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无完肤歌词校园里闲置的空地如何得到更合理的运用?如何为学生拓展劳动空间,利用信息化技术种植?12月8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小学的老师们对该校的劳动教育基地和课程进行了探索。
“双减”实施以来,三角湖小学依托“智慧课堂”教学平台,为学生创建了“时时学、处处学”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学习环境,以优质数字资源建设为支撑,开展了一系列“水精灵种植”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激发劳动兴趣,培养劳动技能。
以前,三角湖小学的阳光园三楼有一大片空地,基本处于荒废的状态,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种植经验,缺少参与劳动活动的空间。三角湖小学经过商议,决定将这片空地重新利用起来,改造成校园里的智能生态种植园。
改造完成后,结合武汉的气候,学生们通过投票的形式选出了生菜、黄瓜、蚕豆、番茄、辣椒等10种适合的蔬菜品种。学生在教师与家长的指导下开展劳动实践,在智能生态种植园挖地除草,种菜种豆,植树育苗,培植盆景。
同时,该校同步开发了相应的STEAM课程。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学习“STEAM普及课程”,社团的学生学习拓展课程。基础社团和特色社团互相打通,让课程资源更加完善。
在普及课程基础上融合了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四年级科学课上,学生们学习种子发芽、种植初尝试、植物养护等内容实施;数学课上,学生学习植物生长数据观察、植物生长调查报告;语文课上,学习植物观察日记、植物观察日记点评;美术课上,学生们制作植物生长连环画……
学生史梓睿说,“劳动见证我成长”为主题的劳动课程,拓宽了他的劳动体验,让他在劳动中增强责任感,在劳动中深化对生活的认识,在劳动中体验了美的创造和生活的辛劳与乐趣,爱劳动、爱生活的情感与品德在他的心中已经生根发芽。
三角湖小学制作的一系列劳动教育微课程发布在了智慧教育平台,并在平台中设置了七彩任务功能,学生观看后,能通过文字、语音、拍照、视频录制等多种形式,在平台上发表或上传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方式激发了我们的兴趣,我们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更高了。”学生赵宸胤说。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凭借表现,获取红、黄、蓝不同层次的水精灵贴纸,贴在班级评价区。三角湖小学每月组织一次水精灵兑换活动,根据积累的数量,选择不同级别的奖励活动。“与校长进餐”活动就是其中的一项,而这项活动中的其中一道菜,就是由学生亲手种植和采摘而成。
还有不少学生把蔬果采摘后,合作将其烹饪成菜。西红柿炒鸡蛋、蔬菜炒面、辣椒肉丝、艾叶青团......学生吃着自己参与种植、采摘、烹饪的蔬菜,幸福感、成就感也油然而生,劳动起来也就特别起劲、乐在其中。
二年级的学生刘柏言说,炒菜时虽然有油溅到了脸上,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两个小时,终于做好了一桌饭菜,体会到了每一餐饭的来之不易。
“智慧课堂平台、移动智能终端、互联网的应用,调动学生的听觉、触觉和视觉等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和兴趣,丰富的互动形式能关注到每个孩子,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劳动教育的主人,最终形成人人皆学的形态。”三角湖小学副校长余娟说。
三角湖小学的校本节日“体验日”,在“智慧课堂”平台的帮助下,开展了以“劳动见证我成长”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旨在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为学生的劳动教育成长赋能。
从到水精灵生态种植园体验蔬菜采摘到清洗,再到送至食堂烹饪,最后与校长共同进餐,学校不断更新智慧课堂的内容,完善一系列活动方案,让学生的实践经历不断丰富,视野不断拓宽。
“线上借助网络平台,打破时空界限,带领学生居家体验从播种、培育到丰收和享受成果的全套田园劳动,并以图文、视频的形式进行分享。线下学校也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拓宽劳动视野,感悟大自然的馈赠和生命的伟大。”三角湖小学校长朱凤江说。
朱凤江表示,伴随着项目推进,“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实现学生学习诊断与评价数据的动态采集,生成学生的五育综评雷达图,形成学生画像,记录学生特色活动,绘制学生成长轨迹,生成学生成长档案,并与家长端保持实时更新与反馈,协同育人,助力学生成长,让“双减”落地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