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岛论坛巍巍大别山,悠悠江淮水。地处江淮之间、大别山北麓的安徽省六安市,具有“一山一河一岭,众水分流入江淮”的生态空间格局。治水历史悠久、成果辉煌,那一座座兴建起来的水利工程,犹如皖西大地上的天然“水利博物馆”。近年来,六安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植入城市发展中,致力于打造宜居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为六安“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提供基础。
淠淮生态经济带淠河右岸生态农业示范区项目位于六安市金安区,南望大别山,北守淮河源,临近合肥,占地总面积约2677亩。项目旨在通过生态净化湿地建设,进一步巩固六安水环境治理成效,实现对苏大堰上游3座污水处理厂共24万立方米/天的尾水的全收集和全净化,使主要水质指标从劣Ⅴ类提升到Ⅲ~Ⅳ类标准,以提升入淠河水体水环境整体质量为核心目标,叠加拓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诉求,打造出淠河右岸蓝绿交织、清新明亮、人水和谐、城乡共荣的生态农业示范金名片、为新时期淠淮生态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树立新典范。
淠淮生态经济带淠河右岸生态农业示范区项目分为苏大堰周边水利整治工程、苏大堰周边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和其他相关工程,三者相互融合、无缝衔接。苏大堰周边水利整治工程具体由生态净化、水利和配套基础设施等工程组成,设计规模进水24万立方米/天;苏大堰周边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具体由建筑、科普展示、游憩设施、市政道路、绿化植栽及配套基础设施等工程组成;其他相关工程包括乡村艺术工程和民宿工程。
水泵站自苏大堰河道水体取水后,将尾水依次输送至不同类型生态池塘。通过生态池塘细格栅及接触氧化、沉淀处理后,出水排至生态砾石床系统中,水流借由重力作用,以水平流动的方式通过填料层,进行进一步净化。砾石床上部种植挺水植物,打造成水生有机农业种植区,兼具生态景观效果。
生态河道与深度净化塘分别构建蜿蜒曲折的河道和湖泊,主要利用表面流人工湿地净化,延长水力停留时间。挺水植物沿河岸及水下潜岛呈带状和片状种植,品种以芦苇、狭叶香蒲等本地种为主,搭配点缀花菖蒲、梭鱼草、水生美人蕉等,丰富区域景观效果。沉水植物种植在不同深度,形成不同层次的植物群,具有较好的生态景观,还能在不同深度协作,进一步发挥脱氮除磷的作用。深度净化塘在局部水位较深、水体流速较慢区域设置涌浪机,加强局部水体交换与复氧,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农业片区总体布局为“三个中心,三大分区”。三个中心分别是农业科普中心、农业体验中心、农业艺术中心;三大分区分别是生态田园区、休闲田园区、艺术田园区。农业片区主要建设农业示范基地、民宿区以及一些驿站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通过种植具有产业化价值及前景的农作物,在带来经济创收的同时形成了保持生态、发展旅游的健康产业链,真正实现农民增收、企业获利、政府增税,促进区域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转变。
项目通过规划种植农作物油菜花、向日葵、精品桃园等,既产生了广泛的应用经济价值,又形成了高效生态经济“”新型产业集群,实现农业生态化、休闲化,发挥示范、引领、标杆作用。
建成后具有以下功能:一是水生态保护,增加了区域水面率,同时结合污泥改造消纳,作为农作物种植土壤,构建水生态系统基底,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盐碱度的同时,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二是水环境提升,通过生态+物理净化水质的工艺,提升水的透明度,营造出碧水微澜的景观;三是水资源利用,对苏大堰上游3座污水处理厂共24万立方米/天的尾水全收集和全净化,使水质指标从劣Ⅴ类提升到Ⅲ~Ⅳ类标准,极大地改善入淠河水质,对南方多雨地区污水资源化利用提供示范样板的作用;四是水安全保障,排涝期间,苏大堰流域承接周边片区雨水,地块做为片区的末端雨水调蓄空间,提高内涝防治水平,保障周边区域的水安全。
项目以4公里湿地净化轴线,联动三大生态农业板块,实现生态净化与生态农业的融合示范,形成各具特色的“五大亮点”。
项目采用预处理强化及多级复合人工湿地的生态工法,减少运行管理维护费用,建成海绵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新窗口、提质增效新标杆。城市尾水净化规模国内首屈一指,满足六安母亲河淠河右岸3大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净化需求。海绵湿地净化水质要求提升至Ⅲ~Ⅳ类,助力淠河水环境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项目建设了珍稀植物园、生态科普中心,用科普的形式讲述科研,用休闲的方式传播内涵,让流动的游客变为载体,让环保的理念深植人心。
珍稀植物园深度净化塘东北角湖心岛,陆域占地面积约11677平方米,建设以具有相同种类或单科单属、生态习性、观赏特性的三峡库区特有珍稀植物为主要构景元素,引种搭配安徽特有珍稀植物,辅以种植安徽大规格乡土树种(为珍稀植物的生长提供庇护),形成集展示、观赏、科学研究为一体的珍稀植物园。
生态科普中心通过展厅的合理规划及展项的创意设计,将长江珍稀鱼类保育中心及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的工作深入浅出地向游客呈现。除此之外,游客漫游在展厅之中,能一站式地了解长江流域丰富的生态与物产,在一步一景中随时传播与分享自己的收获。
项目以污泥处理产物资源化利用为导向,以园林土壤改良为抓手,与本地园林土壤改良需求有机结合,打通“多源污泥—处理产物—基质土—园林产品”的技术壁垒,解决污泥稳定化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污泥用于种子塔花海区,种植面积约占种子塔西南侧区域6000平方米,形成“污泥变花海”形象示范。不仅助力打造六安海绵湿地样板工程,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且为政府减负的低碳治泥模式,推动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理率100%和资源化处置率100%的“双百”目标。
苏大堰尾水经过海绵湿地提标处理后,出水既可用作苏大堰生态补水、示范园区景观绿化灌溉,也可用于附近城北工业园区循环冷却水补水以及城市杂用水。
项目采用EOD(绿色生态办公区)模式,强调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生态净化湿地聚合生态农业旅游,集农业科普、农业研发、农耕体验于一体,打造城乡共荣的生态农业示范金名片,带动周边地块开发和升值,结合淠河上游岸线治理,营造连续的淠河水生态廊道,有效促进城市空间拓展,开拓生态价值转换新路径。
六安地跨东经115°20′~117°14′,北纬31°1′~32°40′,年均日照时数约1908小时,是一个理想的光伏发电场。项目结合净化塘规划、停车场设置情况及光照方位等综合情况,建设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光伏电站,采用太阳能光伏组件作为发电设施和车棚屋面,装机容量0.34MWp,为海绵城市生态环保项目运行提供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通过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辅以绿色赶超发展新思路,一张生态引领、特色产业支撑的蓝绿交织、清新明亮、人水和谐、城乡共荣的六安生态农业示范金名片跃然眼前。
近年来,北京、重庆等地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通过机制化推进、常态化整治、规范化引导,做好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多渠道加强管理,确保城市安全、稳定运行。
2013年,鱼木村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经过“村村通”和安全饮水工程,鱼木村改造了原有基础设施,便利了村民生活。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政务窗口把提升政务服务办事效率作为重要抓手,扎实开展行政审批提速专项行动,围绕五个方面组合发力,持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程度,推动主题教育成效切实转化为政务服务实效。
为保障燃气设施安全稳定运行,进一步强化居民的安全用气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燃气事故发生,近日,吉林省通化市开展燃气安全检查行动,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
凝心聚力,“越”发精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定向闯关越野队突出重围获佳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