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ufo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入认识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引领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7月15日,江南大学商学院“姑苏拾遗”实践团赴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碧螺村开展调研活动,探索东山镇碧螺村非遗助推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碧螺春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原产于太湖洞庭山,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碧螺春香气的秘密就藏在这山川秀美的碧螺村之中。实践队员们走进碧螺村,在江南茶文化博物馆中感受苏州茶产业传承历史、依托科技、重塑辉煌的发展历程。
在碧螺村中,茶叶、枇杷、杨梅等茶果树随处可见。茶果间作的特色生态环境,孕育了洞庭碧螺春茶独特的花果香气。在与东山吴侬碧螺春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宋彧先生的交流中,实践队员们对洞庭碧螺春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茶与果共生共荣,既产出了一代名茶,也产出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白玉枇杷、西山杨梅等十多种水果。2020年,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入选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碧螺村利用地理优势,成立吴侬碧螺春茶业合作社。作为苏州市东山茶叶的企业代表,吴侬展现出了茶行业带头人应有的工匠精神——保留碧螺春传统炒制技艺,坚持纯手工炒茶。“每年合作社会精心挑选炒茶能手负责炒茶,以古法手工最大程度上保留了碧螺春传统制作技艺。” 宋先生这样说道。
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带揉、连续操作、起锅即成。在经验丰富的炒茶师傅的炒制下,严格把关每道加工工序,古法技艺下的茶香茶魂现代社会的洗礼中沁人心脾、涤荡心灵。
在吴侬茶舍间,品一壶碧螺春。当实践队员问到纯手工炒制碧螺春的市场现状时,宋先生无奈地表示,在交通不便、大众缺乏足够认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纯手工炒制碧螺春如千里良驹,急需伯乐赏识。而茶旅融合正是促进碧螺村产业发展、助力碧螺春手工炒制技艺传承、打响洞庭碧螺春品牌的必由之路。
图为吴侬碧螺春茶业合作社负责人向实践队员介绍手工炒制而成碧螺春茶。杨双竹 摄
一步一茶社,满街茶香浓。茶旅融合作为一种新型旅游业态,为乡村振兴及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实践队员从当地文旅局的工作人员口中了解到,近年来,碧螺村积极推进“茶文旅”结合建设,以茶为媒,以旅为用。三四月的碧螺春,五月的白玉枇杷,六月的细蒂杨梅……碧螺村在茶香果肥中,留住游人、推陈出新。对生态文化的培育与保护使碧螺村先后获“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精品村”等荣誉。
百亩茶田并非一蹴而就,未来发展更需长期坚守。以吴侬碧螺春茶叶合作社为代表的企业,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坚守本真,汲古法之长、续今世辉煌,在炒茶留香、特色种植、以茶振业三方面为茶文化、茶产业、古村落的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实践队员们来到茶叶种植基地实地,登高远望,在雾气悠悠中,茶山与村落尽收眼底。经过此次调研,实践队员们对茶旅产业结合有了更深的思考。“茶文旅”的融合不仅仅是两个产业的简单相加,而是以茶为主题,以当地资源为依托,以茶产业基地为载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体验为核心,实现“以茶兴文化,以茶振产业,以茶美生态”。在坚守碧螺春古法技艺的同时,该如何顺应时代的变化适应市场需求,需要每一代守茶人不懈的努力与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