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紫欣家庭背景向善的信念如火,大爱的誓言无声。在经过前期遴选推荐、社会评审等程序,成都市青白江区2024年化工路社区第四届社区好人榜评选结果近日出炉,他们当中有相濡以沫的夫妻,也有孝老爱亲的子女,还有勤俭持家的典范……此项活动也旨在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通过生动讲述入选“社区好人榜”的先进典型感人故事,带动身边更多的人来学习好人、宣传好人、关爱好人、争当好人!
成都市大弯街道化工路社区是青白江区老工业基地职工社区的缩影。这里,有着厚重的工业文明和企业文化精神。社区目前一是老人多,特别是空巢老人多;二是小区基础设施老化,安全隐患多;三是老小区管理观念老化。而2024年化工路社区第四届社区好人榜评选就是希望借此鼓励基层干部群众和广大居民积极举荐身边好人好事、凡人善举,让社区充满活力。
“春晖润民心 家风世代传”。2024年化工路社区第四届社区好人榜评选结果近日出炉,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好人”,一起感受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温暖——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是坊间常说的一句话。而化工路社区锦绣南苑李志明与妻子50多年,夫妻风雨同舟,共同战胜病魔的行动,彻底击碎了这个“话题”。
那年,四川化工机械厂当钳工的小伙子李志明看上了同厂电工张继琼,热烈追求后如愿以偿,两人结为优俪,组成幸福家庭。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69年,李志明因患支气管扩张,大口吐血,情况危急,妻子立即将他送医治疗,出院后的他无法再干重体力活,家中一切家务及重活都落在了瘦削的妻子肩上。最终,在妻子多年精心调理下,身体全愈。
2016年,妻子张继琼突发胸口静脉大出血,紧急送医抢救后算是保住性命。可随后几年都要住几次院,有一年更是3次下“病危”通知。“砸锅卖铁”都要保住老伴性命,这是李志明下定的决心。在以后的日子里,李志明总是目夜陪伴,无微不至精心守护着老伴,在他的坚守下,老伴终于挺过了难关,逐步康复。近年来 又患上眼疾,李志明便成为“妻子的眼”,细心照顾外,还带着妻子“周边游”,感受美好生活。近年来,李志明还积极参加社区发展治理,小区值守、巡河巡街、共愿服务,他一个不落,为共建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54年风雨同舟,54年携手人生。即将步入“翡翠婚”的李志明夫妻,用真实书写了一段美好人生故事。
人物名片:詹秋萍,女,68岁,四川化工机械厂退休职工,化工路社区侨家大院居民。
“养儿防老”,这是老百姓寻常人家常说的一句话,可化工路社区詹秋萍用自己的行动颠覆了这一观念:“养女也防老”。
今年90岁的陈孝兰是一位独居老人,多年前因老伴去世,精神受到打击,加之年老体衰,导致患上老年痴呆。加之近年来病疼不断,常常发生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前些年,詹秋萍大哥去逝后,照顾母亲的重担便落在了身患高血压等病患的詹秋萍肩上,为此她必须要奔忙在自家和母亲家。
“尽管自己身体也不好,但也绝不能让母亲有任何闪失。”为此,她每天24小时的“心”都挂在母亲身上,吃饭、吃药、擦身子、服侍等每一个环节都细心谨慎,可谓“操碎了心”。由于母亲患有老年痴呆,担心半夜离家出走,甚至晚上都不能睡个安稳觉。
“爱生我的人,感恩母亲养育之恩,担起应尽的责任。”詹秋萍始终不忘这个初心,把它变为最具体的行动来回馈母爱。
今年7月是她母亲90大寿,詹秋萍为此专门给老妈办喜庆寿宴,这天老太太高兴得合不拢嘴,夸女儿有孝心,居民朋友更是为此点赞。
为照顾方便,母亲今年搬到了嫂子家。从此她与嫂子共同守护起了母亲,为她养老,为让老人家度过一个安稳的晚年。
人物名片:马天碧,女,73岁,原四川化工机械厂退休职工,化工路社区志愿者,锦绣南苑居民。
说起自己的儿子谭骥,马天碧满满的幸福感。邻居们也用“养儿防老”这句坊间语夸赞“10年树木,百年树人”。马天碧夫妇是这样教育孩子的:严格标准来教育引导谭骥讲礼貌、懂规矩、重亲情、讲友情、不计较、不攀比。听话的冯骥按照父母教导规范着自己人生道路,而长年的教育培养也得到了父母想要的结果与担当。
学成工作后的冯骥在知名企业森达木地板工作,通过勤奋努力,由最基层的普工成长为如今的广汉生产基地副厂长。
尽管冯骥平常工作很忙,但每周五回家看望母亲是“规定动作”:帮忙做家务,清洁卫生,维修家里电器等从不懈怠。母亲生日,必有红包和“仪式感”。逢年过节更是带着妻子女儿与父母团聚,使父母感受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马天碧2019年以来至今,积极投身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微网格员的她常年参加院落值守和巡河巡查工作,努力为社区发展治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受到居民朋友的交口称赞。
