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陆鱿近日,“人类高质量中学生”登上了热搜榜,一位08年中学生在镜头前侃侃而谈,小男孩年龄不大,却能把复杂的英国历史知识讲得头头是道,还能旁征博引,其表现让人耳目一新,博得了不少网友的点赞。
我们虽然对其家庭教育背景不了解,但我们仍然能从这个小男孩的身上看到一些亮点,而这些亮点给我们至少带来以下两方面的教育启示:
一是家长在早期要敏锐地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二是发现孩子没有兴趣的时候,家长要努力去激发孩子的兴趣;三是针对孩子的兴趣,家长要有意识地进行正确引导。
在我看来,大多数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点,他们都会在一些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敏锐的家长会从中看到“蛛丝马迹”,但遗憾的是,现实中有很多家长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的兴趣发展方向,以致错失了很多的教育良机。
针对孩子缺乏兴趣这种情况,家长不能袖手旁观,以尊重孩子之由来坐等孩子的成长,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激发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兴趣发展能否任其“野蛮生长”呢?当然不是这样,如果家长在兴趣发展方面忽视了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很有可能让孩子偏离正轨,多走很多的弯路。
在孩子的兴趣发展上,家长不能强制孩子要这样或那样,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去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我们从视频中能明显看出那个小男孩对历史学有一种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是支撑他在历史学上去深入钻研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当下,可以说几乎每个家长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真正等到家长发现孩子对某个领域产生兴趣的时候,往往不是去对孩子进行鼓励和引导,却常常以学好功课要紧为理由,打断孩子兴趣发展的过程。这种半途中断的例子在现实中太多了。
很多家长之所以不让孩子去发展自己的兴趣,无非就是担心孩子这样“不务正业”,会影响到功课。
事实果真如此吗?孩子发展兴趣就一定会导致功课差吗?当然不是这样子的,在一定条件下,孩子的兴趣越是发展得好,反而越是会促进功课的发展。
导致这种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就是孩子从兴趣体验中获得了强大的自信,而这种自信心又会转化为学习上的动力!
就比如我认识的一位家长朋友的孩子,对绘画非常痴迷,也很有画画天赋,可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激励和引导,却斥责起孩子不务正业,最后弄得孩子郁郁寡欢的,这种负面情绪也被带到学习中。
反过来,另一个家长朋友的孩子也是对画画很感兴趣,但家长却非常支持孩子,在家长的全力支持下,孩子在绘画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不仅没有影响到功课,反而因为绘画上的成功而获得强大的自信心,在学习上是一路开挂!
再拿我自己女儿的的例子来说,她非常喜欢写长篇连载小说,从小学三年级起就能坚持写作,写出了至少十几篇质量很高的上万字连载小说,到目前四年级上学期为止,累计已经写了超过十几万字的小说。
因为要提高写作能力,孩子就主动阅读了很多的大部头书籍,这种知识上的扩展面远不是那种死读课本知识所能相比的,而语文素养和成绩的提高,又推动了其它学科的进步。
毋庸置疑的是,孩子在写作上必然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按照我们一般人的理解,孩子这样做肯定会影响功课,这似乎是妥妥的要把学业给荒废了,可事实上,我家孩子各门功课在班上均是名列前茅,是不折不扣的优等生。
所以,在对待孩子兴趣这件事情上,我们要按照发现、激发和引导这三个步骤来走,最终把孩子的兴趣转化为他们身上的学习内驱力。
这是因为,孩子在一件事情上如果能做到专注,那么,他们在这件事情上就有可能做到极致,当孩子能做到极致的时候,往往就意味着他们在这件事情上有更多获得成功的可能。
实际上,专注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来源是孩子的兴趣,换句话说,没有兴趣,也就谈不上什么专注力,如果我们仅仅从技术层面上去打造孩子的专注力,其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我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发现,大凡孩子对一件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这件事情上的专注力将是水到渠成,甚至是进入到心流状态。
我在家庭教育实践中也发现,孩子要想专注地把一件事情做好,兴趣一定是少不了的。自己女儿在老师布置写种植绿豆芽的观察日记时,由于她对做这种科学实验非常有兴趣,所以她每天的观察就非常认真细致,有了认真细致的观察,观察日记就能写得非常详实、生动又不失严谨。
所以,这也给了我们家长一个教育启示:打造孩子的专注力,除了采用常规的技术层面上的做法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另辟蹊径,从发展孩子兴趣的角度去打造孩子的专注力。
从这一点来看,培养孩子的最终落脚点其实又回到了当初的“发现、激发和引导孩子的兴趣”上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废话,而是被无数孩子证明过的至理名言,我们家长如果能够认真琢磨好这句话的内涵,想要培养出一个优秀孩子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