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教学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构建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民办高校教育资源丰富,有责任和能力探索以学习与康养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的目标,为养老产业的发展谋求创新途径。本文以永春里学院为例,探讨以校园特色文化为依托、以学习与休闲为主体、老年人与学生互动交流为常态机制的学习型养老模式,打造充满活力的养老新平台,将积极老龄观、康养老龄化理念融于社会发展全过程。
21世纪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也是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数据显示,我国老龄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近20%,并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长。在不可回避的新形势下,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全社会必须共同面对和关注的重要现实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了必须促进和加快老龄事业与产业的协调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更是明确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致力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和互助性养老服务体制,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随着养老观念的变革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国内养老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其中基于社区的互助养老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高等院校,应当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投身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并探索一种全新的集校园、家园、康园、乐园为一体的“四园合一”特色的健康养老新模式。该模式旨在让青春活力感召老年生活,借长者智慧启迪青年学子,实现学习交流、关爱互助、健康养生、愉悦休闲、生活体验、旅游疗养有机结合,拓宽康养模式的创新思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同时,该模式充分利用了民办高校的资源和特质,形成了一种以生物工程为主体,学习与生活相融合的养老新范式,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为未来养老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目前,中国的养老模式已经由过去被动消极的养老向着独立养老、自我养老以及互助养老模式逐渐转变。老年人的养老意识正在发生改变,更多老者主动关注自身养老服务内容,寻求适宜自身特点的养老新方法,不再完全依赖子女。较长一段时间里,作为社会集中养老的机构养老模式形成主流态势,给服务对象提供常态化、普适性的服务,缓解了管理与陪护的服务压力,为社会与家庭的健康和谐发挥出积极作用。但是,养老院资源稀缺、设施有限,养老机构多建于郊区且服务能力欠缺,老年人的特殊化需求得不到重视和保障等问题依然存在。这种缺乏生气的呆板型照料模式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使得众多养老机构入住率低下,鲜有实效。同时,收费偏高、服务不到位以及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相关养老机构难以维系。而部分预售型养老机构销售“会员卡”所牵扯出的种种乱象,致使老人存款被骗,情绪受挫,以致对养老机构失去信心,给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党中央把积极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强调了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我国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充足的人力资本,历史悠久的孝道文化,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解决好这一现实问题。高校作为文化教育资源的聚集地,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国家养老事业提供服务、缓解压力、贡献力量。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永春里学院”的成立,旨在努力实现一种终身教育和特色养老相结合的运行管理创新机制,致力探索集校园、家园、康园、乐园为一体的“四园合一”式可复制可推广的养老新模式。在该模式中,退休老者与青年学生和谐共处,将学习交流、康养生息、健身休闲、生活体验、旅游疗养进行有机结合,以实现老年人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提升。
伴随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长者们“老有所学”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趋强烈。永春里学院充分依托生物工程特色学科优势和师资力量,开设了60余门养心益智的课程,包括健康养生、人文素养、艺术兴趣、体育休闲、生活乐享等5大类,为退休老人提供了愉悦身心的学习平台。致力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的需求,引领长者颐乐好学,永葆青春。
当下的老年群体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对校园学习生活熟悉且向往。退休后若能融入学院式养老,接受适宜课程的再学习,不仅能凭添乐趣、丰富生活、活跃思维,更能让老年人学有所依、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在丰富的生活与学习中,激发生命活力,增强获得感与幸福感,提升个人生存价值。学院采用体验型和生活化的授课方式,打造轻松愉快的老年课堂,让老年人在规律生活与学习的同时,感悟继续学习的妙趣,洗涤铅华,重悟生命的价值。
其中,康养类课程是生物工程学院的特色课程,包括中医养生、营养搭配、心理健康、心脑血管疾病与预防等;人文艺术类课程,则是引导老者们重温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再悟华夏民族气节,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在诗词歌赋里陶冶性情,于人文哲思中领略智慧。借助学校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的学科教学资源,广泛开展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兴趣课程,在参与中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达到益心养性的目的。
新时代的老人们多为知识型、管理型和技能型的退休人员,他们多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丰厚的知识底蕴、特有的专业技能以及长期积累的工作、生活经验,自然会特别适应校园环境。学校为老年人提供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书画室和健身房等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让他们继续学习和展现才华。同时,老年人也可以成为学生的校外辅导员或技术指导员;学生也可对老人进行闲时阶段的日常照顾或参与力所能及的敬老助老活动,达到相得益彰、互动借力的效果,真正实现良性健康的代际互助目标。
永春里学院秉持创新办学理念,人性化、多维度地抓实符合长者继续学习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夯实适老型校园文化阵地,助推文化养老新格局。大学之妙,在其品格与内涵,这里学子满堂、学风清雅、学养丰厚,充满活力,融入其间,所接受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是一种积极乐观、充实丰盈的生活状态。
