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躲艳记中药材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原生药材,其来源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其中植物药占绝大多数。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民间应用的草药。另外,广义上讲,还应包括具有传统应用历史的少数民族药。
中药材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原生药材,其来源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其中植物药占绝大多数。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民间应用的草药。另外,广义上讲,还应包括具有传统应用历史的少数民族药。
根据中研研究院研究出版的《2021-2025年中国中药材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首先就是对健康生活的需要,中医药在健康养生和防病治病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药材是中医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中药材质量的稳定和提升决定着中医药疗效的发挥。而随着需求层次的提升,对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药材需求侧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中药材除了要满足中成药、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等中药工业的原料需求外,更重要的还要满足大健康产业对中药保健产品、药食同源类健康食品和其他健康养生产品的多层次需求。
我国早在唐代就开始了中药材的栽培种植实践,清代开始大规模种植中药材,但多品种大量种植始于上世纪50年代。从药学家试种、商业性栽培、分散个体种植,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栽培基地生产,中药材种植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成长期和兴盛期。目前种植品种达200多种,其中六七十种已形成较大规模生产能力;三七、人参、地黄、白术、川芎、红花等大宗品种已不再使用野生药材。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中药材种植开始向基地培育模式发展。“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曾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自1999年我国提出中药材GAP概念、2003年开始实施认证以来,中药材规范化生产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同。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及GAP基地建设,将进一步推动中药材品质和供应的稳定性,降低行业经营风险。中国中药材大部分属于植物类产品,其本质上属于农产品,受自然及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较大。
(一)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有扎实基础。党和国家一贯重视中药材的保护和发展。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药材生产研究应用专业队伍初步建立,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市场监管不断加强,50余种濒危野生中药材实现了种植养殖或替代,200余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养殖,基本满足了中医药临床用药、中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备有利条件。随着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原料质量保障问题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中药材在中医药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对中药材资源保护和绿色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创新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中药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中药材保护和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由于土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部分野生中药材资源流失、枯竭,中药材供应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中药材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重产量轻质量,滥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损害了中医药信誉。此外,中药材生产经营管理较为粗放,供需信息交流不畅,价格起伏幅度过大,也阻碍了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是人民群众保健医疗的基础,也是部分地区发展地方经济、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国中药产业的形势向好,中药材市场可谓“大河有水小河润”,由于受人口增长、老龄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影响,全国中药产品需求成倍增长,消费市场需求加大,加快了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目前国内中药材市场年需求量在400万吨以上。
虽然成果显著,但中医药发展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中医药服务资源布局、结构仍需加快调整,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推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再加上土壤条件、独特的环境因素,给多种野生植物资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使我国的植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其中大部分野生植物具有药用价值,种类竟高达数万种。不同药用植物的植物特点、药用部位也不尽相同。比如,板蓝根、蒲公英等是草本药用植物,银杏、杜仲是木本药用植物;有的药用植物喜欢潮湿阴暗的生长环境,如人参、黄连,有的喜欢充足光照、温度要求也比较高。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具有药用价值,都可以入药。多种多样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中药材种植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我国中药材的种质资源繁多,而且不同中药材对温湿度、气候、土壤等因素要求都不一样,再加上不同中药材的入药部位也不尽相同,这都增加了中药材栽培种植的难度。以板蓝根种植为例,板蓝根是一种最普遍的中药材,根、叶都可以入药,在全国各地都可以种植。板蓝根种植时间早晚会影响到板蓝根的产量和品质。另外,板蓝根种植对水分比较敏感,怕涝,如果浇水过多则会出现烂根现象,影响其生长,就会造成减产。人参、黄连比较喜欢阴湿的环境中,一般生长在茂密的森林中,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因此在进行人参、黄连种植时,要选择遮阴比较好的林地,且保证充足的水肥供给,种植全过程中都要处于一个阴暗潮湿的环境。有的中药材药用部位是根,对土壤环境要求比较高,如板蓝根、大黄、三七等,在栽培过程中,要保证疏松土壤,施足底肥,并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施以不同肥料保证根茎的生长。有的中药材的药用部位是果实、种子等,如山楂、杏仁、桃仁等,在种植过程中必须保证提供充足的磷、钾肥,并减少病虫害对花、果的危害。有的中药材需要借助其他植物、或者动物身体才能生长,即所谓的共生物、寄生物。如一些菌类中药材需要借助枯木等生长,菟丝子以多种植物为寄主,寄主的质量也决定了其产量和品质。另外,不同中药材的繁殖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以根茎繁殖,也称作是无性繁殖,如姜黄、白及、薄荷等,大部分中药材是以种子繁殖,当种子成熟采收经过处理保存后来年再进行种植,还有的可以通过嫁接、扦插等方式进行繁殖。
在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驱动下,中药材的战略地位逐步凸显,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中药材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437亿元,较2019年上涨了5.58%。粗略计算,2021年上半年中国中药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810亿元。
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的不断出现,医源性、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以及“回归大自然”的绿色热潮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中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中成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保健,由于中成药的特性,各类中成药需求在不断增大。
我国早在唐代就开始了中药材的栽培种植实践,清代开始大规模种植中药材,但多品种大量种植始于上世纪50年代。从药学家试种、商业性栽培、分散个体种植,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栽培基地生产,中药材种植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成长期和兴盛期。目前种植品种达200多种,其中六七十种已形成较大规模生产能力;三七、人参、地黄、白术、川芎、红花等大宗品种已不再使用野生药材。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我国中药材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中国中药材企业整体竞争十分积激烈,行业内分布的企业较多。后续整体企业发展的方向以龙头企业为发展基石,通过对行业其他企业的兼并和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依靠地域特色,利用当体的特色,提供差异化产品。同时依靠国家政策的提供的便利,大力发展,立足本地,走向国际。
想要更多关于中药材行业详细分析,请关注中研研究院研究出版的《2021-2025年中国中药材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中药材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原生药材,其来源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其中植物药占绝大多数。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民间应用的草药。另外,广义上讲,还应包括具有传统应用历...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农业生产的起点,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更是现代农业发...
智慧医疗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潜力预测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蓬勃发展,不断赋能医疗健康领域。从可穿戴设备助...
曹操出行正式对外公开“N3”战略日前,曹操出行在苏州举办2021年战略发布会,宣布已完成B轮融资38亿元,并正式对外公N...
2021风力发电机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电力设备。广义地说,它是...
减糖、环保等成为发展关键词随着国民健康饮食意识不断增强,减糖正成为一种获得认可的生活方式。目前我国饮料行业呈现...
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面板厂商与电视厂商之间谈妥的8月大单优惠价格来看,成为指标的Open Cell(未安装背照灯3...
2021-2026年中国科研需求预测 科研行业市场前瞻及投资规模预测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