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云南茶园发展的5个历史阶段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7/26 4:39:42 | 【字体:小 大】 |
六国易经峰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茶产品的需求变化,在不断改变着茶树的种植方式与茶园的生态结构。在云南地区大致经历了5个阶段:
1、林茶混生原生茶园:发生在汉末青初,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园种植模式和茶树栽培方式,位于澜沧江沿岸的濮人先祖,把茶树从森林中迁移出来,在茶树原有的生态环境下进行人工移栽,茶园保留了与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2、满天星式茶园:发生在清朝中期和民国时期,这种茶园模式成分结构相对单一,单纯种植茶树,单枞顺山坡栽种,相较于林茶混生原生茶园,增加了种植密度,提高了管理水平,增加了茶叶产量,也是云南普洱茶鼎盛时期的一个见证。
3、等高条植茶园:发生在50年代-70年代,发迹于中国东南,后发展到云南,每亩种植1000株茶树,与坡向垂直,等高排列,提倡种植遮阴树,防护林,挖排水沟等,增加种植密度,提产增效。
4、密植速成茶园(俗称台地茶园):台地茶园曾经在1987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重点推广项目,每亩种植茶树3000-5000株,在当时改变了我国茶叶生产落后面貌,台地茶园大大提高了我国茶叶产量,缩小了与世界先进产茶国之间的差距,但也对云南古茶园产生了毁灭性的破坏,许多砍头茶树便是在那时候进行的。
5、高产优质生态茶园:发生在90年代后,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们茶叶品质与健康的追求不断提升,意识到生态茶园的种植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农残,还大幅度提升了茶叶的品质,于是,大范围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规律,建设茶园的生态环境多样性。
时至今日,值得庆幸的是:云南地区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各类生态茶园、古茶园、森林茶园,他们大多生物多样性特征明显,形成了有利茶树生长的小气候环境,这些茶树采用有性繁殖的方式进行栽种,对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对病虫害的抗性更强,有性繁殖的茶树主根深入地表之下,吸取深层土壤的营养与微量元素,这些茶园所制作的茶叶品质极为上乘,完全应征了诸多茶人专家所说的:茶人最后的一站在云南(其中普洱茶尤甚)。
|
茶叶种植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个茶叶种植: 茶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下一个茶叶种植: 没有了 |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