人物名片:李贵居,女,56岁,化工路社区志愿者,化工路社区川化五村大二区居民。
“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个优点,在李贵居身上特别突出。多年前退休的李贵居每月退休费仅仅只有1000多元,加上丈夫退休费也不高,因此生活并不宽裕,甚至有点“拮据”。怎样规划安排全家生活成为了这个家庭主妇的重要责任,在她和丈夫的精心经营下,一家5口人的寻常日子过得和谐舒心“小确幸”。
“节约,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此,李贵居首先带头从自己做起。首先计划家庭开销,精打细算,特别是在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时,做到该买的才买,而且不多买,不该买的绝对不买,避免造成不必要浪费。
同时,十分注意平常生活中的水电气节约使用:随手关灯,用淘米水洗菜、拖地,空调开26度,风扇人离开即时关上,家中电器小问题自己维修处理,利用旧衣物二次利用做拖帕等等。
李贵居2023年投身社区志愿服务,成为了一名志愿者,积极参加小区院落的治理工作。今年夏天下大雨时,发现一处井盖被大水冲走,她十分担心有人掉入其中,马上向居民组长田亚萍反映,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受到社区表扬。
人物名片:王月红,73岁,中共党员,原川化集团建安公司工会主席、化工路社区志愿者,化工路社区侨家大院居民。
“从今往后,无论是顺境或是逆境,无论富裕或贫穷、疾病还是健康,我们都将彼此相爱、珍惜……”这句结婚誓辞被王月红变为了具体行动。
2022年12月9日,对于王月红来说是一个不幸的日子,丈夫肖发西突发脑梗,被送到华西医院,经过紧急抢救,总算保住了性命,她在医院陪伴守护21天后回到家中,开始家庭康复冶疗。
从此后的每天早上6点钟,王月红便起床开始了整天的忙碌:丈夫起床后服侍他穿衣、洗漱、吃早餐,随后便把丈夫送到医院康复治疗。买菜做饭、料理家务,服侍丈夫定时吃药、按摩调养、端屎倒尿等等,一直忙碌到深夜。直到如今700多个日日夜夜,就这样循环往复,用一个女人的坚韧不屈毅力,迎接并战胜生活的磨难挑战,践行夫妻关爱共渡难关。此外,王月红还积极参加社区发展治理和公益活动,川化大妈常年值守巡查,社区舞蹈队领队……她努力用行动发挥着余热,奉献社会。为此,受到了社区褒扬和居民朋友的交口称赞。
人物名片:邓荣枢,女,70岁,原川化集团公司退休职工,化工路社区志愿者,化工路社区锦绣北苑居民。
“夫唱妇随”是坊间的一句老话,而对于化工路社区邓荣枢来说刚好打了个颠倒“妇唱夫随”。
退休后的邓荣枢发挥“余热“,2017年加入化工路社区志愿服务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常年投身到小区值守、巡查、巡河等各项工作中。
过去,许多家务事邓荣枢承担,可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后,把精力和心思都放在了“志愿上。因此,家中许多事情就变为丈夫朱贤富的任务了。为了支持妻子的“事业”,朱贤富这些年来承担起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把对妻子的爱化为默默地付出和奉献。特别是在婚后几十年生活中,两夫妻总是相互关心,相互照顾,相互理解和相互包容,遇到对方有个头痛脑热的,总是及时买药、陪伴就医,直到治愈。此外,俩夫妻孝心有加,共同守护侍候年老多病的母亲,让她度过幸福的晚年。
“没有丈夫的大力支持,我这些年不可能放心地投入志愿服务。”一句简单直白的话语,表达了邓荣枢对丈夫的感恩之心。
人物名片:徐鹏,男,61岁,原四川化工机械厂退休职工,化工路社区志愿者,锦绣北苑居民。
“天大地大,没有父母的恩情大,我要精心守护好养我的人!”这是徐鹏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慨。
徐鹏是个残疾人,20多年前就患有“双股骨坏死”病疾。但是他挺直腰杆,迎接挑战,做生活的强者。尽管自身都患病,但徐鹏并没有丝毫减少对父母的尽孝和深爱,特别是最近这些年来,他对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母亲更是照顾体贴,给她买菜做饭,洗衣拖地,喂药喂饭。特别是今年,母亲由于胆总管结石发病后,到成都手术治疗。母亲住院期间,他24小时守护陪伴在母亲病床前,喂药喂饭,端屎倒尿,尽人子之孝。在他精心照料和医生治疗下,母亲治愈后顺利康复出院。
徐鹏今年加入了小区志愿服务队,当上了小区志愿者,尽管家务事繁重,但他依然挤出时间,积极参加小区值守、院落治理等各项工作,努力发挥自己的余热为建设美好家园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因而受到辖区居民朋友的点赞。
