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初日常在哪接茶树属于山茶科,耐湿、好阴,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我国茶树多以茶园栽培模式为主,近年来,由于受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病虫害的影响,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品质难有提高。因此,加强茶园管理、提高茶树栽培的技术水平,是确保茶叶高品质的重要举措。
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无霜期短,冬季温度普遍在5℃以上,茶树罕见出现寒害现象,因此南方茶区茶苗移栽可选在12月至来年2月份之间,这样茶苗可以在冬季完成适应返青,开春即可发芽,比早春移栽茶苗早成园。移栽前先把地整好,将地块深耕约60厘米,一犁一耙两轮,开沟起垄,行距约1.5米至2米,沟深50厘米,坡地在开沟前,先地块整成梯田。
将有机肥(以发酵好的猪粪、鸡粪肥为优,且需为酸性)均匀撒在种植沟内,每亩用量约1500千克,然后覆土15至20厘米。
如果茶苗根系较长,应先修剪根系,留2厘米左右即可,然后在融有生根粉的泥浆中浆根,泥浆选用粘性较大的黄泥为优,必要时修剪树苗的枝条控制和多余的叶子,减少水分和营养的流失,如图1。
茶苗一般双行种植,单株间纵向间距20厘米,横向间距30厘米,两行相邻单株呈品字形,利于茶苗间不互相遮阴,并及早封行。定植时将根系舒展平铺在种植沟底部,覆疏松细土八成,踏实,再覆土至“泥门”上,压实,并及时浇足定根水。以后遇到干旱少雨天气每3天淋一次水,直至茶苗长出新根,这时淋水频率可降到一周一次。见图2、图3。
新定植茶园有条件情况下可适当进行覆盖, 覆盖物一般选用野草、稻草或者其他农作物秸秆,铺盖厚度8-10厘米,以覆盖后看不见土壤为宜(见图4)。茶园覆盖具有很多功效,如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水土流失,保水保肥,铺入的杂草腐烂后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结构和生物特性,提高土壤肥力,利于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中耕除草是茶园经常性的一项管理工作。中耕可保蓄水分,促进土壤熟化,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除草则可抑制杂草与茶树争水争肥,有利于茶树生长。同时,也可减少病虫传播为害。幼龄茶园中耕除草不同于成年茶园:(1)中耕的深度要随茶苗年龄和根系发育情况,逐渐由浅到深。头一、二年由于开垦深翻不久,一般中耕深度4-6厘米,秋季不需要深耕,茶苗周围的杂草只能用手拔掉,不能用做铲除,以免锄伤茶苗。(2)中耕次数较少。一般幼龄茶园都要间作绿肥。可以结合绿肥播种和翻压,同时进行幼龄茶园中耕。(3)幼龄浆园要特别注意除草,做到有草就拔,以免“草欺茶苗”。
茶苗出土长出真叶以后,就要及时增施肥料,幼龄茶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氮、磷、钾的需要都比较迫切,但与成年茶树相比,对氮的需要量较少,对磷、钾的需要较多。一般幼龄茶树施用氮、磷、钾肥的比例是:1-2龄为1:1:1,3-4龄为4:3:3,5-6龄为4:2:2,在施用时常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作基肥,氮素化肥和人粪尿常作追肥。基肥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施用,追肥多在各季茶叶萌发时施用。
为达到经济合理用肥,充分发挥肥效,茶园施肥应用开沟施肥法。其沟深度和距茶树根颈的距离,因树龄和肥料种类而异,即基肥沟深20-30厘米,追肥沟深6-10厘米;施肥与茶树根颈的距离因不同树龄而异:一、二龄为10-15厘米,三、四龄为20-30厘米;四龄以上按树冠外缘垂直处开沟施用。同时,对一、二龄茶树施用追肥时,最好用水稀释,这样既有利于幼树的吸收,又可兼作防旱。一般每担人类尿兑水10担,每斤硫酸铵兑水1担,每斤尿素,水2担。施肥后要立即覆土,并避免肥料直接接触根系,以防肥效损失或造成肥害。
根据新辟茶园大部分缺乏有机质的情况,应该大力提倡在幼龄茶园行间套种绿肥。如黄豆、蚕豆、豌豆、绿豆、田菁、黄花首、紫云英、柽麻等。茶园间作绿肥应掌握以下几点:(1)在品种上要求早熟高产,(2)茎叶不攀缠茶树:(3)没有与茶树共同的病虫害;(4)距离茶树要有一定的距离,不要捂着茶树,(5)对茶树要专门管理,避免与茶树争肥争水。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与环保意识的增强,茶叶农药残留量和微生物量超标,已引起广大消费者的重视。为此,要求在茶叶生产中,多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 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以控制农残,如确实需要药剂防治,必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不易降解的高危、高毒、高残农药。茶叶生产中主要是小禄叶蝉、蚜虫、尺蠖和刺蛾类害虫为害,常见的病害有炭疽病, 茶芽枯病和茶饼病,要对症用药、及时用药。当茶园虫口基数较多或病害较严重时,在生产过程中应该尽量通过农业综合防治方法减轻病虫危害,防治病虫的同时搞好叶面追肥,可用0.5%尿素、0.3%磷酸二氢等多种营养液连续喷雾3-5次,效果较为明显。
对幼龄茶树采取定型修剪的方法,目的在于促使茶苗多发分枝,养良好的骨干枝和宽大的树冠,使之提早投产。茶树在自然生长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顶端优势,顶芽生长快,侧芽生长慢,分枝细弱,生长很不整齐,树冠幅度难以扩大,不能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因此,必须进行定型修剪,打破原有的生长习性,使其由原来的单轴分枝逐步向合轴分枝过渡,抑制主轴的生长,促使侧枝抽发,提高有效侧枝数和枝条的粗度。同时定型修剪,地下部的根系会促进枝叶的生长,地上部分生长力的加强又会促进根系的生长。俗话说“根生叶养,叶茂根I”,就是这个道理。定型修剪的次数:从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来看,中小时种茶树需要进行三次修剪,才能形成良好的骨架。定型修剪的时间:要选择在地上部相对休眠期进行较为适宜,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我省情况,在“惊蛰”前后或“霜降”前后修剪较为合适。定型修剪的标准:一般二足龄的茶树,高达30厘米以上,并有12个分枝,下部茎粗达0.4厘米时,即可进行第一次修剪,留高15-20厘米。生长较差的茶树,虽然有2足龄,但生长情况未达到上述标准,应该推迟进行。经过一年后,可在第一次修剪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修剪。下剪的地方要在第一次剪口上提高15-20厘米。经过第二次修剪后的榕树高度有36厘米。再过一年,又在第二次修剪的茎基上进行第三次修剪,下剪的地方应在第二次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20厘米。经过三次修剪后的茶树高度有45-50厘米,这时骨架已经基本形成。以后辅以打顶轻采和轻修剪,进一步培养树冠和采摘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