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龙者txt下载“生若芳华,落叶归根,生态系统的演替就是这样生生不息循环过来的,自然如此,人亦如此。”
几乎每天,王晓旭都要从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门前的一条绿荫道走过。这栋楼从古建上是一个大屋顶的结构,宛若一个“生”字,门前两棵雪松高耸入云,两边白玉兰、望春、二乔、红晕、飞黄多种花卉郁郁葱葱。一切,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生生不息的景象。
曾经学过木材科学与工程(木材加工)专业,毕业之后又当过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副院长的王晓旭,现在的工作就是把“生生不息”这一中国哲学第一原理付诸于自己的科研实践中。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在想一个问题,通过热处理技术得到的液体(馏液),能不能实现废液利用?”王晓旭的这个灵感,是从我国传统文化得到的启发,“中药多数是从植物里提取,进行一个蒸煮过程得到的,而热处理本质也是这样,那得到的液体本身就来自于树木,能不能再用回去树木身上,这就是我后来的博士论文。”
枯枝、树杈本身也是木质材料,再换一种形式用回树木上,实现了循环。王晓旭开始用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大胆设想。
最先想到的是种子萌发。一种来自于南非好望角的帝王花,其萌发特性深深吸引了王晓旭。这种国花萌发难是出了名的,但有意思的是,只要一遇山火,萌发就容易了。“其实就是植物的生理活性被某些激素激活了。”王晓旭把馏液用在了促进帝王花的发芽上。他又选了一个草莓基地,把馏液通过灌根、叶面、复配等多种途径用在草莓生产中。校园银杏大道60多棵和学校同龄银杏树需要复壮,也注射了馏液。
反馈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二连三打通了:帝王花种子发芽率显著提升;草莓的根系壮实,侧根丰富,叶片大而厚,颜色也更绿了,光合作用更好,果实饱满紧实,口感自然醇甜;银杏很快恢复了生机,绿期更长。
而负责苗圃的老师又给了王晓旭一个意外惊喜,“用馏液处理过的杨树插条,都不生蚜虫了,而周边未处理的树都有,这是一个新发现,原来还能起到趋避有害生物的作用。”
有了丰富的实验、生产数据和积极的反馈,王晓旭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但这项研究还仅仅是开始。
北京正在推进百万亩平原造林,丰台南苑新建了槐新公园。那年,王晓旭去现场核查验收林地,发现那里林木成活率不高,种活了也没生气。原来那曾是一片建设拆迁地,土地没有肥力,树自然不长。王晓旭马上想到了他们研发的装备、技术,可是说了半天植源生物肥、碳循环,对方根本听不懂他说的话。
眼见为实,王晓旭就带着林业站和公园的人到了有机草莓基地。一颗颗鲜艳硕大的草莓,吃起来酸甜可口,还不用一点农药,负责人很快就对他的技术动了心且有了信心。有了技术支持,设备很快落地槐新公园,被应用在了林木种植养护上,一棵棵奄奄一息的树木重获新生!
王晓旭说,其实馏液就是把植物里的生物碳,冷凝变成了液态,通过热处理技术,将二氧化碳封存到固态的生物碳,可以把碳直接封存在土壤里,“这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林地的固碳增汇。”
说来也巧,槐新公园就这样成为了王晓旭新技术下的第一座实现了用自然之法修复了自然生态的绿废循环利用公园。2014年,王晓旭申请的专利获批:一种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
这10多年来,王晓旭对高温热处理过程中收集的冷凝液(馏液)、热腐料,不断用于促进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土壤改良、抗菌拒虫,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园林里的废弃物不出园,进行分级分类热处理后形成多种植源生态肥,反哺公园林地和绿地,增加植物生长蓄积量和林地碳储量,实现碳循环。
“生若芳华,落叶归根,生态系统的演替就是这样生生不息循环过来的,自然如此,人亦如此。”王晓旭笑着说。如今,王晓旭为植物熬制的“中药”的技术升级到了如今的2.0版本,也用到了更多的园林。通州西马庄公园建成全国首家碳循环公园,温榆河公园、永乐店国学公园也在探索碳循环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