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无悔“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说的是一种恒心、一种坚持。有人花十年时间攒够家财买车买房,也有人在十年时间“散尽千金”种出千亩树林。在五通桥区蔡金镇,张文斌把简单的兴趣爱好变成了一种信仰,从花草爱好者变成了黄花梨木种植专家。
张文斌是马边彝族自治县人,从小就喜欢花草种植,毕业后被分配到五通桥区某大型企业工作。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这家大型企业上班是乐山地区许多年轻人的梦想,然而这却不是张文斌的愿望。渴望靠双手开创未来的他义无反顾“下海”,离开企业跑到沿海去打拼。靠着对市场需求的灵敏嗅觉和吃苦耐劳精神,他经商这些年积攒了不少财富,成为了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但在2008年,张文斌却决定干一件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那就是把黄花梨木带到乐山来种。
张文斌是在海南工作时接触到黄花梨木的,当时,他从朋友口中得知,黄花梨心材的价格堪比黄金,最高能达到数万元一公斤。这让准备返乡创业的张文斌萌发了把黄花梨搬回乐山种植的想法。
听说张文斌要在乐山种黄花梨木,很多朋友都摇头。“种什么不好要去种树,就算有收益也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了。”“四川没人种黄花梨木,这树在四川活不了,不要折腾了半天血本无归。”
然而,张文斌却坚持自己理想,没有技术就学,没有先例就自己摸索,靠着这种不服输的精神,2008年底,张文斌购进5公斤1万粒黄花梨种子在五通桥区蔡金镇朱庙村开始试种,期盼着至少能有两三成种子正常发芽成长。
然而,由于四川和海南气候差异太大,当年发芽的树苗仅有143株。虽然发芽率低,但却是黄花梨木在川内首次引种成功,这一点大大鼓舞了张文斌。
“我总结了教训,发现树苗死亡的原因是四川冬天气候寒冷,霜降把露在外面的树苗都冻死了,而种在角落里的树苗因为被遮挡了一下,没有被‘霜’打到,活了下来。”张文斌回忆,随后他改进了自己的种植方式,购进了保温设施,又跑到农业部门、高校院所咨询黄花梨种植技术。
“既然有树苗成活了,那就是说黄花梨木在四川也能种。”靠着这股不服输的信念,张文斌又购进一批种子,打算拼一场。
吸取了教训的张文斌,为了提高黄花梨的成活率,他仔细研究了蔡金镇朱庙村的土壤、气候和生态环境,并制定了专门的种植方案。每一批树的种植情况他都记录在案,把时间和精力几乎全部放到了种树上。
“早些年我几乎是天天和树苗待在一起,这个月树苗长了多高,什么时间抽出新芽,温度变化对成长有什么影响,晚上闭上眼我脑子里都是树苗的影子。”通过几年的摸索,本地哪里的水土条件更加适合种植黄花梨,心材成材率更高、成材更快等种植经验也被总结了出来。经过实践验证,张文斌的黄花梨木种植存活率已达到95%,最早的那片黄花梨林成了省林业厅的重点科研项目。
有了经验,种植就变得轻松了。在蔡金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张文斌逐步扩大种植规模,截至2019年,种植规模已有1200亩,30余万株。张文斌还成立了四川森禾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专门搞黄花梨木种植和产品开发。
“十年时间里,我前后投入了上千万元来种黄花梨木。请了附近村民来帮我种植和看护黄花梨木,每次发钱都是抱大堆现金去现场发给村民。有些人觉得我亏了,因为种树的收益要几十年后才能体现。可我觉得不亏,我证明了黄花梨木可以在四川存活,总结出了种植经验,这是一种人生价值,多少钱都换不了。”张文斌介绍。
如今的张文斌,坐拥千亩黄花梨木,可以说是给未来存上了一笔巨大财富。但他并不满足,想将黄花梨木的价值展现给更多的人。据了解,近几年,张文斌一直在研究开发黄花梨木衍生产品。
“黄花梨全身都是宝!除了心材是名贵珍稀木材外,黄花梨的枝、叶、花皆可入药。”张文斌介绍,“在等待树木成材之前的效益,可以通过开发新产品获得。”
从2016年起,张文斌开始利用树叶尝试炒制黄花梨茶叶,花开之时还引入蜜蜂采蜜。经过两年不断改进尝试,2018年张文斌不仅为自家的黄花梨茶注册了商标,还申请了黄花梨茶制作的专利。乐山市就业创业促进中心也为张文斌的产品研发提供了帮助,不仅请来专家指导他创业,还多次组织张文斌参加四川省举办的各种创业大赛或是展览,帮他宣传产品,提高知名度。
张文斌告诉,“接下来,我打算继续开发黄花梨木产品,还要做康养项目,通过农文旅结合打造特色产业,在实现效益的同时,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