人物名片:佐胜明,男,75岁,中共党员,化工路社区志愿者,化工路社区居民。
“老佐,这人是个热心肠。”化工路社区川化五村小二区居民提起佐胜明,都会这样点赞他。佐胜明,是化工路社区的一名退役军人,那年从川化集团建安公司退休后,投身社区志愿服务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因此,不管是社区各类活动还是小区院落治理,近年来老佐都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发挥余热,当起了“万精油”。
老佐多才又多艺,他还是社区老年合唱会成员,社区文艺表演活动中,老佐登台与队员一起引吭高歌,歌唱新社区,赞美新生活。
“让自己的手艺有用武之地,帮助居民朋友我感到很快乐,会一直做下去!”“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就是老佐的心声,更是一位员高尚的品格。
人物名片:张孝芳,女,71岁,原川化集团公司退休职工,化工路社区侨家大院居民。
“邻里守望相助,邻里相亲相爱。”对张孝芳来说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2016年,从川化退休后的张孝芳成为了化工路社区的议事会成员、微网格员和志愿者,她积极参加社区发展治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丰富。
“张嬢这人好,她有一副热心肠!”这是侨家大院居民小组长袁邦秀和居民们对她的评价。今年5月的一天,家住6楼的她无意中闻到焦糊味:“不好,一定是哪家锅烧糊了!”她立刻下楼查找,果然发现源自3楼独居老人付婆婆家里,于是她叫开房门,及时把这一险情消灭在发生之前。
又一次,张孝芳在小区散步时发现赵大爷摔倒,立马与杨思义一起把赵大爷扶起,避免了 又一起险情。 此外,张孝芳还积极参加川化大妈常年值守,每月帮助小区居民住户查寻水电气表等。“邻里守望邻里亲,我要发挥余热,让小区居民生活更有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张孝芳如是说。
“儿好不如儿媳好!”这句老百姓常说的话,用在张玉岚身上再恰当不过了。10多年前,张玉岚进入了婆家,开始了为人妻,为人媳的寻常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多年前张玉岚婆婆患上了精神疾病,进门后的张玉岚除经营好自己小家外,还要看护照顾好婆婆,遇上她情绪波动大时,张玉岚总是理解、谦让、包容来处理化解矛盾。
由于开货车的丈夫常年在外辛劳奔波,张玉岚只好放弃工作,用瘦弱的双肩挑起了家里的重担和一切家务。婆婆的看护照顾,两个小孩的生活学习,特别是近年来婆婆已病瘫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喂药喂饭、换屎尿片、擦身按摩,张玉岚都默默承担,目的就是让丈夫在外安心工作,努力经营好小家。
“她养我们小,我们养她老。”张玉岚是以这样的初心对待婆婆的,简单质朴的话语,是这位儿媳妇心声,更透露出她的高贵人品。
人物名片:齐光正,女,79岁,化工路社区志愿者,川化五村大二区居民。79岁的“齐光正”婆婆,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散发着光和正能量。
作为化工路社区的一名志愿者,齐婆婆在2018年就投身其中了,这么多年来,她始终不忘初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川化五村大二区是老旧小区,高龄,独居老人多,需要帮助的也就多,身体尚侍的齐婆婆便主动为他们服务,谁家水电气查寻等小问题,楼道堆积物清理等。总之,左邻右舍谁家有困难,谁家有需要她总是随叫随到,忙前忙后。为此,居民群众对齐婆婆交口称赞。
特别对生病的老人们,她更是巴心巴肝地关注关心。86岁的龙华英老人生病住院,她像亲人一样跑上跑下,帮助她尽快治愈康复。为此,小区居民小组长田亚萍很是点赞齐婆婆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人们看到,齐婆婆就是这样一位献出自己的小爱,去成就人间大爱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财联社1月8日电,韩国总统尹锡悦的律师称,关于尹锡悦逃离住所躲起来的传言不属实。并表示,尹锡悦接受非法调查将开创不良先例;若被起诉,尹锡悦将会接受法庭审判。
詹皇父子再同台:詹皇18+10+8难阻爆冷里程悲 布朗尼86秒各数据0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妈妈晒出家里的十二个女儿,个个颜值在线 俏皮可爱,“我朋友都没有你孩子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