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仙新志与花打交道已有二十余年,出版众多作品集,从花艺设计到如今的池坊花道老师,郭少静一直在致力于推广“花卉慢生活”的生活美学理念。在她的新家里,郭老师同样将从花道中悟出的美学融入生活,收放自如间,营造实用又充满生命力的美居。
阿加,福州阿加空间设计AJSPACE创始人。在郭老师的新居项目里,阿加在其《风起时》作品集里获得灵感,于是打破原有格局,引入光和自然,让人在屋里也可以照见四季流转,她说:“这是对花道家屋主最好的回赠。”
如果郭老师不说,线年生人。一头短发很是干练,但言行谈吐间的恬淡从容,却总能让人感受到亲和与自然,这大概与她不断尝试突破自我的人生阅历,关系紧密。
实际上,在以花为职业之前,郭老师曾在如今被人人羡慕稳定的国企里上班,但骨子里的“自我”基因,让她一点也不喜欢这份一眼就能看到头的工作,于是,转头自学了平面设计。
错落有致的植物布局,是杂木庭院的一大特色。强调在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使人造景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为主人家提供一个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的场所。
随着对美的本质的积累,2001年,郭老师找到了爱好的释放点,她开了一家花店,只做符合自己审美观和价值取向的花艺设计。
丰富的色彩、几何造型的构图以及对线条的独特运用,很快便吸引了一批忠实粉丝,从事花艺设计的七年间,她也出版了5本花艺图书。可渐渐地,郭老师发现自己陷入瓶颈,她无法从中获得更多的能量。
一边是蒸蒸日上的花店,一边是遵从内心的诉求,恰在此时,郭老师接触到了池坊花道。这是一种起源于日本的插花艺术形式,它是最古老的日本花道流派之一。最初是作为佛前供花,而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如今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性的艺术,它还以插花作为修行的手段,强调自然美和简洁的线条,以及插花作品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对自然美的追求。
池坊花道的基本花型包括:立花、生花、自由花,其魅力在于它自然、严谨和极度克制,而不同的插花方式,适用于不同的空间呈现。
提起池坊花道,郭老师眼里全是光:“那种内向、严谨、精神性的传递,让我一下就找到了新的目标。”于是她果断关掉了花店,从2010年至今,飞去北京学,再往返于京都,十多来年的钻研不仅让她成为池坊花道老师,2013年,还将自己的作品集结成册,一本自由花作品《风起时》期间还收集了500余个不同款式的古花器。
郭老师从日本淘回来的池坊花器很经典,质地有陶、铜、竹、漆器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韵味。既有大师级的作品,亦有街边小店里的精品,主打一个眼缘儿到位。
池坊花道对花材的选择,花枝的高度、延展方向,都有必须遵守的规定。但学习的过程,却是从束缚局限之下,掌握如何适应、遵守,直至忘却规矩,最终实现“无我”的广阔境界。
对于郭老师而言,这恰好就是她内心不断折腾的意义所在突破惯性,将自己充分拆解、粉碎、重塑,也更加纯粹与自由。
郭老师的插花作品,从左往右分别是:立花正风体、立花新风体、生花正风体、生花新风体和自由花。素材之间相互融合而各有界限,用清晰的结构表现内里蕴含的张力和力量,这是她喜爱的表达方式。
去年底,郭老师和先生把家搬到了福州市郊一栋别墅里,200㎡的三层楼,带着一个小院儿,住宅依山势而建,举目四周能望见不远处郁郁葱葱的连绵山林。
说起与这座新宅的缘分,郭老师说:“我们不属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因为嫌城里太吵,空气也不好,于是和先生在看新房时,只看了这里觉得合眼缘就定下了。而选择设计师时,我看过阿加的作品,空间设计的很有温度,所以也是只见了一次面就定了下来。”
