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蓝特官网炎炎夏日,蝉鸣唧唧。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绿色超吨粮万亩示范基地内处处澎湃着科技的脉动:大型植保无人机正在喷施叶面肥,一条条黑亮的,如毛细血管般密布在田间地垄,精准地送达玉米根部。智慧技术为即将进入“
踏上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征途的曲周农业,以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为抓手,按照“科技支撑、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整体发展思路,推广无人机遥感技术、智能化农业机械,普及保姆式农业托管服务等等。这正为当地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促使曲周从“会务农”走向“慧务农”,由农业大县迈向农业强县。
7月18日,在曲周县第四疃镇王庄科技小院,种粮大户王志成和科技小院研究生张哲通过农业无人机遥感远程一起监测王志成种植的400亩玉米长势。
王志成的家乡王庄村在历史上是有名的盐碱窝,20世纪70年代,小麦平均亩产100公斤。在中国农大师生的帮助下,盐碱窝变成了米粮川。目睹这一切的王志成认识到了科技的强大。
王志成16岁就下地干农活,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犁耙种田满身汗,辛苦程度可见一斑。自从结识了中国农大师生,他突然尝到了“科技种粮”的甜头,开始离不开庄稼地,越种越有劲,这一坚持就是40多年,成了十里八乡闻名的“慧种田”老把式。今年,他所种植的小麦亩产达到600公斤,是1973年的6倍。
槐桥镇西漳头村的任景河凭着“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探索推行了全程机械化植棉新模式,为棉花生产装上了“智慧大脑”。大大节省了劳动力,过去上百人在地里种棉的场景一去不复返了,亩均增收770余元。
“近年来,曲周县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引进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检、远程控制、智能管理、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对农作物种植进行精准管理,让5万余名农民依靠‘智慧农业’增收致富。”该县农业农村局研究员王寒菊介绍。
走进曲周县育苗产业园,竖立的混液罐式、管道旁通式营养液施肥机格外显眼。这两台六七十公分高的“小神器”是产业园内通过水肥一体化模式培育菜苗、种植蔬菜的主力军。
“别看它们个头小,可发挥着大作用,既省时又省力。”正按照千分之五比例向罐内添加植物营养液的园内技术工人张喜泉介绍,两台营养液施肥机肩负着产业园内20个育苗大棚和30个种植大棚的菜苗、蔬菜的灌溉、施肥。浇水、施肥一遍,两三名工人就能解决问题,这要放在过去,没有100名工人是完不成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浇灌、施肥时间50%以上。
“曲周育苗最大的优势是有一批科研院校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撑。”曲周县农民合作组织服务中心主任孙振红说,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河北省农科院、河北工程大学等科研院校等常年提供技术、人才支撑。在他们的帮助下,曲周县引进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自动化升降温和补光系统等,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农业智慧监管平台,大力发展智能育苗产业。
如今,曲周县发展成我国蔬菜产业的生产大县,蔬菜育苗是该县县域农业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全县年培育菜苗8亿株,其中有3000万株产自育苗产业园,主要涵盖茄子、番茄、黄瓜等十几个蔬菜嫁接苗、自根苗。远销贵州、宁夏、天津等20多个省(市、区)。
“老乡们,一定要做好叶面肥喷洒和浇水灌溉,来应对干旱的天气,预防病虫害。”目前甜叶菊已进入生长后期,8月中旬,将迎来大面积收获季。为保障甜叶菊种植产量,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县苗乐园科技小院丁良靖等3名研究生奔波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田间管理,为群众解疑答惑。今年以来,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平台,该县累计开展甜叶菊种植培训56场次,受益农户达1000余人次。
近年来,曲周县以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为技术平台,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合作模式,大力发展甜叶菊种植。如今甜叶菊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全县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
作为典型的平原农业县,曲周县十分注重依靠科技引领来发展特色种植,先后发展了甜叶菊种植、葡萄种植、沙地经济、节粮型蛋鸡、多肉植物等20多个特色产业。其中,采用“工业设计+”理念发展的多肉植物种植产业,年育苗8亿株,成为华北最大的多肉植物苗种植基地。该产业培养200多名新农人,带动3000多名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