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剑客闯荡江湖现代都市人“乐山乐水”,从城市走向自然作长久的旅行,或在城市中欣赏自然景观作生活的小憩,都有身心放松、舒缓压力的作用。健康包括“从心到身”的健康,在都市人的心中已经越来越重要。融入健康理念的“疗愈景观”也成为近年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疗愈景观的内涵是什么?它有哪些设计原则?如何打造疗愈景观?就让我们开启本期城市话题。
疗愈景观,注重景观的疗愈功能与布置,是一种以促进人类身心康复为目标的景观类型,通过影响人的感官、干预人的心理来缓解压力、减轻不适感,以达到对人的心理积极治愈的效果。
运用景观来促进康复并非是现代才提出的概念,它的发展经历了古希腊萌芽期、修道院雏形期、文艺复兴后的沉寂期和现代医学发展期四个阶段。近二十年来,社会、现代医药和研究人员注意到康复景观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的历史实践,各地景观设计师对康复景观的理论、设计和功能等方面的兴趣正在与日俱增。
20世纪70年代,美国环境心理学家注意到了自然环境与人类压力水平及认知能力之间的积极联系,之后便成为环境心理学、风景园林、康复医学等领域的研究课题。1983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Kaplan等提出了“复愈性环境”概念,此后陆续有学者展开了相关研究。
国内对疗愈景观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多借鉴西方的理论研究,实践领域主要在康复景观设计与医院建设、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上。
事实上,我们不应忽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辈们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它们以山水萦绕的古典园林、阴阳平衡的中医理念、旷奥有度的东方建筑、气势恢宏的泼墨山水等各种形式流传至今......是我们寻求东方疗愈景观设计的重要根基。
疗愈景观的设计应为不同适用人群采取针对性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设计原则:安全性原则、康复性原则、无障碍原则、自然为本原则、文化性原则。这些设计原则是规划设计时重要的“尺子”,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论述以下。
安全性原则是景观设计的第一要义,应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设计。例如,在处理水体周边景观设计时,不宜配置会遮挡视线的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带刺的植物。
疗愈景观应具备康复的潜力。以老年人疗愈景观为例,通过植物色彩的搭配使老年人在达到视觉享受的同时,刺激其对色彩的辨别能力、景深感和视野宽度;营造自然音环境,缓解老年人在环境噪音下听觉能力的降低等。
无障碍原则,体现在设计中要注意到景观的无障碍和可达性。简洁明确的游览路线和处处可见的方向标志方便各类人群游览。通过缓坡处理高差,为腿脚不便者提供便利,配套的桌椅休息设施为使用者提供便利等等。
自然为本原则是疗愈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原则,它强调遵循自然的法则并合理配置植物。自然环境对人的疗愈有着积极的影响,设计师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的本地植物系统,增加生态的可持续性和多样性。
合理配置内外部空间满足景观设计的社交性原则。康复景观中不同尺度的交流空间的设计,应满足人们社交距离的不同需求,以及对社交环境的不同需求。
彰显和传承地域文化,在交互体验的过程中达到康复目标。能唤起使用人群记忆的景观常常更能使其有归属感,从而缓解因为陌生的环境而感到不安或焦虑的情况。
国内疗愈景观的应用范围不仅包括学校、医院、街道的康复景观设计,城市公共空间、产业园、商业中心的景观设计,还有与康养、旅游相结合的乡村景观设计等项目。那么,如何因地制宜打造疗愈景观,为使用者提供舒适、愉悦和滋养身心的体验,我们罗列了以下四个值得关注的要点。
任何系统都是有机的整体,不论面对的是医院、城市公共空间还是产业园等何种类型的场地,景观设计师都应该尽早地介入整体方案的探讨,从整体布局上考虑景观规划。
疗愈景观规划,特别需要注重室内景观和室外景观空间组织的均衡性、协调性与联动性,若是在建筑设计完成后介入,各种资源的整合利用以及环境的有机融合就很难实现。整体布局的优势还体现在对空间体量、组织关系和流线路径的控制方面,能够整体而全面地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为疗愈景观发挥最大效果做好铺垫。
皇冠空中花园位于芝加哥市中心的儿童医院,为患病的孩子们在封闭的医院中提供了解自然、发现自然的场地。设计中主要通过自然光、彩色的树脂墙和天然木材界定空间,流线型的布局设计适应孩子自由的天性,考虑到了运动的安全。
作为景观元素的竹林、树脂板、石头、木板等都在当地采集而来,孩子们能够直接接触到自然的一切并与其产生互动,演奏大自然的声音。此外,空中花园中还有适合个人冥想的空间,帮助患者释放压力、缓解病痛,营造富有生机的、平和温暖的氛围。
五感(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最直接的方式,也是设计师打造疗愈景观最直观的切入口。设计师可以以五感沉浸为切入点,共同作用于人的感知系统,让使用者充分感知景观空间的内涵,反馈出被包裹感和愉悦感。
“Come on, Calm on”疗愈花园是ThongEk创意社区中的一处口袋公园,整个花园仅有30%为硬质景观空间,其余70%均为自然植被,花园通过视觉、嗅觉和触觉的刺激,使人们的身心达到一种平衡状态,观赏植物包括无忧花、白纹蜘蛛草、芦莉草等,芳香植物包括香兰叶、栀子花、香茅、美国扁柏等,让来到这个口袋公园的社区居民们,缓解城市生活的压力。
一方面,需通过设计活动空间,为该区域的主要使用者创造活动条件;另一方面,需可以鼓励使用者通过征集意见、认领养护等方式参与到景观的设计中,也可以打造使用者可参与的疗愈景观,设立专类植物区,后期通过种植、移植、除草、修剪和收割等一系列活动,将参与者从旁观者的角色转换为护理员的角色,以园艺活动为媒介,达到身心平衡、强身健体、促进交流的目的。
清河街道在共建美好社区中,将街道闲置绿地、废弃空地、屋顶闲置空间改造为社区花园,提出了社区花园网络计划,在规划设计中邀请社区居民参与设计,组织自然生态科普课程,组织社区花园规划交流,培育志愿为社区服务的社会力量。
市民们在自己亲手打造社区花园的过程中,发现了身边的自然之美,也能够更好地爱护自然,在参与社区管理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友谊和信心,也增强了社区管理的主人翁意识。
除了充分关注人的需求,景观规划时也要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植物的配置要与当地气候相辅相成,并能够促进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好了,人在阳光草木之间,受天地万物之滋养,对身心健康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英国奥尔德姆市的玛姬疗养中心的疗愈景观充分考虑到了自然为本的原则。设计中,通过开放式庭院,将自然光、天空的景色引入室内,创造在自然中呼吸和倾听的感觉。为了帮助疗养者更好地适应和缓解病痛,设计中大量使用郁金香木,不仅让人放松可亲,并且给人以温润典雅之感。设计细节上也有很多讲究,例如不采用金属门把手,以避免对病人手指造成疼痛等等。
疗愈景观具有适用性广泛的疗愈作用,目前应用对象多为医院、学校、养老院、社区街道等场地,未来有望扩展至城市郊区、康养旅游区及乡村街道的疗愈景观设计,因此必须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布局,从空间营造、植物搭配等方面调动五感,鼓励使用者共同参与,创造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营造使人身心放松的疗愈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