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蟒蛇春生夏长,万物繁茂。时过立夏,霍山县漫水河镇南庄村一处高山茶园里,喝饱了初夏雨水的茶叶翠绿茁壮。
“黄大茶是立夏前后黄芽采摘结束,茶叶长到一芽四、五叶时最好。原来我们只采黄芽,谷雨后茶厂不再收购就不摘了。现在村里办了一个黄大茶精制厂,我们可以一直采摘到六月份,每家收入都增加了不少。”46岁的何群正在和同村的几个妇女采摘鲜茶,两只手上下翻飞,忙得顾不上说话。
南庄村位于漫水河镇东南部,白莲崖水库上游,地处大别山腹地,淠河流域上游,境内山高岭大、沟壑纵横,是个典型的山区村。该村位于“西山药库”核心区,家家户户都有种植天麻、茯苓、黄精等中药材的传统,中药材收入户均1.5万元。南庄东邻“黄芽之乡”大化坪镇,全村高山茶园共2600余亩,茶叶收入户均1万元左右。
5月中旬,霍山黄芽的采摘和制作已基本结束,但在南庄村的晋徽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流水线一样的制茶机械全部开动,20多位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着摊凉、杀青、揉捻、烘制、焖香……
“我们皖西黄大茶是典型的大枝大叶大香茶,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相连形似鱼钩,梗叶金黄显褐,色泽油润,茶汤清亮,滋味浓厚醇和,具有提神助消化、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公司负责人余大为捧着刚炒制出炉的黄大茶介绍说。
漫水河镇几乎家家都有茶园,大多都是在初春时采摘霍山黄芽鲜叶出售,但霍山黄芽对鲜叶的采摘时间和采摘要求都很高,只取清明到谷雨前后一针一叶的茶树嫩芽。而一到立夏,气温升高加快,雨水增多,茶叶疯长,这时的茶叶就不再适合制作霍山黄芽了。所以往年这时候漫水河镇村民干脆就直接把茶树全部剪枝,开始外出务工。
茶园维护需要一年的时间,真正见效益的时间却只有短短20天的时间。茶园利用率太低,茶农收入也一直提高不了,极大影响了茶农生产积极性。该地虽有悠久的黄大茶加工传统,但多为各家各户手工炒制,受市场制约,采摘量和加工量都微不足道。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霍山黄大茶的采摘加工更是处于停滞状态,造成优质茶叶资源的极大浪费。
2021年,为延长茶叶采收周期,延伸茶叶生产链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漫水河镇把黄大茶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全力打造。一方面对原有茶叶基地完成低改,不断提升茶园的规范化种植水平,现在全镇茶园将近2万亩;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乡村振兴衔接项目,统筹扶持资金105万元,在南庄村建立了400平米钢架厂房,并购买了全套黄大茶加工设备。筑巢引得凤凰归,吸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余大为返乡成立霍山县晋徽茶业有限公司,助力黄大茶产业发展,促进当地茶农进一步增收。
40岁的余大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跟随父亲在山西省做黄大茶销售,20多年的市场打拼,他们父子已经把自己的销售渠道铺设到山西省20多个县市,全面打开了霍山黄大茶在北方的销售市场。多年的销售经验和多地的采购经历,余大为发现还是自己家乡的高山茶园制作的黄大茶品质最好,口味最佳,更得顾客青睐,因而早就有了回乡办厂的想法,正好南庄村建好了黄大茶精制厂虚席以待,余大为更加坚定了返乡创业的信心。
现在,晋徽茶业有限公司的建成,不单给南庄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漫水河全镇茶农都因此受益。在公司门口,漫水河镇李家河村的村民何申平骑着摩托车驮着上午刚采摘下来的两大口袋鲜茶,骑行了5公里路来南庄村卖茶。“黄大茶虽然收购价格比不上黄芽,但茶大易采,一天能采一百斤左右。我家有6、7亩茶园,往年只采黄芽只能卖将近2万元,今年黄大茶也有茶厂收购了,我们可以多采一个月,还能多卖个五六千元。”
2021年,晋徽茶业有限公司黄大茶销售产量达250吨。今年截至目前,该茶厂每天收购加工黄大茶鲜草1.5万公斤,制成干茶4000公斤,预计年销售量有望突破400吨,产值1200万元。周边农户通过黄大茶的采摘和在茶厂务工,户均增收可达7000余元。
“乡村振兴战略对我们返乡创业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镇村各级不但积极打造有机茶叶种植基地,提升基地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采摘效率;还帮我们打造好了加工生产平台,让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搞好黄大茶品控和市场销售。我们更有信心搞好黄大茶这一传统产业的发展,带动父老乡亲增收致富。”余大为信心满满地说。
“霍山黄大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作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实践基地,多年来,霍山县始终把加快发展茶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稳定脱贫的主导产业。当前,霍山已成为全国茶叶生产重点县、全国“茶产业发展百强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基地县和全国出口农产品(茶叶、水产)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县茶叶基地规模达16万亩,黄茶产量占全国黄茶总产量的50%以上。
“下一步,我们还要引进茶叶采摘机械,降低人工成本,延长茶叶采摘期,提升茶园利用率,提高标准化程度,提升产业附加值,做大做优支柱产业,增加茶农收入,壮大村级经济,努力把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品牌做得更强、打得更响、擦得更亮。”漫水河镇镇长陈伟说。(陈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