缘侧木廊,是东方建筑中一种独特的景观。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最早见于唐代的皇家园林而传至海外。一楼客厅的木质地面与户外缘侧木廊相交,延展空间的同时,也模糊了室内外概念,显得从容又自然。
听上去颇有些随意的浪漫,对于自己新家的打造,也自然而然受到古建筑的影响:“要有一个杂木庭院,能在四季变换中,感受到植物生长的自然生命力。家里得是舒适且温暖的木质空间,人与自然与环境产生关系,才会很舒服。”
推开院落大门,拐过竹篱笆,我们就被白墙围合的杂木庭院里栽种着不同的草木惊艳,这是郭老师和她两位做园艺的学生共同打造。
几棵不同种类的高大乔木与中层灌木自然错落,满目翠绿的苔藓地面,只留有一条石板小路通达一楼入户的缘侧木廊。在一些小角落里摆放的动物小物件很是可爱,隐约透露出郭老师童趣的一面。她说:“家里的每个小动物都有名字。”
精致的圆顶台灯静立于木廊上,从屋檐垂下的雨链随风微动,一派园林野趣又充满自然力的景象,让紧绷的节奏很快舒坦下来。比起晴天,她更爱下雨时坐在缘侧木廊上,听雨观景,很是怡然自得。
“我们原本就是想要一处古宅的庭院,为了呈现与门廊木台的落差,原本齐平的地面,动工时就向下挖了50公分,才变成现在这样。”不仅如此,沿着二楼搭建的屋檐也古意盎然,充满巧思的结构变动,让回家进门这件事变得更有仪式感。
回忆起最初对房子的设计,阿加记忆犹新:“我其实是郭老师的粉丝,很早就看过她的插花作品。之前每次去郭老师新家总是要开一段长长的路,翻山越岭的路上我们总是会聊很多关于插花和设计,两者中很多共通之处,限制和突破、束缚和自由、克制和创新。”
“这次的房间设计,她写了十多个画面给我,从某种角度来说,也算我和郭老师一起完成。”
缘侧和一楼的起居空间之间由两扇巨大的落地玻璃门,相隔,穿过它,一身世俗疲惫仿佛被隔绝在外。靠近庭院的外侧空间,被打造成客厅与茶室。
电视墙的一侧被可推拉的日式窗格布满,规则的线条感与门口靠近鞋柜处的镂空隔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一张四人位的木桌,既是餐桌,又是夫妻二人看书或用电脑的临时办公区,中间伫立的白色岛台是郭老师使用率非常高的区域,做料理准备工作、咖啡时间等。右侧临墙是一整面木工师傅定制的橱柜。是全层最大的收纳空间,有趣的是,厨房被安放在最外层,原本是二楼下的小面积得以妥善利用。
建筑原有格局是封闭且算半地下室,但阿加在和郭老师的相处细节里,感知到她对于尊重自然、居住品质的重视。于是,阿加从中获取灵感,敲掉一部分二楼的地面楼板,与一楼打通形成天井。
在白日时打开电动窗帘,二楼的自然光线倾泻而下,随着日照时间不断挪移,在餐厅小憩时,亦清晰地看见时光的流逝。
餐厅的木桌是另一个社交场所,有朋友或学生来访时,这里成为会客饮茶的小空间,而平时,郭老师在这里煮咖啡或做饭,香味飘散,屋子被填满了。
而夜里,垂落在一二楼之间的圆形纸灯,则如同皎皎明月,洒下一室光辉。一楼与二楼的垂直空间互动被增强,按照郭老师的说法:“我在一楼煮咖啡,香气能飘到二楼;音乐声也能传上去,空间就不再是密闭的,即便我和先生在不同楼层,可我喊一声他就能听见,这才是家的感觉。”
行至二楼,这栋宅子的美学与实用性更得以呈现由楼梯相隔便是一南一北两个大空间。带露台的一侧可谓家里的“多功能空间”。原本这里是单独的客卧,但因为考虑到双方父母都有各自居所以及生活习惯,客卧基本是闲置的,为了让空间发挥最大作用,将一侧(一楼餐桌上方)的楼板打通,虽然看似损失了部分面积,但空间的使用上变得非常灵活。
日常是郭老师的瑜伽房,偶尔有客人来,拉出隐藏在墙边柜体里的床和隔帘,这里又变成了一间客卧。且这处天井,可以将二楼阳台的光线和空气引入一层,形成良好的对流。
另外一处空间是郭老师的工作室,像极了一幅通透整洁的留白中国画:纯白的空间主色调,除了一张原木大工作台,便是靠墙的柜体。日常的插花、拍摄、偶尔的私教课程、大量工作,都在这里完成。桌上一瓶枝丫伸展的花,白色的花瓣落在桌面地上,让人想起“花几簇,锦千堆,落红成阵映香腮”的意趣。
