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加平事件日前,黑龙江省出台了《黑龙江省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和《黑龙江省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明确了重点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的产业方向,提出了《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指导目录》,对玉米、大豆、水稻、乳、肉、食用菌、森林食品、中药材、冷水鱼等九大类加工产业具体的精深加工方向做出了具体表述,进一步明确了黑龙江“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发展战略。
其中,《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力争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4500亿元,年均增速10%,比2022年增加1100亿元以上,三年增幅33%以上。
在7月4日举行的“黑龙江省支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上,黑龙江省工信厅一级巡视员王雁江对上述政策做了解读。王雁江提到:玉米加工产业重点支持方向是变性淀粉、淀粉糖、氨基酸、营养品、医药中间体、多元醇、维生素等七类;大豆加工产业重点支持方向是大豆蛋白、油脂深加工、大豆磷脂类、发酵制品、精细化工、医药、方便食品等七类;水稻加工产业重点支持方向是米糠粕综合深加工;乳制品加工产业重点支持方向是液态奶精深加工、固体及半固体乳制品精深加工。
此外,肉制品加工产业重点支持方向是休闲食品、肉干、肉松等肉制品精深加工;食用菌加工产业重点支持方向是食用菌多糖、膳食纤维、休闲食品等食用菌精深加工;森林食品产业重点支持方向是即食食品、即食饮品、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中药材产业重点支持方向是精制饮片、配方颗粒、保健品等精深加工;冷水鱼产业重点支持方向是即食食品、罐制品、熏制产品等冷水鱼精深加工。
就食品加工产业而言,此次出台的政策和黑龙江此前的工业振兴二十条、数字经济、生物经济政策共同组成了一个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王雁江指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指导目录》还将不断丰富,对目录导向的企业和项目,省政府将通过投资补贴、新产品奖励等方式予以支持。
重磅而具体的产业支持政策,受到了黑龙江省食品加工产业人士的广泛热议。为此,记者专访了黑龙江省食品产业联盟副秘书长王小语。
经济观察网:我注意到这次黑龙江的支持政策引起了很大反响,您认为这对黑龙江的经济面有什么积极影响?
王小语:黑龙江省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是个好政策,恰逢其时。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即是抓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的要点,也是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其实食品加工企业是产业链的枢纽,是消费者过腹转化、农户卖粮变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
黑龙江是全国产粮大省,每年只能种一季粮食,当年5月播种、10月收获,其它的时间没法种粮食。那么农民冬季也不能在村里游手好闲,有的就到哈尔滨来烧锅炉。前些年哈尔滨好多单位、学校、小区都烧锅炉,还有的打更,还有的跟着工程队干装修,妇女去当保姆。最近这些年,城市都改成集中供热,不烧锅炉了,而且装修活儿也越来越少,所以好多人去沿海城市找活儿干,慢慢的落地生根就不愿意回来了。
鼓励这九大类加工产业,其实就是鼓励社会各界来兴办企业。目前,黑龙江广大农村乡镇缺少企业,周边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也缺少项目成果转化单位,所以人员和资源不断流失。假如黑龙江的乡镇有足够的企业,并且乡镇的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和城市一样好,农民其实不愿意背井离乡,毕竟在家千般易,出外万事难。
王小语:乡村振兴首先离不开财力,要有财税就需要企业来提供。这些年,黑龙江还有一个特点,越是产粮大县越是财政穷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和问题呢,因为黑龙江的粮食购销企业收购农民的粮食享受税收优惠。按照我国的《增值税暂行条例》《企业所得税法》等一系列涉农的条例和办法,直接从事“三农”事业,几乎不产生多少税源。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对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采取“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从事畜禽饲养,纳税人回收再销售畜禽,属于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制种企业在下列生产经营模式下生产销售种子,属于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也免征增值税。
再比如,从事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中药材的种植;林木的培育和种植;牲畜、家禽的饲养;林产品的采集;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统统都免征企业所得税。
你看,如此多的环节都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财政怎么会有充裕的财力,当然没有足够财力,又怎么发展乡村的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和设施。
经济观察网:黑龙江的国有经济比重很高,民营经济发展不太充分,在您看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乡镇企业是必经之路?
王小语:我认为黑龙江需要培育和引进大量的乡镇企业。大家都知道,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中国民营经济是创业就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那么,这些民营经济来自哪里?其实中国很多民营经济源自于改革开放之后的乡镇企业,这些乡镇企业又大都来源于早期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创办的社队企业。当时的社队企业,多是一些副业摊点,以农机修理、粉条制作、挂面加工、染布、轧花、榨油等为经营项目,生产多是传统的手工业作坊,设备也很简单,利用了农民农闲来搞生产。
所以你看,这些乡镇企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现在的黑龙江,就需要大量的这样的乡镇企业,这些乡镇企业,一方面能振兴黑龙江的农业现代化,一方面能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
经济观察网:现在“乡村振兴”缺人才,是个全国的普遍现象,具体到黑龙江,有什么特别的状况?
王小语: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打破“固步自封”思维,引导更多人下乡办企业,到农村就业。
据我了解,我们的乡村中固步自封的“封建领主”观念还很重,有的农民其实并不希望改变现状,而是期望村里的农户流失的越多越好,这样自己名下的地越来越多、拿到的补贴也越来越多。还有人认为乡村振兴就是买好的农机、用好的种子、用好的化肥,自己家以及送给亲戚朋友吃的是小园里面没打农药、用农家肥的有机产品。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人力资源需要有更多的企业来集聚。这几年,黑龙江的人口外流现象为各界瞩目。2010年时黑龙江有人口3800万,现在是3100万,流出了700万。这些人走出黑龙江的原因,其实就是活儿少赚不到钱。
事实上,农耕维系了人类数千年的生存繁衍,怎么会“人越少越好”。何况我们要步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数字经济时代,现代化的乡村、现代化的农业更是需要大量人才。
经济观察网:回到此次黑龙江出台的利好政策,您能否举例来说明一下,在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快速发展上,对于食品加工企业会有什么样的利好?
王小语:黑龙江省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是好政策,因为之前我们总是立足于保障生产数量,而没有关注到加工企业对原料的需求。
以大豆为例。这些年,黑龙江大豆产业被“转基因产业化”搞的人心惶惶,但其实转基因大豆的抗虫、耐除草剂特点与大豆加工产业没有逻辑关系,加工企业不会因为大豆能抗虫耐除草剂去刻意采购。加工企业最大的要求,是原料指标稳定和供应数量稳定,这就需要我们从加工企业的角度去思考大豆产业的政策。
假如国产大豆混种混收,工厂采购“百家粮”,就要面临原料质量不稳定问题,大豆含油率不稳定、水分含量不稳定、蛋白含量不稳定,工厂就很“头疼”,要多派化验员跟进生产线化验产品,还要加派有经验的工人随时调整生产线,避免产品不达标被下游企业退货。此外,价格波动剧烈,加工企业同样很难受,会导致成本控制不住。
可以说,这些是目前进口大豆的产业优势,为了保障我国大豆产业的安全,就需要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考虑稳定供应和指标稳定的问题。
实际上,黑龙江科研机构育出的高油大豆含油率24%,比进口转基因大豆出油率高2个油,只是没有规模种植,企业采购不到。高蛋白大豆也有类似现象。其根本原因是补贴政策的目的是满足农户效益需求,而没有发挥加工企业产业链枢纽作用,应该鼓励引导通过加工企业来满足农户效益的需求。
只有食品加工企业能够获得稳定的效益,才会最终惠及农户、解决就业,才能把黑龙江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这个事儿办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