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妹妹来自日本经过漫长的冬季,陇南春茶吸收了300多天的养分后,再一次将所有的精华都集中在冒尖的芽叶上。
清明前后,采摘的鲜叶经过充分炒制,茶叶中的杂质和寒气消失。加水泡入,随着浮在表面的茶叶沉入杯底,绿叶青汤浑然天成。
茶树长势旺盛,芽叶细嫩,色翠香幽;采茶工人争分夺秒摘下鲜叶,茶企收购生产环环相扣,脚步不歇;茶农期待着今年的丰收和回报……走进春日茶园,不难发现,大伙儿唇齿间和心底升腾的,尽是辛劳付出后的“回甘”。
谷深林密,天蓝地绿,土净水洁,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早晚温差大,森林覆盖率80%以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高纬度、高海拔、高香气、高甜鲜”的陇南高山云雾茶。
位于全国茶叶产区边缘地带的碧口镇马家山村,周围库区水源丰富,四面环绕的高山阻挡了寒流,这里主要种植龙井43号。
清晨六七点,来自碧口周边乡镇的采茶工们踏着熹微晨光,爬山采摘茶叶。“时间就是市场,时间就是价格”,对于这一点,所有的茶农和企业都心照不宣。
“清明前,马家山的气温较低,刚发芽的茶叶不仅鲜香醇,发芽数量更是有限,是一年中的佳品。因此,明前茶产量少,价格自然高。”文县茶叶产业开发服务中心主任马世福说,半个多月前龙井43号鲜叶收购价一度涨至每斤450元。
比起龙井43号,老茶树的品质可靠稳定,口感厚实,耐泡,深受当地茶农喜爱。
碧口镇李子坝村的老茶树在原始森林的包裹下生长,村子位于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白水江片区的交界处,待这里的茶树熟透,茶香丰腴,层次丰富。
陇南绿茶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仅口味生津,营养价值也并不落后,具有抗氧化、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发生风险等作用。
为了让陇南绿茶叫得响,全市在茶叶品牌的打造上下足功夫。“目前,全市共注册茶叶品牌商标74件,其中甘肃省著名商标16件、甘肃名牌产品9件。”陇南市经济作物总站茶叶科科长刘耀坤介绍。
这为春茶,尤其是明前茶的采摘增加了难度。要是遇上阴雨天,茶叶芽头容易开散,卖不出好价钱,也辜负了一年的光景。
半个月前,来自四川省青川县的王仲秀,和十来个一同采茶的姐妹在李子坝村的东家家里住下,她们的入住,也意味着采摘明前茶的哨声吹响。
“有时候,一片茶园会采摘好几茬,采摘的时候要多留意芽叶的长势,时间到了就要抓紧摘。”有着5年采茶经验的王仲秀利索地将芽头摘下,递到记者眼前,“看,多么饱满挺立。”
从早上7时开始劳作,到太阳落山时能采摘两斤多的鲜叶,一斤100元的劳动报酬,对她们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文县玉皇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侯健对茶叶的制作再熟悉不过,他说:“收购的鲜叶要经过一夜的摊晾,才能进入到杀青、脱毫、理条、提香等环节,一个步骤都少不得,这样茶叶的香味才会被完全激发出来。”
玉皇公司是第二批入选“甘味”区域公共品牌的省级龙头茶叶企业。自去年生产车间经过提升改造后,公司建成2000多平方米的高标准生产车间,机器繁忙运转的后方,仅有两名经验丰富工人留在生产线察“颜”观色。
“制茶讲究火候,车间的工人会根据茶叶的品相调整机器的温度。”侯健说,为了延长茶叶带来的经济周期,企业开始加工发展红茶、白茶、黄茶、黑茶、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茶艺术品等多元化产品。
玉皇茶企的转型升级也映射着全市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截至2023年12月底,陇南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9.51万亩,同比增长8.4%,全年干毛茶产量1742吨,同比增长11.4%,一产产值达到5.03亿元,同比增长58.7%。
在陇南政策的扶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产业规模形成矩阵:目前,全市有中小型茶叶企业8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4户,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户、省级农民合作社5户。
春茶,主要的生长期在气温较低的冬季和初春,受病虫害的概率极低,无需过多的人工管护。
正因如此,李子坝村的村民春归夏离,外出务工的人们在腊月返乡,春节后留下来等待茶叶成熟。6月初,待春茶采摘销售画上句号,他们又会辗转到大城市务工,年复一年,像极了为茶叶迁徙的“候鸟”。
多年前,嗅到茶叶带来的商机后,侯春林不局限于经营父辈留下来的20多亩茶园,找空地建了一个小型加工厂,也开始学着收购茶叶,制作销售成品茶。
但今天,这个“小作坊”让侯春林的生活过得殷实。仅仅一个春季,茶叶就能为他带来20多万元的毛收入,打工反而成了副业。而他的客户,也成为他的老朋友。
“这些年,工作重点全部放在了收购和制作茶叶上,自家20多亩茶园的产量,只占了全年茶叶销售量的2%。”侯春林说,即便如此,他每年也要雇15名左右的采茶工,帮忙采春茶、抢市场。
李子坝村村支书任华章,见证了侯春林成功创业,也对全村老百姓茶产业的发展历程熟稔于心。
“全村有4500亩茶园,人均占地6.2亩,收入在1.6万元至1.8万元之间。”他说,从去年开始,以老茶树种植为主的李子坝村也尝试着种植龙井43号,虽然仅仅有200多亩,但在增收致富的路上总想推陈出新。
近年来,陇南围绕茶叶产业链科技项目的实施,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模式,示范新技术,创办产业科技示范点。为了强化科技支撑,组建“陇南市茶叶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筹集资金300万元用于实施重点科技项目。组织市内茶叶技术人员、企业(合作社)外出开展技术培训,还利用夏秋茶开展花果香型白茶的研发和示范。
在碧口镇的另外一头,为了补齐从福建省调苗的短板,去年8月,文县茶叶中心指导建设了40亩育苗基地,尝试着培育茶苗,填补陇南茶叶零育苗的空白。
掀开棚帘,床苗上青苔密布,嫩绿的茶芽排布有序。“今年10月,这些茶苗会给我们一个答案。”马世福说,“这个过程漫长,会遇到芽苗表现不佳的阶段,但未来的路还很长,一切都有希望。”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