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博会门票在林口县,打听董惠波,知道的人不多,如果提黄芪谷或者“种黄芪的老董”,知道的人一定不少。
在林口县莲花镇,老董足不出户,将自己封闭起来,调养身体,撰写产业规划。开春,老董要大干一场。
将黄芪根切成片泡水喝,每天两大壶。除了早起早睡,规律饮食,喝黄芪茶,是老董的日常。
那些清香中略带微苦的黄芪水入喉,浸入脾肺,让老董感觉到冬日的温暖和和生活的惬意。
年轻时,老董肺有疾患,中医给出的方子是黄芪泡水喝,这个方子管用,老董坚持到现在。
老董说,黄芪的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有“补者之长”之誉。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的作用。作为温补型药材,尤其适用于脾气虚、肺气不足的人。黄芪泡水喝可补脾益气,补肺固表,还有增强机体免疫力、降血压、保肝消炎的作用。
种黄芪,老董是半路出家,种了4年黄芪,种出了名堂。2020年,老董获得了黑龙江省“黄芪种植大王”称号,这块烫金的牌子摆在办公室显眼的位置,他很在意。
种黄芪是个好项目。2016年,退休后的董惠波在林口县莲花镇成立了龙九堂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筹资近千万元种黄芪。
“种中药材跟种平常农作物完全是两码事,其间酸甜苦辣,只有亲自种了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水土不服、遭遇假种子、成吨的药材烂在库里……老董一路坎坷。
“我的黄芪能活下来,能接着种,还能发展,都得益于政府的扶持。”2020年,在省农业农村厅和林口县政府扶持下,老董黄芪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产量2200吨,产值2100万元。
近4年,老董的黄芪种植面积稳步扩大。2022年,种植面积达到18000亩,预计到2023年将有6000亩达到起收标准,预估产量7000吨,预估产值1.4亿元。
这期间,老董创造出寒地黑土“一芪五种”“六化一体”的栽培模式。生产的黄芪有效成分多糖含量高于《药典》标准8倍、甲苷含量高于标准5倍。
到2022年底,老董共注册黄芪药材商品商标12组、创新技术31项,其申报并获认证的“林口黄芪”成为全国5个黄芪“地标”之一。
“谁卖原字号,谁‘死’掉!”老董这话听着有些偏激,但却是他在种中药材这条路上“小步慢跑”7年悟出的道理。
其实,老董的观点与政府发展中药材产业政策导向不谋而合。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给予黄芪产业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把黄芪作为我省重点品种加以培育,成立了省黄芪品种专家委员会,并提出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服务链,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升级。
2020年开始,在省里专项政策的支持下,老董在莲花镇投入1800万元建设年加工能力2000吨的中药材饮片厂。
经过两年的建设,老董的饮片厂已经具备投产条件。厂房5000平方米,设饮片加工和食品加工两个车间。化验室、仓储、展厅一应俱全。
老董干事较真、追求完美,干就干成一流的。“我的饮片厂完全是按照GMP标准建设的。”
为了实现“做大黄芪”目标,老董一直在努力。2021年,老董的莲花镇黄芪种植基地获得全国首批100个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认证,是我省唯一入选全国“三品一标”的道地药材种植基地。
注重品种、品质和品牌的打造,追求标准化种植,大大提高了老董黄芪的含金量。“别人的黄芪可能卖每公斤12元,我的至少卖18元,经过加工后的饮片价格几乎翻倍,最高达到35元。”
“将来,我要做的是按照制药的标准和流程来种药材!”老董要在三年内完成两个认证:种植基地取得GAP认证;加工取得GMP认证。
除了种植和加工,老董还要在药食同源产品开发上下功夫,包括黄芪饮片、黄芪超微粉、破壁冻干粉、炙炒黄芪、黄芪青茶、黄芪蒸煮红茶等。
“从单一种植药材,向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升级,从药农变成药商!”老董要在短期内完成身份转换。
种黄芪,林口县历史悠久。早在明清年间,宁古塔黄芪就享有盛名。牡丹江中下游沿江两岸江川开阔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江两侧山地连绵起伏,绵延百里。这个狭长的谷地,由于满足水土空气条件,成为野生中药材野蛮生长的乐园,尤以黄芪为最。
从野生黄芪采挖到自家种植,林口种植黄芪历史悠久。县志记载,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黄芪种植在林口县北部莲花镇一带盛行。
当年,为了改良黄芪品种,提高产量,林口人民展开劳动竞赛,涌现出一批黄芪种植高产能手和地块。
2016年初涉黄芪种植,老董就相中了黄芪谷这片区域和这个名称。2017年,老董大手笔谋划“牡丹江百里黄芪谷中药创新产业园”项目,将牡丹江流经林口县北部以莲花镇、刁翎镇和三道通镇为核心的上百里谷地进行开发利用,形成黄芪种植、加工、销售、康养、旅游为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全新意义的黄芪谷。
目前,黄芪谷黄芪种植模式采用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数字化、机械化“五化”率达到90%以上。
经过长达4年试种、提纯、扶壮、黄芪谷成功繁育出适合长白山地区的锦黄芪新品种,命名“龙芪”。“林口黄芪”地理标志和莲花镇黄芪“三品一标”基地认证的化验检测样品均出自黄芪谷基地种植的“龙芪”之中。
老董当初设定的目标基本得以实现。截至2022年,黄芪谷种植黄芪累计面积1.8万亩;高标准完成了莲花饮片厂建设;黄芪食品加工厂也在加快推进。“实现黄芪全产业链发展,核心在于基地种植、产地加工和道地药材品牌打造。”老董说。
2022年,农业农村部决定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到“十四五”末,在全国创建300个左右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打造标准化引领农产品质量效益竞争力提升的发展典型和两个“三品一标”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板。
得知这个消息,老董欣喜不已。他要积极参与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到2025年,将黄芪谷建成国家级黄芪谷药食产业园示范基地。
“林口无闲草,寒地出良药”。提起中药材产业,当地人津津乐道,这句话,既道出了林口中药材资源的丰富,又反映出林口县干部群众高质量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决心和干劲。
林口县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中药材产业基础牢靠,道地、寒地、黑土地“三地”特色明显。
林口县政府副县长刘长洲介绍,近年来,该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得到了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大力支持,累计获得省专项资金4190万元。县级财政累计投入1000万元给予中药材种植户2000元/亩贷款额度贴息。
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撬动,全县初步打造成北部牡丹江黄芪谷,南部长白山仿野生种植示范带2个优势板块。全县中药材生产主体发展到102个,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4.8万亩。其中,以黄芪为代表的中药材品种36个,以黄芪为首的万亩以上品种10个。
去年,林口县优化中药材区域布局,采取专班推进、政策扶持、科技支撑等举措,突出打造黄芪谷,推进黄芪谷规模化、多元化、产业化发展。黄芪谷开发中药材面积达到3.5万亩,中药材产量2160吨,实现销售收入4300万元。目前,全县中药材产地年加工能力达到10000吨,年产值2.8亿元。与2018年比,全县中药材主体数量、种植面积、销售收入分别增长4倍、3倍、8倍。
刘长洲表示,下一步,林口县在稳住种植面积同时,紧盯产地加工这个重点,着力提升产地初深加工能力,开发中药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构建深度融合的中药材产业体系。争取利用三至五年时间,打造出三至五个“林口黄芪”这样的中药材优势品种。(文/摄 记者 崔立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