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单簇头这一习俗一直在民国时期都未曾改变,但民国有许多年轻人受到外来开放思想影响,对这一习俗深恶痛绝。
新和旧的碰撞造就出了许多认同自由恋爱,却被迫听从父母命令的怨男怨女,尤其是许多骨子中充满浪漫的文人墨客,对此更是深恶痛绝。
张恨水便是其中一位,而他的原配妻子徐文淑,虽然一生得不到丈夫的喜爱,却用自己的为人和智慧,给自己博得了一个相对安稳的晚年。
其实张恨水和徐文淑的婚姻,完全是一场父母导致的“阴差阳错”,因为张恨水当时同意的妻子,并非是徐文淑,而是她的妹妹。
当时的张恨水才十几岁,父母要给他安排婚事,接受过新思想的张恨水自然不肯接受,但怎么都熬不过的他最后选择了妥协,只是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他必须要亲自看看这个被安排给他的妻子究竟如何,才决定是否要结婚,父母便给他安排了见面。
看着面前的清秀女子,张恨水便同意了,娶不到一个懂自己,和自己有心灵共鸣的,那娶一个看着赏心悦目的也行。
但在洞房的时候,张恨水掀下盖头,才发现和自己结婚的根本不是当时见面的姑娘,而是一个“又胖又丑”的陌生女子。
张恨水大失所望,直接走出了屋子,心中的抑郁难以平息,对这个完全不符合自己期待的妻子更是心怀不满。
屋子中的徐文淑什么都不知道,她是个传统的女人,目不识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就是她的信条,也是束缚她的枷锁。
张恨水在母亲的哭求下只能接受这个现实,但内心的厌恶让他在新婚不久之后就离家在外闯荡。
此时两人并没有什么感情,但徐文淑已然把自己当成张恨水的妻子,尽心尽力地伺候着张恨水一家人。
张恨水一连几年只有过年才回家,只是按时寄些银钱回去,徐文淑在此期间是怎么想的,我们并不知道。
但一个没有文化,大字不识,婚后丈夫不喜的朴实女子,她就算有所抗争,这抗争也是微弱的,是毫无影响力的。
更何况徐文淑本性良善,有着所有旧时代女性的影子,所以对于被厌恶的现实,或许也只能夜深人静慢慢消化了。
只不过她并不知道,在她照顾一家老小生活的时候,在外的张恨水已经有了新的妻子。
那是在1923年,张恨水已经来到了北京,并偶然认识了一位可怜女子。女子名叫胡招娣,从名字也能知道,这是一位不受家庭期待的苦命人。
张恨水从胡招娣口中得知,她小时候被拐卖,买她的那一家人并不宽厚,动辄打骂,胡招娣被打的无法忍受,便从家中逃出,一个人在社会中谋生。
胡招娣身世悲惨,长相精致,张恨水对她生出了怜悯之情,决心娶这位楚楚可怜的女子为妻,并将其改名为秋霞,胡秋霞。
张恨水在北京站稳脚跟已经是1925了,胡秋霞也已经生下一个孩子,张恨水便把老家一家人也接到了北京。
徐文淑是否提前知道胡秋霞的存在是个问题,可无论如何,当她亲眼看到张恨水和胡秋霞生活的那一刻,内心一定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不过徐文淑依旧和曾经一样,只是默默照顾一家人,只不过这一家人中多了个丈夫的新妻子和孩子。
徐文淑也曾生下一个孩子,是张恨水在母亲的哀求下终于妥协,和她圆房之后生下的,可孩子生下来很快就夭折了,于是徐文淑便也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依靠。
刚到北京的时候,徐文淑再次怀了孕,可孩子依旧没有活下来,张恨水自觉自己尽到了义务,对她不再理睬,徐文淑只能接受自己没有孩子的事实。
胡秋霞生下的第二个孩子张晓水,徐文淑视若己出,对其倾尽自己所有的温柔和爱,这把胡秋霞都给感动了,愿意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徐文淑带着。
不过此时,张恨水与胡秋霞的婚姻也出了问题,因为一家人的担子都压在张恨水身上,胡秋霞常常酗酒,这让张恨水再次多愁善感起来。
于是张恨水再次按照心中所求娶了第三位妻子周南,不仅貌美,而且很懂他的所知所想。
胡秋霞无法接受,与张恨水近乎决裂,甚至想要离婚,可徐文淑却像曾经接受了胡秋霞一样,坦然接受了周南。
她从未得到过张恨水的喜爱,又怎么去计较张恨水有多少女人呢,只能一如既往地照顾家庭。
徐文淑在北京生活了很长时间,这或许也是她生活最稳定的时候,后来战争爆发,张恨水和周南留在北京,把家人都送回了老家。
再后来胡秋霞重新回到北京,只剩徐文淑一人,张恨水对徐文淑虽不喜,却尊重她的付出,每月都按时寄钱回去。
即使后来徐文淑因为土地问题被迫逃往安庆,寄给徐文淑的钱也未曾断过,直到1958年,徐文淑因病去世。
张恨水当时因为周南生病无法回去,是张晓水千里迢迢赶回去将其安葬,并在墓碑上刻上“男晓水”。
徐文淑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可在当时的时代却也算是幸福,她和张晓水之间是有着真正的母子之情的,这或许也是她后半辈子的内心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