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爱今生之深宫红颜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更是吴窑镇全面落实如皋市“产业兴市、创新强市、生态立市”核心战略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们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融入和服务如皋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主动谋求新作为、新担当,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更高品质“龙游河科创走廊”战略部署,以建设“宜居、宜业、宜创”新吴窑为发展主线,打好“创新特色镇、高铁枢纽经济镇”建设持久战,克服困难争先竞位,全力拼出吴窑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一是坚持聚焦最根本的目标任务,稳中求进提优经济质效。坚定不移走科创转型之路,争当如皋市中部科创走廊建设的排头兵;大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现制造业“脱胎换骨”;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向北部工业园区低端低效企业要空间;深入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加强科创园、孵化器、加速器载体建设,为优质项目入住提供要素保障。
二是要构建最长远的空间布局,融合西站建设提升城镇能级。兼顾眼前和长远精心谋划好镇域空间布局,以高铁枢纽建设为核心稳步有序实施城镇更新,提升建设标准,拓展城镇功能,补齐商业、文化等服务配套短板,不断提升城镇品质和人文品质,打造交通便捷功能完备的青年友好型城镇。
三是办好最暖心的民生实事,凝心聚力增进民生福祉。坚持聚焦民生关切,依托高标准为民服务中心平台,深入推进“一窗受理”改革,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幼、小、初”教育现代化水平以及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让吴窑的发展有温度,让政府的服务更暖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夯实产业致富基础,培育农村增收“增长点”,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四是展现最有效的担当作为,坚持笃行不怠提效政府服务。大力弘扬“治沙精神”,始终强化答卷意识,不断增强“挑重担、扛重责”的责任感,一切工作向前看,一切服务高标准,坚决克服本领恐慌,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矛盾面前敢于斗争,不断提升政府的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全力推动吴窑2023年的跨越式发展。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3%,全部工业应税销售突破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3.3%,净增高企不低于4家,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等开放型经济继续保持全市第一方阵。万元GDP综合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改善。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紧扣“一个战略部署”、“一条发展主线”,新的一年我们将全力聚焦四个方面工作:
聚焦方向全力招商。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吴窑发展的首要任务,主攻“光电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两大方向,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以科技孵化器及科创园为中心及样板,辐射周边尚未盘活存量资源,深挖细掘产业潜力,坚持内培与外引双向发力,招引主导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形成主导产业集聚。强化“链式”思维,调动思凯林、友恒、基信等企业“以商引商”的积极性,推动智能家居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光电产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切实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提高服务业项目层次。积极抢抓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先机,大力培育“互联网+”企业,推动红网计算机系统等项目达标进库。全力培育隆诺贸易、复腾贸易、正思贸易、进泰贸易、曙盛羊肉等服务业重点企业成为批发、零售等销售额新的支撑点。推动通茂物流业务量的大幅提升,为服务业壮大提供新的支撑。针对性培育优质总部经济、科技服务业企业,着力推进大众创业创新,实现全镇服务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强化支撑保障体系。持续优化项目服务,实施企业优强工程,做好规模企业、优质小微企业梯度培育,不断壮大企业队伍。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全流程指导企业备案、投产、开票等环节的衔接事项,推动友恒体育、王家风范一季度按时进库。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精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驻企联企服务,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全面落实“南征北战”部署要求,通过破产清退、招商收购、租赁盘活、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盘活低效土地,开启老旧工业区更新进程。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速构建创新支撑,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大力推进企业智改数转工作,引导思凯林、王家风范、远业液压三家企业加快智能化、数字化步伐。全力推动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推动全镇高企申报不少于10家,协同推进技术合同、产学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指标,推动万创混合设备、昱森新材料、发力智能箱柜等企业申报高企,确保高企净增不低于4家。全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收入不低于3.3%,招引科创型项目不低于10个,引进高层次人才不少于15个,让“科创小镇”品牌更具辨识度。
