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希来现代化的农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对推进农业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撑下,我国小麦、玉米、大豆、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的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对产业体系的支撑能力日益增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即日起,农民日报·中国农网开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巡礼”专栏,多角度、多侧面总结展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成果,探讨其发展路径,以飨读者。
伴随着“嗡”的一声轰鸣,无人机随着指令腾空而起,匀速向稻田上空飞去,随后向田间均匀地喷洒雾化液体。“三夏”大忙时节,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创业农场有限公司第七管理区的农户正运用现代化农业技术给水稻施肥。
“我们现在种地,不仅要会种地,还要种好地,要依靠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农机装备、标准化管理等措施节约成本、提高农作物品质和种植效益。”创业农场种植户王培堂感慨道。
与王培堂有同样感受的农民越来越多。经过多年努力,农业产业发展已经插上现代化翅膀,我国正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重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巩固和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
走进贵州省凯里市白午街道同兴村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一排排连片种植的大豆和玉米长势喜人。
“我村现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面积300亩,选用高产优质品种,适时早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集成应用山区小型机械化栽培,覆膜保墑,药肥一体化高效管理等综合配套技术,预计今年迎来大丰收,亩产低不了!”同兴村党支部副书记吴仕林激动地说。
乘着农业现代化的东风,白午街道管好“饭碗田”,努力实现“粮食丰收、玉米增产”的目标。“我们今年继续推广‘优良品种+配方施肥+规范化种植+绿色防控’的高产栽培种植技术,就是为了千方百计提高大豆玉米单产及品质。”白午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文介表示。
去年开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成为农业农村部在扩种大豆油料生产中力推的最主要技术措施。该项技术也不负众望,基本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目标。
今年除了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各地开始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提高粮油产量,一系列现代化的技术应用到田。山东大力推广高性能玉米、大豆播种机械,以提升机械化水平带动全面提高播种质量,夯实单产提升基础;贵州集成推广玉米“一增五改”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改善品种特性、耕作方式,把握好施肥环节,构建高产群体结构,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方式,提高玉米总体单产。
在提升粮油单产行动中,一些现代化的种植技术也应运而生。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研究员李少昆介绍,密植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技术对于提升玉米单产效果显著。该技术以合理增密和高质量群体构建为核心,利用土地精细耕整、种子精准包衣、导航单粒精播、滴灌水肥一体化、精准化控与病虫草害防控、机械精准收获等6大精准调控措施促进玉米增产。
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要求,粮食安全是最基本、最关键的安全,是“国之大者”。去年国家启动实施了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豆油料扩种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积极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集成高产技术模式,加大推广力度,全力提高大豆生产水平和种植收益,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绿色防控技术作为现代化的先进技术不仅能稳住粮食产量,更加注重提升粮食质量,做到农药减量又增效,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功不可没。
病虫害防控事关粮食作物稳产增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更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手段。“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今年我县重点指导农户根据小麦生长情况,采取合理选药、科学施药、一喷多防等绿色防控措施,确保小麦优质高产。”河南省沈丘县农业种植股股长赵彬说。
今年农业农村部印发《2023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指出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以粮食作物主产区、经济作物优势区,以及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生态保护区为重点,省部联动,建立100个绿色防控基地,推广生态控制、理化诱控、生物防治、高效低风险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分区域、分作物建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在粮食生产中,各地充分运用绿色防控技术,扎实推进“一喷三防”措施落实落地。今年河北制定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规程,科学指导防治,让基层干部、农民群众、社会化服务人员充分了解掌握“一喷三防”喷施药肥品种和功效、喷施关键时期等技术要领,确保用药效果;湖北创建小麦赤霉病全生育期综合防控示范区10个,创建小麦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172个,让农户切实感受防控效果。
随着推广步伐的加快,绿色防控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应用面积达到12.19亿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1.98%。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防治处负责人介绍,去年在绿色防控上,全国农技中心首次组织开展绿色防控“双百”创建,带动绿色防控发展。
“今年我中心将继续在全国组织开展2023年绿色防控‘双百’遴选工作,即在全国遴选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100个,遴选发布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100套。”该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国农技中心将聚焦“虫口夺粮”和绿色防控两大任务,认真做好全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工作,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如今在粮油生产端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正稳步向前,销售端和加工端也在不断完善衔接机制,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质量。
订单农业作为一种很好的产销模式,近年来在各地不断涌现。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联合村的制种稻田便是其中一块。“这两年有泰丰种业公司的订单种植和兜底收购,让我们农户吃下‘定心丸’,种植信心十足。”联合村九社社长罗小华高兴地说。
“公司+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制种稻种植队伍。黄舣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刘丽介绍,种植制种稻虽然辛苦些,但确实有账可算,农户每亩制种稻收入可达2800元。
水稻有订单,大豆订单也跟得上。近两年农业农村部门推动加工专用大豆订单种植,组织深加工企业与主产区开展多层次紧密合作,与种植大户扩大订单种植面积,实现专品专种专收专储专用,建立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主体协同发展的机制。
粮食生产出来不仅卖得出去,还能就地加工。今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七连和九连联合建立了糯玉米加工厂。七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陈海军说:“为打消承包户在销售上的顾虑,我们联合建起了糯玉米加工厂,对糯玉米进行精包装,以卖到更好的价格。”
夯实农业强根基,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在粮食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推动要素集聚、科技集成、主体集合、产业集群,使乡村产业持续发生“核聚变”,不断创造新动力和新场景。
现代化的农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支撑就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覆盖品类不断拓展,产业融合不断加深,催生出诸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经成为当前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就是要实现从一产向二三产业延伸,也要向前端育种研发、服务配套拓展,形成跨领域、跨产业、跨环节的产业体系,通过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发农业多元价值,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要坚持以农为本。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尽量留在县域,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不能“富了老板,穷了老乡”。要注重价值提升。企业是发展产业的主体力量,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产业链各个环节不是简单加总,而是通过降低成本、融合创新、技术集成等实现“1+1>2”的价值提升,“不赚钱、没回报”难以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推动要素聚集。促进人才、土地、资金、技术等各类资源要素重构,使要素在产业链上产生集聚效应,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当前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短板,比如金融供给不足、土地成本高、科技服务能力弱等,亟须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着力补短板、强能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发展完善。
在发展路径上,要以加工业为重点贯通产加销全产业链,以休闲旅游为重点融合农文旅,以农村电商为重点对接科工贸,开辟多种市场渠道。在支撑能力建设上,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产业体系质量高不高,关键是科技服务到不到位。针对产业链各环节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数字农业的瓶颈制约,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应用水平。在服务保障上,要着力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重点解决乡村中小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同时,通过内引外培打造一支与全产业链发展相匹配的人才队伍。在机制创新上,要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创新。培育一批产业体系领军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向加工流通、产业融合方向拓展。建立更为完善的联农带农机制,引领小农户走上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路径已然清晰,要把握好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好机遇,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