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5世界环境日系列报道|崇信:打好碧水保卫战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6/11 19:05:12 | 【字体:小 大】 |
诺基亚2730c刷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围绕“让汭河变美,黑河变清,达溪河变绿”的目标定位,着力在转思路、建机制、强基础、抓治理上狠下功夫,推动形成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
一是从认识抓起,转变思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谋划、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紧盯目标任务,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汭河水生态环境治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在制定规划、实施项目、发展产业时,充分考虑国土开发保护、空间规划、资源总量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同时坚持全民动员,大力开展生态空间、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等创建活动,践行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的理念已蔚然成风。
二是从源头入手,铁腕整治。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落实“河(湖)长制”,徒步对汭河进行踏查调研,编制“一河一策”方案,部署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慎挖山、慎砍树,不占河、不占沟,禁偷排、禁盗采,耕地无撂荒、土地无裸露”“九项整治清零”行动和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开展夜查夜管,治理河道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现象,对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等各种恶意违法行为严查重处,立案查处涉水违法案件12起,罚款141.5万元。累计清理河道、沟渠114公里,清理河道、洪水沟道垃圾3.1万吨、回填平整河沟189处,关停河道采砂企业7户,整治入河排污口16处,极大地消除了河道行洪和安全隐患,减少了环境污染。
三是从长远着眼,系统治理。不断提升河湖空间管控能力,全面完成河流确权划界,启动实施智慧水务项目,在县域内3条河流沿线个。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推进治理,推行“生态+环保+旅游”的模式,先后投入2.66亿元,实施水环境治理、生态河堤治理、汭河景观带改造提升、油葫芦咀修复等工程,建成河堤52公里、橡胶坝4座、生态溢流堰10座,新建人工河道湿地135万平方米、景观水域面积75万平方米,栽植水生植物1920亩。实施了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和城区污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共敷设城区排污管网57.2公里,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6%以上。划定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工业企业、规模养殖场(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和县域内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实现全覆盖,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地表水水质稳定达到Ш类。
四是从机制开始,齐抓共管。坚决打赢打好碧水保卫战,不断建立完善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巡河检查、有奖举报、督察考核等配套制度,创新制定了《崇信县“两慎”“两不”“两禁”“两无”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对应建立“巡河排查+昼巡夜查+突击检查”“河长+巡查员+保洁员”“党建+河湖长制”等工作机制,组建了110人的巡河护河员队伍,探索推行“民间河长”,同时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创新监督方式,有效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及时公开水污染典型案例,鼓励广大群众、公众媒体进行监督,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护体系,构建了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通过综合治理,汭河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地表水连续五年达到国家Ш类水质标准,2020年成功创建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县委主要领导被评为全国优秀河长。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汭河新发现国家珍稀水生鸟类30余种,黑鹳、白鹭、苍鹭、黑翅长脚鹬、凤头䴙䴘、中华秋沙鸭等多种国家珍稀水生鸟类在汭河河道繁衍生息,呈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