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樱h文中国是全球茶树、茶叶的原产地,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如今在中国云南,最古老的茶祖老树树龄已有2700多年。茶不仅起源于中国,发达兴盛于中国,更流芳惠及全世界。美茶香茗早已成为畅行世界的通用物质和文化语言。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一起喝茶,就已胜过千言万语,超越了任何语言。
古老的茶产业伴随着茶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茶业自古至今都是全世界最发达的手工业之一。茶业的分工合作体系自古就明晰连贯:茶园培育、育种、育苗、种植、采集、生产加工、贮藏、包装、运输、销售等流程规范系统,生成了一整套原创的、世界上沿用至今的技术工艺,形成了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全产业链、供应链,维系着这条产业链上众多百姓的生计,是国家的经济支柱和战略资源、贸易资源、外交资源。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强大的茶叶文明生发了世界茶叶贸易,茶曾经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贸易载体。十六世纪后,中国茶叶贸易占据世界海上、陆上贸易霸主地位长达270余年。由于世界茶叶贸易的繁荣,促进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茶叶贸易路线的扩展,更是开辟了多条海上、陆路往来世界东西方的,与丝绸之路并行的茶叶之路。茶叶贸易引发了国际金融以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变。
世界上,像中国茶这样对世界产生翻天覆地巨大影响、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的轻工业产品,绝无仅有。
中国人不仅赋予了茶的物理属性和精神属性,还展开了茶的工业生产,凝聚和释放了整体民族的创造力,使茶搭载上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战车”,从而赢得了世界贸易市场几百年的主导地位。
茶业兴盛时期,茶产业链涉及农业、工业、运输业、贸易市场、消费市场等多种产业、多个市场。茶产业同时促进了伴生产业——陶瓷业的发展,更促成了另一个强大的伴生产业链——世界造船业的兴盛发展。全世界曾展开造大船、造快船抢运中国茶的竞争。把中国茶运到欧洲来,一度是资本急先锋的重要使命。茶业催生了世界海上运输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亚欧陆路运输业的繁荣。
巨量的商品走出去,滚滚的黄金、白银流回来,中国也成为当时世界财富的聚集地。在这段悠长而辉煌的历史时光中,世界最发达的手工业中心在中国,世界最发达的产业中心在中国,世界的财富中心也在中国。中国用茶掀起了几百年的世界潮流。
在茶叶的国际贸易鼎盛时期,世界列强纷纷争夺茶叶的国际贸易主导权,茶叶的国际贸易控制权分别在荷兰、英国、俄国、美国等国之间易手,作为茶叶原产国的古代、近代中国,无力跻身其中。西方列强看到了茶上游产业链的巨大利益,千方百计地盗取茶种、种植方法、加工生产等技术。十九世纪后半期,列强布局了茶的世界市场。荷兰人虽然率先控制了世界茶叶贸易,但并未来得及对接产业资本,英国人取而代之以荷兰人创造的金融制度作为先导,完成了金融资本的高效聚集。聚集起来的庞大的金融资本再精准聚焦于茶产业的全产业链建构投入,最终英国人完成了在中国境外的世界茶产业布局,形成了一统世界茶叶市场的资本垄断。英国殖民者在印度大吉岭、阿萨姆邦以及斯里兰卡、肯尼亚运用中国的茶叶技术种植茶叶成功之后,用产业资本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复制、改进了茶产业的主要环节。延续至今的世界三大茶叶拍卖市场——印度的加尔各答拍卖市场、斯里兰卡科伦坡拍卖市场、肯尼亚蒙巴萨茶叶拍卖市场,没有一个是中国的。
从十九世纪后半期开始,由于国际茶产业资本的冲击,造成了中国茶产业崩溃,白银也出现紧缺,国家陷入经济政治动荡。到了十九世纪末,中国茶由占世界茶叶贸易份额的百分之百,一度下降到百分之二十。
这段历史使人清楚地看到,具有内循环全产业链的产业如果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影响力、控制力,就没有产业安全可言,哪怕是曾经具有悠久历史和绝对优势的产业。产业的全产业链优势是在国际比较中产生的,全产业链的产业安全建立在对外开放、进取、竞争的基础之上。直接支撑和布局全产业链竞争的是产业资本,而产业资本背后提供资本支撑的是金融资本,能够推动产业进步的强大金融资本是现代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几百年前的中国还没有形成产业资本,也没有金融资本,更谈不上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全产业链产业资本手段,也就根本无法与当时国际上列强的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相抗衡。
前人在茶文化和茶产业上,凝聚了巨大的文化力量,同时也在茶的工业生产中充分阐释了工业的文化意义。我们当今发展工业,制造产品不能只盯着技术、功能,更要看看这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成果能被赋予什么样的文化精神。
茶叶种植与生产,如果源头分散、茶产业资本薄弱,首先就失去了工业化基础,这一产业就会缺乏强有力的工业力量支持。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应系统确立茶的工业化标准。茶产业所需要的工业化检测标准不仅要检测、比较茶中的有害成分,还要检测、比较茶里的有益成分,所制定的标准应向海外市场推广。
目前茶叶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确立,对茶的培育、种植、生产加工技术的保护和品牌的存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从现代工业的视角整体来看,茶产品的品位设计、品种设计、品牌设计等引领性的安排能力还普遍比较薄弱,茶产业前端“散”的问题仍然存在,众多经营主体不仅小而散,而且封闭、互不相连。茶品种能有上千个名字和香型,没人能记得全说得清。这些问题还涉及茶园土地整理、种植标准推广、工艺标准提炼、农户协调、经营方式、新的利益分配体制等建设性的整体规划安排。
目前广西横县(现横州市)的茉莉花茶窨制加工生产,能够承接全国优质绿茶的订制加工。订单开放式的订制加工生产方式,其高品质、高效率的生产能力,使横县的茉莉花茶制作与全国的绿茶茶叶生产搭建起了产业链生产关系。借助横县的加工和集散能力,一些国际知名品牌也将茶叶加工生产基地建在横县,横县俨然成为茉莉花茶和其他多品牌茶产业的中心。横县作为茶产业基地具有了形成名优特色茶产业的能力,也支持帮助众多茶叶成为名优品牌。这样的案例值得研究借鉴。
我国作为茶叶的原产地、发祥地,曾经在千百年里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生产茶叶的国家,背后支撑的力量就是发达的手工业。当今,茶产业的复兴与长远发展,需要设计新的运作体制,引入、对接现代工业和产业资本力量,肩负起复兴茶文化的时代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