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之无限社区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要求,《四川省林木种苗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经2008年7月1日省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我受省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就《条例(草案)》作以下说明:
林木种苗是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林业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林木种苗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经营渠道增多,流通逐渐活跃,有力地推动了种苗产业的发展。全省现有林木种苗生产和经营企业4200余家,从事林木种苗生产经营的从业人员已达32万余人。全省林木种子年均生产量达32万公斤,年均生产各类苗木近20亿株。由于树种、品种结构性差异,一方面我省每年要向省外销售不少种子和苗木,另一方面还要从省外买进桉类、竹类、核桃等种苗。同时,在林木种苗的生产、流通、经营、使用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以次充好、掺杂使假、滥采乱调、违规使用种苗等坑农误林的事件时有发生。
2000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颁布实施,但由于种子法的有些规定比较原则,我省在贯彻执行中缺乏相应的配套法规,致使具体操作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加强对种苗的管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净化种苗市场,将我省林木种苗多年的管理经验和做法纳入地方性法规规定,并对种子法进行细化、补充,制定《四川省林木种苗管理条例》是非常必要的。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的要求,我们成立了《四川省林木种子管理条例》起草组。起草组结合我省七年来贯彻种子法的情况,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据种子法以及国家林业局的有关规定,经反复讨论、修改,于2007年7月向省政府报送了《四川省林木种子管理条例(代拟稿)》。2007年10月,省人大农业委员会、省政府法制办、省林业厅组成专题调研组,到自贡、广元、遂宁、宜宾开展了立法调研。2008年,省政府法制办书面征求了省级有关部门和市、州政府的意见,并先后到眉山、攀枝花、成都温江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召开了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市(区县)政府法制办、林业、农业、财政、发改委、工商、质监、国土、编办、物价、审计等部门以及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借鉴了重庆、贵州、云南、湖南、山西、江西等省市有关林木种苗管理的立法经验和做法,在此基础上,经反复修改,形成了《条例(草案)》。
(一)关于林木种苗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种子法第三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鉴于我省的林木种苗管理工作一直由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林木种苗管理机构承担,故草案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林木种苗工作,其所属的林木种苗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工作。”
(二)关于林木种子贮备制度问题。种子法第七条规定“国家建立种子贮备制度,主要用于发生灾害时的生产需要,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对贮备的种子应当定期检验和更新。种子贮备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鉴于国务院至今尚未出台种子贮备的具体管理办法,而现实中林木种子又明显存在结实大小年(丰歉年)之分,为保障我省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和其他造林绿化用种之需,也为了便于实际操作,我们参照其他省区的做法,在草案第五条中对林木种子贮备制度作了细化,并明确规定“林木种子贮备产生的年度政策性亏损,经审计部门审计后,由同级财政对其承储单位给予适当补贴。”
(三)关于种质资源保护范围问题。种子法未对种质资源的保护范围作明确的规定,为有利于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实施,草案对种质资源保护范围进行了细化的规定。
(四)关于从省外引种管理的问题。当前,引种情况比较混乱,坑农误林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提高引种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正确地指导引种工作的开展,草案第十五条规定“外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审定的属于同一适宜生态区域的良种,经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可以进行适量引入试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引种试验为名推广未经审定的品种。从省外调运种苗,应当在调运后的20日内报所在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五)关于种子质量赔偿问题。种子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种子使用者因种子质量问题遭受损失的,出售种子的经营者应当予以瞎偿,赔偿额包括购种价款、有关费用和可得利益损失”。在种子质量赔偿中可得利益的核定比较困难,情况十分复杂,为了在执行时便于操作,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并参照外省的做法,草案第三十二条作了补充规定,即:“赔偿额中的有关费用包括购买种苗以及使用种苗实际支出的交通费、食宿费、工时费、误工费、鉴定费等。可得利益损失,双方有合同约定的,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按照购种价款10倍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