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方志安国】安国的中药材种植——品种(一)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7/19 10:49:07 | 【字体:小 大】 |
穿越侯门女之将门妇安国中药材种植业的产生与发展,与全国性中药材集散地的形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明代,药王庙会逐渐形成大江南北的药材集散中心,多种药材籽种秧苗和种植技术传入安国,药材的高价刺激,使部分人尝试药材的引种,由于当地气候、土壤、水肥条件适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明末,安国药材种植初具规模,清至民国200余年中,安国药材栽培颇称兴盛。大规模种植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国药材种植业不仅历史久远,而且所产药材地道、药性纯正、药效较高,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被列为全国重点药材种植基地之一。中药材已成为农村的主要经济作物,家家种药,人人识药,夏秋季节药花飘香,被誉为中药材之乡。
据明崇祯《祁州志·土产》载,当时安国产药材28种。因志书字迹不清,只能认出22种:枸杞、牵牛、紫苏、菟丝子、瞿麦、桑白皮、益母、茵陈、小茴香、薏苡仁、薄荷、车前子、酸枣仁、杏仁、菖蒲、槐角子、苍耳、百合、艾、赤芍药、白芍药、金银花。此外,在花类、草类、蔬菜类、果类、货类中也有不少是药材品种。如货类中的靛、蜂蜜;草类中蒿、芦、蓝(有三种)、蓼、马兰;花类中的木槿、石榴、鸡冠、玉簪、丁香、蔷薇、石竹、金盏、 蜀葵、萱草、望江南、十样锦、打碗、紫荆;果类中的无花果、地栗、枣;蔬菜类中的莴苣等27种,加在一起计55种。除去野生者,种植品种有枸杞、牵牛、紫苏、瞿麦、益母、小茴香、薏苡、薄荷、杏仁、菖蒲、槐角子、百合、祁艾、赤芍药、白芍药、金银花、蓝靛、鸡冠、金簪、凤仙、望江南、丁香、金盏、萱草、紫荆25种(不包括字迹不清的6种药材)。
清代,安国药材种植有了较大发展,乾隆《祁州志·物产药属》载,所产药材有枸杞、 黑白丑、紫苏、菟丝子、瞿麦、桑白皮、益母草、茵陈、豨莶草、莨菪子、马鞭草、白花菜子、紫花地丁、蓖麻仁、远志、香附、小茴香、祁薄荷、车前子、红花、旋复花、芦根、大戟草、杏仁、荆芥、蝉蜕、槐花、苍耳、蛇床子、蒲公英、如意草、谷精草、王不留行等35种。此外,同书谷属中有薏苡仁、赤小豆;草属中有靛、艾、蒿、蓟、老鹳草、蒺藜、马兰;蔬菜属中有金针、萱、莴苣、山药、丝瓜、白扁豆;花属中有荷、菊、牡丹、芍药、石榴、鸡冠、凤仙、玉簪、丁香、石竹、金盏、蜀葵、百日红、芙蓉、紫荆、百合、金银花、木槿等药材33种,共计68种。除去野生植物,种植品种有枸杞、紫苏、黑白丑、瞿麦、桑白皮、益母草、白花菜子、蓖麻、远志、香附、小茴香、祁薄荷、红花、杏仁、荆芥、槐花、谷精草、薏苡、赤小豆、靛、祁艾、马兰、金针、莴苣、山药、丝瓜、白扁豆、荷、菊、牡丹、芍药、石榴、百合、金银花、百日红等46种。
民国20年(1931),北京社会科学院中央研究所郑合成到安国调查药业时,药材种植品种达54种,有祁艾、祁薄荷、祁大黄、祁薏苡、紫苏、白头翁、苦参、白扁豆、石榴、春花、茺玉子、青黛、祁紫菀、鸡冠花、翻白草、黑白丑、蓖麻、玉簪、凤仙、桑白皮、乌桕木、千金子、樗根白皮、皂角刺、生菜子、祁山药、罂粟壳、柏子仁、栝楼、芙蓉、槐花、苦楝、侧柏、丝瓜、绿甘草、透骨草、侧兰、大青叶、益智蒿、马兰花、洋金花、谷精草、凤眼草、苦丁香、紫草、锦灯笼、红花、火麻子、天麻子、祁木香、枸杞、蒲黄、升麻、鸡血藤。
药膳是药材与食材相配而做成的美食。它发源于我国传统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是以药食同源、医食同功为原理,融药食两用的中药、常用食物为一体的综合性食疗学科,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称为中华药膳。
安国药膳是中华药膳大家族中显要的一员,无论是口口相传,还是文字记载,安国药膳有着悠久的历史。
为保存安国药膳历史资料,宣传安国药膳,安国市地方志办公室计划编纂《安国药膳志》。现征集有安国特色的药膳配方、制作方法,制作药膳的特殊工具,食用药膳的特殊餐具,与安国药膳有关的新老照片,安国药膳书籍、文章,安国药膳传说、安国药膳故事,安国药膳文化艺术作品,安国药膳传承人、制作人事迹,安国药膳研究、制作者传记、简介等。民间药膳、餐馆药膳、预包装药膳(药膳预制菜)均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
|
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