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白领六月,草木丰盈,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凯本镇凯府村朗梅组,层峦叠翠间,片片野生黄精基地郁郁葱葱,伴着鸟叫虫鸣,61岁的藤召前和雇请来的10多名工人一起,将黄精地里一簇簇蓬生的杂草连根拔起。
“夏季是黄精和杂草的生长旺盛期,抢抓农时及时除草,黄精才能更好吸收营养,长得更好,确保有个好收成。”村民腾召前说,夫妻俩在家种植黄精8年来,不仅生活自给自足,还支持儿子儿媳买了新房新车,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目前,凯府村种植的50亩黄精, 每年还带动1000余人次就近务工,人均增收10多万元。
“凯府一河隔两坡,出门全靠肩背驮,两肩担尽半生苦,最愁涨水难过河”。 凯府村地处武陵山余脉,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8%, 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黄精资源。然而曾经,一条狭窄的毛毛路、一条难逾的湖溪河,将凯府人的“出路”和“财路”阻断在了大山深处,村民们守着“绿宝盆”却过着穷日子。
政策春风润山乡,无边光景日日新。如今,凯府村条条道路通四方,座座新桥连民心,全村实现了“进出有好路、产业有出路、致富有门路”,昔日的穷山沟蝶变为“绿富美”。
“路好了,肥料可以用车送到家,种植的黄精老板直接上门来收购。”藤召前说,便利的交通让产业发展变得得心应手。
在藤召前等人的带动下,如今,朗梅组90%以上的人家共种植黄精340亩,“山中宝”变成了“致富宝”。
以朗梅组为野生黄精种植核心区,全村100余农户共种植黄精300亩,全村发展水稻制种350亩、油茶300亩、猕猴桃110亩,产业全年可带动8000余人次获得劳务报酬80万元,逐步形成了“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的良性互动。
产业兴旺厚家底,善治善为助振兴。立足产业发展基础,聚焦满足群众“物质富裕”和“精神充盈”的双重需求, 凯府村充分发挥乡村善治在塑形和铸魂上的积极作用,以文明新风倡导、价值观念引领、乡村文化供给、心灵家园培育等为着力点,集结全村老中青三代文艺爱好者,组建凯府传统村落战鼓队、传统村落花灯队、老年文艺队、大学生舞蹈队等数支文艺队,挖掘传承本地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等,让文化精神融入群众生活,推进移风易俗,涵养文明新风。
“我们用自编自导的现代舞蹈,配合村里的龙灯队、花灯队等开展表演活动,不仅保留了传统韵味,也融合了时代审美,视觉体验也更好。” 大学生舞蹈队队员杨小红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在她看来,传统民俗演绎与现代舞蹈艺术相结合,表达的主题思想更加丰富多彩、开放包容,能够有效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目前,该村各文艺队共有队员100多人,通过结合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和群众需求,深入开展玩龙灯、耍花灯、敲战鼓等 各类主题活动,实现了文艺活动一年到头“不断档”,树立了社会新风尚。
在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该村以乡愁为纽带,大力培育和挖掘乡贤人才,通过建立乡贤信息库和联络群、召开乡贤座谈会、组织爱心捐赠、开展走访慰问等活动,充分发挥“乡贤头雁”在献智出力、捐资助学、基层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全村形成崇善尚德、崇文尚学、守礼重义、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村民文散军的3个子女勤奋好学,都考上了大学,全家成为全村人人羡慕的“幸福家庭”。
“现在,大儿子在浙江大学读博,二儿子已本科毕业,去年考上大学的小女儿,还获得了村里800元的爱心助学金。”文散军欣慰地说,得益于村里尊师重教重学的浓厚氛围,促进孩子们勤学上进、成长成才。
2021年以来,该村共动员引导50余名在外乡贤、经济能人、公职人员等筹集爱心善款2万多元,共对全村20多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大学新生开展了资助奖励。
征帆沐雨除旧尘,时光奔涌日日新。目前,凯府村已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先后被评为“黔东南州民族团结创建示范单位”“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家家“仓廪实衣食足”,人人“知礼节明荣辱”,呈现一幅“村美人和、幸福如歌”的美好景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产业发展‘富口袋’、精神提振‘富脑袋’为工作主线,持续在做优做强农业产业、深化乡风文明建设上下功夫,努力让群众实现精神与物质的‘共同富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支撑与内生动力。”凯府村党支部书记杨政华说。(周燕)
目前,岑巩县凯府村家家“仓廪实衣食足”,人人“知礼节明荣辱”,呈现一幅“村美人和、幸福如歌”的美好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