加速科创中心打造。整体推进科创园、孵化器、加速器建设,力争一季度新签约智能制造系统研发、建筑建模、检测技术服务等11个科创服务业项目入驻孵化器,实现自动化彩印设备研发生产、新能源充电桩等5个科创产业类项目入驻科创园,全面充实“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坚持规划引领,以打造龙游河生态科创走廊为中心,以“三区三线”划定为方向,围绕镇区功能北移,高水平编制镇区控制性规划和北部工业园区详细性规划,启动村庄规划编制,制定北部工业园区提档升级设计方案,做好东部工业园区及龙游河片区土地成片开发方案,深度设计现代化居住区、商业区、生活区,实现城乡深度融合。
提升城镇管理水平。以“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抓手,推进镇区有机更新,实施鲁班路环境提升工程,实现镇区靓化、广告净化、停车序化。扎实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管理、反差地段改造等专项行动,构筑内畅外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疏通镇域“毛细血管”,增设部分路口红绿灯和视频监控,优化设置停车位,组织文明志愿者定期上路协助维护秩序,开展沿街垃圾入户收集和垃圾分类处置,立体式推进镇区管理上台阶。有序推进搬迁安置,启动高铁安置区建设,加快推进华尔登二期建设,打造高品质宜居住宅区。
呵护生态文明底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重点工程,全力推进镇域生态文明建设。强化水环境治理,加强镇村小微水体治理和镇区污水主管网建设,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确保如海运河市考断面等各级考核断面稳定达标。构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体系实现精细化治理,迁建大气监测站点,严控各类源头性污染,力争PM2.5浓度排名和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居全市中上水平。严格落实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坚决打击和遏制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等违法行为,逐步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继续强化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动17个村居全面“脱黑”,力争立新、小马、老庄等村居实现“入红”,确保人居环境考核在全市排名大幅前移。一体推进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农业废弃物收集、农田尾水收集、黑臭水体治理等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农路提档升级、公共空间治理、厕所革命等项目,加快畅通道路、河沟渠塘疏浚清淤、村庄绿化等建设步伐,聚力打造吴窑人民幸福美好家园。
持续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围绕“村村有品”目标,重点支持何柳、立新、沈徐等村居做大做响项目规模,形成示范引领,鼓励村居之间开展资源合作开辟飞地项目。加强与市供销合作总社合作,力争率先启动村级供销社试点,推广大石社区“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鼓励本土主播带货和农户直播线上销售,探索统一订单或电商销售,将本地优质长寿农产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在提升农业农产资源资产的市场价值中实现农村居民收入增长。
文化赋能提升“吴窑气质”。深挖各类乡贤资源,构建联络交流常态化机制,共享乡贤“自带光环”,让广大乡贤成为吴窑的“宣传窗口”,讲好吴窑“发展故事”。用活人文资源,培育特色名品,全面梳理吴窑镇人文、历史、羊肉特色,精心谋划各类活动,深度挖掘总结“吴窑图腾”。深入推进“诚信小镇”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宣传各类诚信道德典型,让更多像陈伟一样的中国好人好事在吴窑大地上屡见不鲜,将诚信打造为吴窑的新一张名片。
促进惠民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高效率”服务、打造“高覆盖”服务半径,规范运行镇为民服务中心,加大“一业一证”覆盖行业范围,新增“一件事套餐”服务,加大数据互通力度,继续深化“无证明事项”改革。聚焦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加强儿童风险评估和监护干预力度,不断加强儿童关爱保障。持续开展“敲门关爱”行动,认真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全面落实低保、五保等惠民政策,为群众积极争取大病医疗救助、临时生活困难补助资金,确保群众得实惠。落实镇村两级“15分钟医保服务圈”工作,加大医疗保障宣传发动力度,提升三元、四房等村卫生室建设水平,确保群众病有所医。完善教育教学硬件建设,实施中小学电力增容工程,有序为教室增设空调,启动吴窑初中多功能楼建设,助力提高办学水平。大力发展慈善、志愿服务事业,建设更有温度、更有获得感的“幸福吴窑”。
安全生产常抓不懈筑牢安全生产屏障。狠抓重点坚持隐患排查全覆盖,深化工业群租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巩固出租厂房安全、餐饮燃气场所排查等专项整治成果,不断提升公共安全水平。开工建设吴窑消防站和公安警务大楼,提升维护公共安全基础能力。坚持常态督查,促进整改见实效,对隐患排查整改的情况,做到治理任务不完成不放过、问题隐患不消除不销号,为吴窑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提升治理效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用好镇域综合指挥平台载体,构建事件预警网络和协同治理体系,运行好“闭环”机制,确保综合满意率不低于95%。大力开展普法工作,完善扫黑除恶斗争长效机制,全面打造“平安吴窑”。深入开展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整改专项治理行动,确保完成违法建设治理的闭环销号任务。坚决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做实镇食安委,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对辖区120余家食品生产经营户实施监督检查全覆盖,加强对乡村厨师和食品从业人员培训,落实经营主体责任,切实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做好由防向治转变,守护群众生命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