖基地等一批规模化产业的发展;持续做好上寨村石磨面粉及手工挂面等特色产业的培育扶持,稳步推进核桃、花椒、万寿菊等经济作物和柴胡、桔梗等中药材种植以及牛、猪、鸡养殖等重点产业的培育壮大,逐步解决产业链短、小及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
与此同时,西高山镇通过引进西和县西高山镇西汉水文化旅游项目,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朱河、刘河两村手工麻纸产业实现创新提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品牌效应;着力实现西高山镇农创文旅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全镇文化旅游和特色产业发展水平。
“朱河、刘河村有历史悠久传统非遗手工麻纸,水资源丰富,山美水美,如何整合用好这些资源,挖掘可持续发展潜力,是我们今年的新课题。”西高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严东祥说。通过大力发展西汉水文化旅游项目,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火起来,就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能。
西高山镇党委书记李文博表示:西高山镇将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厚重的文化底蕴、良好的产业基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砥砺奋进,全力抓实党建引领“点线面”,探索出一条条发展新路子,逐步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华丽蜕变,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