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人口网“苗木哪里有,港下走一走。”近日,走进被誉为江西苗木第一村的宜春市奉新县罗市镇港下村,只见屋舍俨然、道路整洁、绿意盎然。放眼望去,整个村落好似一处庭院式苗木基地。
港下村有40余年的苗木种植传统,90%的农户从事苗木种植,全村苗木种植总面积达8000多亩,年销售各类苗木7000多万株,销售总额超过1.5亿元。然而,近年来受时代发展及自身因素影响,港下村也面临着苗木质量参差不齐、销售模式相对单一等问题。
如何破解发展桎梏?港下村坚持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资源优势,坚持质量为王,向内突破,不断丰富优质花卉苗木产品供给,提升品位。
354国道港下村路段旁,新建成的150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大棚内,一垄一垄的杜鹃苗长势良好。“这些是我去年从国外引进试种的杜鹃,有鹃之舞、红皇冠杜鹃、康乃馨杜鹃等7个品种50万株,有的品种一株就能开出五六种颜色的花,用来园林绿化、家庭种植都非常不错。”奉新县亚维家庭农场农场主何亚维介绍。
今年,港下村投资320万元打造了两个面积1500平方米的智能化温室大棚,内设风机、智能喷淋降温系统,可防风雪霜冻,并满足光照需求。目前,全村共有花卉苗木70余种,远销全国各地,覆盖城市绿化、庭院绿化、园林绿化、室内美化、荒山造林等多种应用场景,还提供售前定制、售后管护、苗木移栽、造型修剪、绿化工程施工等全流程服务。
离两座温室大棚不远,是一个面积1200平方米的花卉苗木交易展示中心,内设苗木展示区、直播区等。购买者可通过电子大屏幕实时观看各大生产基地内苗木的长势,并可通过手机端操作,不到现场直接下单,提升交易效率。
行走在港下村马路口组,只见村民房前屋后都错落有致地种植着各类花卉苗木,其间还竖着一块块管护牌,标明苗木种类、数量、价格等。这是该村见缝插绿、见空造景,聚全村合力发展苗木产业的一个缩影。
面对新时期苗木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港下村坚持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做好苗木产业发展文章。村党支部牵头整合全村苗木种植和销售资源,成立奉新县兴港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大户+小户”的模式抱团发展,将技术推广、种植、销售、承接绿化等各环节串联起来,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增收;党员种植户牵头组建苗木交易微信群,及时共享信息,实现资源互补,有效解决单一种植户品类不齐全、散户销售难等问题,提升全村苗木订单承接能力;打造青年人才党支部直播室,鼓励种植户参与互联网苗木电商培训,定期开展直播销售。目前,全村通过微信群销售苗木总值超过260万元,通过抖音直播销售总值超过150万元。
港下村还积极挖掘苗木产业多元价值,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将苗木产业与观光旅游、生态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带动村民多环节获益增收。开展秀美乡村提升行动,拆除危旧房、闲置房、旱厕,对房屋立面进行改造提升,铺设沥青路面,加强污水管网建设,打造乡村文化大舞台、休闲广场、初心广场、乡愁小道等文旅配套设施,全村宜居宜业面貌不断提升。坚持“苗木改善生态、生态承载旅游、旅游激活产业”,将境内仰天峡漂流、凤凰屏景区、红色教育基地、精品苗木基地、美丽示范庭院等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形成旅游链,借助文化节目、特色美食、农家乐活动等丰富服务供给,先后帮助200余名村民就地创业就业。去年,全村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带动苗木销售收入200多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0万元,人均年收入3.5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将结合‘三比三争’活动,依托特色资源,深挖内生潜力,持续做好苗木文章,以小苗木撬动大发展,推进美丽港下建设。”港下村党支部书记张卓勇信心满满。(刘朝辉 杨娟 邓建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