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歌怀孕大肚照文章提到:近日,有国际级别和国家级别三个种子会议在天津召开,“此次大会吸引了全国多地种子管理部门、种子企业、科研高校参会,众多企业、制种基地、科研单位参展。”
比如,专家季核亮指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谁抓住了种子,谁就抓住了农业。”
比如专家茹志钢说:“我们只有掌握了品种的培育权,掌握了品种产生的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掌握我们粮食生产的主动性,才能保障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装中国的幸福粮。”
看到专家们说的这些话,我感觉说得很有道理。从我个人的经历或知道的有关种子的事情简单谈—下。
我记得,上世纪六七年代,我国老一代领导人十分重视农业,重视粮食产量的提高,明确规定粮食要上纲要,要达到“458”的标准。
但当时粮食产量是多少呢?我们生产队每年麦收最能说明问题:“红糙”麦亩产150多斤,“葫芦头”麦亩产也就是200多斤,接着是“阿夫”麦亩产有300多斤,后来出了“7023”麦亩产有350一400斤等。
生产队解散后,又经历新的种子品种,如“豫麦2号”等等,产量逐步提高。现在我们中原一带,也有亩产高达1000多斤以上的小麦。这在过去,是连想都不敢想的。据资料显示,我国2022年小麦平均亩产为780.8斤。
水稻产量,据历史记载,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水稻平均亩产40斤左右,唐朝中期平均亩产300斤左后,清朝中期平均亩产560斤左右,1958年平均亩产800斤左右。2022年我国水稻平均亩产则为942斤。而袁隆平2017年在实验田中获得了平均亩产2298.04斤的高产。
国家粮食上纲的口号没有了,但产量却上去了,为什么?明显得很,种子品种改良了,质量提高了。再加其他条件(水利、土壤、化肥、农药等)的改善,我们才逐步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这说明,在粮食问题上,种子是关键环节中的关键因子,是“芯片”,是大脑中枢。谁掌握了它,谁就能站上制高点,走到最前沿,控制主动权。种子的重要性已经十分显然。
这些年我们在种子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取得了重大突破,也获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还应清楚一点,我们还存不少问题和不足。
如,我们在小麦和水稻上领先美国,但在玉米和大豆上就有相当差距:2022年我国大豆平均亩产264斤,而美国已达400斤以上,玉米我国平均亩产858.2斤,而美国则为平均亩产1470斤。
再者,我们在科研论文的引用上超过美国15.6%,但有重大育种利用价值的新基因突破并不多;专利技术数量也是世界第二,在关键技术如生物核心技术上还差距很大,核心专利只有美国的1/30。
如假种子问题,劣质种子问题,新品种推广不到位问题,种子经营管理方面的其他问题等,都有待我们去解决。
一.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提高对种子问题的认识,把它提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战略高度来认真对待。
二.政府给种子部门或有关公司提供人才和经费支持,各种子有关单位也应在人才、经费等方面加大种子研发力度,确保人才充足,经费充足,使研发工作加快步伐,再上新台阶,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三.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经营管理,杜绝各种乱象的发生,确保种业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为振兴中华,振兴中国农业,确保中国人的饭碗做出应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