永春里学院开设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校园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四季风景如画、长年鸟语花香。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融合,置身充满生机的校园中,会让老人们感受活力,淡忘年龄。
紧邻永春里学院设置有一层结构式独门独院住宅,与一般养老机构旅馆式、病房式格局不同,其内部设施完全遵循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需求,包含入户庭院、客厅、厨房、卧室、卫生间等一应俱全,呈现宜居式家庭构造形式。其配置格局温馨、自然、亲切、舒适,充分实现适老化设计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1)环境生活自然化。老年公寓地处绿树成荫的校园之中,晨光湖、问天湖波光粼粼,明镜关、问天楼交相辉映,其草木繁茂、空气清新。尤其是蜿蜒于校园之中的别具特色的长城与关隘,依景顺势地延伸于婆娑的树影之中。这里既是斜阳漫步、感怀岁月的好去处,又是信步攀谈、抚今追昔的好场所。在移步换景中,促进身心舒畅,于草木花香里,保持神清气爽。
(2)园区生活丰富化。校园俱乐部和协会丰富多彩,各种健身、唱歌、跳舞、太极、茶艺、盆栽、美食等应有尽有。将丰富的社团活动引入宜老生活之中,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需求,让退休老人紧随时代步伐,充分融于活力四射的大学生活之中,开心玩乐,使其保持青春阳光的心态,忘却年龄。
(3)家庭生活层次化。除了为老年人营造独立、温馨的往所之外,专门设置有老人住宅聚落区,同一聚落的老人们共享集体活动空间,寒暄聊天、缓解孤独,在对弈的欢声笑语中,享有家庭温暖,感受接纳与认同。独处之时,也可在居家庭院中,或种植花草,怡情养性,或弄鸟养鱼,凭添雅趣。
校园西北角,开设有几十亩的智汇农场,长者们可选择相应地块,参与种植自己喜爱的瓜果蔬菜,在归隐状态里,感受“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体会“复得返自然”的诗意情怀。
健康与长寿是生命科学研究永恒的主题。充分利用学校生命科学学科资源优势,将抗衰老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永春里学院的健康教育与服务之中。通过科学且通俗易懂的健康养生项目,促进与提高老年人的康养意识和观念,实现延缓衰老过程、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引导老年人加强健康养生理念的学习,注重康养项目实施的可行性,结合校内外学者、教授及康养专家,阶段性地检测和评价老年人身体状况,定制合理的集运动健身、营养膳食、心理调节、保健服务为一体的健康养生方案,使之服务于健康养生的全过程。
完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开发老年健康教育科普教材,利用课堂、座谈和媒介传播等方式加强健康宣传活动,广泛普及健康知识,引领其遵循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健康素养。
实施老年健康促进工程。加强老年人群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早期检测与筛查,包括干预及分类指导。挖潜学校生命科学为特色的学科优势资源,充分调动知名教授、博士群体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用技术创新为主导,以成果转化为推广,在切实做好老年群体服务工作的同时,促进老年健康领域科研成果的不断发展。
提升老年康养综合服务能力。构建综合、多元的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是老年人群体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开展有针对性的康养服务活动,将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关爱行动落到实处。在老年人的健康监护、康养培训、保健护理、心理慰籍等方面,努力提升多样性的综合服务能力,以专业化、人性化的服务普惠长者。
步入老年,由于生理机能的老化,人际交往、工作领域、社会角色都会发生较大变化,极易产生消极状态。如何体察老年人的心理波动,缓解老年人的精神压力,建立切实可行、愉悦快乐的适老化活动体系,便显得格外重要。
完善老年休闲服务体系。学院内文化休闲、兴趣娱乐的活动场所众多,设有大小礼堂、音乐厅、歌舞培训厅、国学馆、书画创作室、五龙潭养生馆、长河垂钓园等特色配套设施。针对老年人常态、合理的需求,有效整合设施资源,采用时段开放与有序组织相结合的形式,保障老年群体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组织老年人积极参与各类文化娱乐和休闲活动,支持、鼓励老年文化社团登台表演,一展风采。真正让老年人感受到这里既是丰富知识的课堂、怡情养心的场所、广交朋友的平台、更是精神慰藉的乐园。
鼓励老年参与体育健身。利用合理时段组织老年人参加学校健源体育馆、兵羽馆、健身房、游泳馆、环校园长城步道等多类运动场地的适量性健身活动。根据老年人差异化的身体素质,设置适合的运动项目和适量的锻炼强度,规划针对性的运动方案,科学组织,合理安排,适时发布老年人科学健身的活动指南。
促进养老和旅游融合发展。人类除了生理、安全等较低层次的需求外,同时更多希望获得满足感、归属感、自尊及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如何填补老年人精神生活方面的贫乏和空落,满足其社会交往、平等和尊重的需要,不定期开展各类形式的观光、踏青、旅游等活动,则是尚佳的选择。值得一提的是由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投资建设的武陵山康养学院,地处湖北恩施利川,新校区规划占地600余亩,是学校产学研用基地的重点建设项目。依山而建的校区设置有富硒农产品生态种植和科研示范基地,生态观光旅游配套服务示范基地。这里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研学、旅游、养身的好去处。
建设康养旅游基地,拓展老年医疗旅游、老年观光旅游,老年乡村旅游的新业态,也是学校整体规划与发展的重大举措。阶段性地组织老年朋友前往利川,在消暑纳凉中,实现亲近自然、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的目的。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将迎来更加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推动养老产业的创新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更多元化的服务和教育。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工作中,理念更新、知识升级、能力提升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基础性任务。老年康养,不仅是养身体,更是养精神。我们必须关注和体察新时代老年人的切实需求,让老年人充分感受到“以学养老”的精神享受,提升生活幸福感。
永春里学院的建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养老服务和学习基地的新模式。借鉴这种模式,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灵活性,积极开拓和建立“教养医”融合模式的老年教育体系,以教育助推养老,为老年人和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可以先行发挥和利用自身机制体制的灵活性,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迎接挑战的同时,抓住机遇,为缓解老龄社会带来的压力贡献力量、造福人民。
(作者:肖丽,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科课题“民办高校‘四园合一’养老模式研究——以永春里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1G123);校级课题:“利川产学研用基地运营管理规划(项目编号:2022-2025)——‘农旅融合+四园合一’老年康养模式的建设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2JBY05);湖北省中华职教社课题““农旅融合+四园合一”模式下的利川老年康养产教联合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HBZJ2023768)的研究成果。)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