再往三楼,便是夫妻两人的私密空间。北侧是主卧和衣帽间,而南侧的和室则是独属于郭老师的精神空间。和室抬高的设计,可以收纳许多生活物件,地台上铺着蔺草席,还散发着阵阵青草的香气,一只很漂亮的漆器柜子被摆放在里面,福州的脱胎漆器,当年和先生结婚时,婆婆给的是郭老师的心爱之物。
每每坐在和室里,郭老师从窗外看出去,能望见不远处的山峦叠嶂,近处有一些野蛮生长的芒草随风飘动这样应季且天然的状态,一如郭老师从池坊花道中感悟己心与四季,而“远山和芒草”的浪漫,也在这座小院儿里温柔满溢。
串联起整个空间的楼梯,也在阿加的设计下隐藏了小心思。原本的楼梯拆除重做,红橡实木楼梯扶手由金牌木工陈师傅现场打造。阿加说:“它可能是一个家庭中手触摸抚握最多的部份,一个胖乎乎、圆润的、符合掌心曲线的扶手和柱头,摸上去会让心里也觉得非常的温暖。”
在提及花道一事上,郭老师是理性且严谨的。日常除了辗转在福州、广州、重庆等地教学,她每年有2-3个月会呆在日本持续研习,而剩下的时间,郭老师工作、看书、喝茶、打理院子,偶尔会和先生去花卉或旧物市场转转,买点植物或者中古家具。家是她关照内心的所在之一。
四季变换的自然景色,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每一季都有其独特的色彩和韵味。树木见证了岁月的流转,小石板承载着主人家的情感与记忆。
尽管郭老师描述了许多关于家的感性画面,但阿加说,其实她师是一个感性与理性并重的人:“在她的把控下,实用和美学都要有,但如果两者冲突,她会将实用大于美学。”
在家的功能性的设计上,郭老师家收纳做到极致,便于日常打理维护,减少大量家务时间:“我做不到断舍离的生活,但我也不希望生活的琐碎被露在外面。”因此,最让人震撼的,是其对收纳的整合与隐藏,超强秩序感下,居住体验并没有被束缚,而变得更加便利有条理。
进门的鞋柜、被隐藏的电视机,客厅的储物柜、餐厅的橱柜等等,几乎每一样生活物品和工作工具在哪里,她都了如指掌。而它们也都有各自的位置,易取放,避免了无效收纳,这来源于郭老师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极度了解。
木质元素是郭老师家里最大的色彩,镂空的隔断与竖向条纹既有装饰作用,又在空间内互相互应,显现出一种特别的规则。
大多数人在设计新居时,会把收纳和许多柜体交给设计师来定,留好水电插座,在入住之后按照做好的柜体去摆放自己的日常物品。但郭老师却细致到近乎苛刻。
对于家中餐厨用的每一个电器,在木工进场之前,郭老师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去量定尺寸,勾勒草图,现场和木工师傅沟通制作,而出来的效果也极为好用。
二楼的工作室里,一整面储物柜被用于存放她从日本带回来的各种花器,贴心的她还为先生预留了一处工作台,折叠式地隐藏于合页门内。另一侧则设计了抽拉式的图书馆书架,收藏了近千张CD和书籍。拉开抽屉,大小不一的盒子里,贴好标签装着不同的电源线、小物件,规整利落的样子,强迫症星人看了极度舒适。
池坊花道所用的陶瓷花器,以“自然、和谐、简约”之美深入人心,郭老师每次用完花器,都会精心擦拭并保存于锦盒里,她说:“课时整洁和课后清洁,是池坊花道中的规矩和礼仪,也是花道之道的一部分。”
三楼的衣帽间,采用的悬挂式衣架,按照不同季节把衣物都挂了出来一目了然,小物件则被规整在不同的牛皮纸袋里。阿加对此感叹:“其实再细腻的设计师,也不会比业主更了解自己的生活。”
郭老师搬家花了很多时间:“梳理辗挪家里的物品,建立新家的秩序,不仅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呈现一个家,更多的也是在整理当下的自己。”
一一落定后被收起杂乱的日常,也让她能保留一份简单,用纯粹的状态去创作,生活与工作两不误,这份烟火气与精致美好的和谐表达,也正是她所钟爱的池坊花道中领悟的自然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