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悍医才采清明茶,又采谷雨茶。时下正是贵州大地采摘谷雨春茶的大好时节。连日来,都市新闻记者在贵阳市郊区的开阳、清镇、乌当、修文等茶叶主产区看到,各地茶叶基地到处都能看到工人忙碌采茶的身影,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茶叶丰收年。
记者日前在清镇市站街镇猫场村沙井千亩绿茶种植基地看到,一群茶农穿梭在基地里采摘茶芽,不时传出欢快的采茶歌声。
该基地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群众发展绿茶种植,群众采茶按每斤茶青50元价格采摘,每人每天收入130—200元不等,全年累计带动每户增收约6000元。
据悉,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茶已成为清镇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5万亩,年加工茶叶达1400吨。
如今,清镇茶叶种植从农业环节逐步扩展到茶旅体验、茶文化传播、茶叶品牌建设、茶叶种植和制茶人才培育、茶艺交流等多个环节,不断增加清镇绿茶产业发展的品牌附加值,致力打造立体式茶产业。
春回大地,新芽吐翠,又到一年采茶季。近日,在贵阳市乌当区百宜镇拐比村的一个茶园,茶农正忙着采摘春茶,一片繁忙景象。
“今年天气暖和,我们3月13日就开始采茶,比往年提前了10多天。今年外出打工的村民少,为我们茶园用工提供了便利,开园采茶的第一天就有80多人,是往年的3倍多。”茶园负责人说。
据了解,目前拐比村有51户农户种茶,茶园面积达3000余亩。不仅让荒山变绿了,也让村民的口袋变鼓了。“茶园一开园我就一直在园里采茶,采一斤茶青有40元收入,一天采两三斤不成问题。去年,我光是采茶就挣了10000多元。”村民吴维敏说。
据悉,去年这个茶园带动周边村民务工3万人次,村民共获得劳务费80万元。如今的拐比村,数千亩茶园郁郁葱葱,成为青山之间的一道美丽风景,也成为满载村民希望的致富产业。
近日,在贵阳市开阳县南龙乡田坎村一个茶园内,茶庄管理人员用今年首批翠芽招待远道而来的顾客,一股浓香弥漫开来,春来“第一口茶的味道”香飘室内。
据了解,开阳县地处黔中腹地,目前全县已建成茶叶基地17万亩,年产干毛茶7000余吨,富硒茶成为开阳县重点发展的五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正加速形成“以茶带旅、以旅促茶”的发展格局。
春天的茶山绿意浓浓,茶园里青翠欲滴,茶香扑鼻。开阳县龙岗镇坝子村的一家茶园,与农户形成利益联结共同发展茶产业。一位采茶工人告诉记者,在这里采茶的工人每人每天采茶达3斤左右,每天有100元左右的收入。
目前,该茶园已成为集茶叶生产、生态旅游、休闲养生、精准扶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旅一体化园区,茶叶总面积2000余亩,年产茶叶600余吨,每天可解决农户就业达100余人。
据悉,开阳99.91%的土壤富含硒元素,平均值为588ug/kg,为全国平均值的2倍,是全国少有、全省唯一的天然、适度富硒区域,是贵州贡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开阳富硒茶”的优秀品质,斩获“中国十大富硒品牌”、“中国富硒好茶”、“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斗茶大赛优质奖”、“贵州绿茶杯一等奖”等多项殊荣。
记者日前在贵阳市修文县六屯镇陆丰村一个茶叶基地看到,茶山、田园、民居,美丽乡村入画来。慕名而来的一群游客结伴在陆丰湖畔垂钓。男人们一边品着今年的春茶一边钓鱼,女人们或放声歌唱或拍抖音或赏花或体验采茶乐趣,孩子们或飞奔嬉戏或借春风放纸鸢。
“今年,为满足游客的需求,我熏烤了很多腊肉和香肠,还应季准备了豆花、腊肉、椿菜、腊菜、茶芽炒鸡蛋等农家美味招待客人。”陆丰村茶园负责人说。
在茶园里,该村200多名采茶工人十指翻飞正抢采春茶,每人每天工资100多元,制茶师一天薪酬1000多元,茶产业让村内10多户贫困户摆脱了贫困,年收入近10万元。
该基地3000多亩茶产业,美了乡村富了民,村民家门口就能挣钱,实现了一代新农人的梦想。
“去年避暑高峰期,我的茶园房间爆满,两个月的时间我的毛收入就达60万元。老百姓养的土鸡、种的瓜果蔬菜不愁销路。村里有8人作为我长期的服务员,工资每月不低于3000元。茶产业已经成为我村农旅一体化特色产业,今后还将发展养老健康产业。”茶园负责人说。
记者从贵阳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全市茶叶基地主要分布在开阳、花溪、清镇、乌当、修文、观山湖、息烽等区县。2019年,全市茶园面积达28万亩,其中投产茶园23万亩,干茶产量达1.49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