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扎根天府沃土 外来水果更香甜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4/14 14:42:22 | 【字体:小 大】 |
中学时代之追艳记炎炎酷暑,冰镇西瓜成为成都人的消暑必备。相比于桃、梨、橘、荔枝等四川水果,西瓜却是一个十足的“舶来品”。据考证,西瓜在中国最早种植的记录,是五代时晋人胡峤所著的《陷北记》。直到南宋年间,西瓜才开始慢慢普及,逐渐成为国人餐桌上的“宠儿”。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同一朝代的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记载:“按胡峤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
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美誉,而西瓜这个“外来者”的种植培育历史并不算长。抗战时期,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在四川生活了8年之久。8年的巴蜀旅居生活,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创作了大量散文、书信、日记。在日记中,叶圣陶对四川的柑橘和桃子赞不绝口,但是令他非常不习惯的是难以吃到西瓜:“此间西瓜极少,价甚贵,每个一元以上。四川人无吃西瓜习惯。”后来他们在重庆北碚西部科学院农场买到了“一毛钱一斤”的西瓜,叶圣陶竟然惊喜不已。如今四川已经是国内西瓜重要的产地,得益于天府之国优越的自然环境,绵竹、广安、资阳、乐山以及成都的金堂、新津等地都盛产西瓜。当年叶先生的惊喜,如今已是成都人的日常。
其实不仅是西瓜,很多外来水果都在天府之国的沃土里生根发芽,生机勃勃,甚至其品质还超出了原产地,葡萄就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
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葡萄原产于欧洲、西亚和北非一带,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中国,并得到了广泛种植。曾几何时,四川盆地由于弱光寡照,早春低温冷害,夏季高温潮湿等原因,并不适宜葡萄种植,如今,依靠大棚技术以及优化选种,四川盆地已是四川葡萄栽培面积最大的区域。其中成都的龙泉驿区、双流区以及眉山市彭山区,是四川主要的葡萄种植区,四川产的巨峰、红提、阳光玫瑰等葡萄品种,不仅品质属国内一流,而且“四川造”的葡萄酒也开始悄然崛起,开始与国外的葡萄酒竞争,这份底气,正是来自四川葡萄优秀的品质。
“网红”水果草莓,也是众多外来水果在天府之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又一个案例。草莓在我国的培育历史相对较短,1915年人工种植草莓由俄罗斯侨民从莫斯科引入中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草莓才在中国大规模种植。至2011年底,中国草莓种植面积已达约10万公顷,稳居世界第一。按照成熟期,人们普遍把春节前出产的草莓称为冬草莓,春节后出产的草莓叫春草莓。成都双流区的冬草莓以其含糖量高、成熟期提前、采摘期长等特点全国闻名,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摘草莓”也成为不少农家乐招揽客人的新卖点,成为成都家庭充满乐趣的亲子活动。
西瓜、葡萄、苹果、石榴、草莓、芒果、菠萝……千百年来,这些水果从国外传入中华大地。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根据这些水果的不同特性,不断优化品种,扩大种植,让这些水果成了中国老百姓餐桌上的美食。而天府之国四川兼容并包,凭借着优越的自然条件,让这些漂洋过海的“外来户”乐于在此“安家立业”。于是有了盐源的苹果、会理的石榴、攀枝花的芒果……一部水果种植史,联动着四川的文旅产业发展,书写了成都人“舌尖上的幸福感”。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