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宝贝第二部中文版从绿春县城出去,跨过道道山梁,一座现代化的茶叶生产车间矗立在绿意葱葱的山腰上,即绿春县绿鑫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5500平方米现代标准化厂房,100余台国内先进的制茶设备每天满负荷运转,把当地老百姓辛勤种植出的片片茶叶加工制作为成品,远销全国各地。
绿鑫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动当地更多群众脱贫致富,是我州立足实际践行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是绿春县发挥资源优势打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张牌”的成功做法。近年来,绿春县着力推进茶叶产业化、规模化、创新化、品牌化发展,以绿色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打赢脱贫攻坚大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优越的资源优势,更需要党委、政府的规划引导和大力支持。
绿春处于北纬22°33′-23°08′之间,平均海拔1350米,山高耸、涧汩流,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昼夜温度分明,土层较厚、土壤肥沃,为优质绿茶生长提供了良好气候条件。
当地哈尼族群众已有500余年的种茶历史,形成了地种到哪里茶树就种到哪里的习惯。1980年,玛玉茶被评为云南名茶,之后连续3届获得云南名茶称号。2012年,绿春县被云南省农业厅列为“农业部云南省标准茶园创建示范县”。
就是这样一个种茶大县,却由于茶产业存在种植管理粗放,深加工能力弱,生产格局小、散、弱,工艺差,缺乏品牌等短板,造成当地茶产业多以初级加工为主,绝大部分茶叶被茶农作为毛料销售,卖不上价。理念和思想的提升才能带来行动的转变,绿春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决定进一步树牢生态理念、做实绿色文章,举全县之力发展壮大茶产业,决不能让群众守着绿色宝库却过穷日子。近年来,绿春县着力打响“生态绿春高原特色系列农产品”的公共品牌,并选择茶叶作为“一县一业”的产业扶贫项目,落实既定茶产业扶贫方案,拿出真金白银提质增效、推进转型升级,擦亮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这块“金字招牌”。在落实茶产业扶贫方案方面,该县针对性制定了茶产业企业系列措施,对15个新建茶厂给予经济补助,用于建设标准化厂房并引进新加工技术;帮助企业引进多位专家,提供种植和加工技术指导;加强全县4个片区古茶树的保护;帮助企业将玛玉茶、玛玉古茶、兰碧、绿春白茶、哈尼秀峰等茶叶申请商标;鼓励企业开拓“互联网+电商”平台,解决卖茶难的问题。此外,创建有机农业示范县工作已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正报国家认监委审批。
州政协副主席、绿春县委书记李国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绿春县有近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适宜种植茶叶,发展好茶产业,不仅是发掘优势资源助力绿春县打赢脱贫攻坚大会战的务实举措,也是推动绿春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百年大计。
在该县各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的推动下,绿春县茶叶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发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县有茶农46000户211600人,茶叶种植户占全县农业户的88%,其中,很大一部分种植户以茶叶作为第一收入来源。茶产业已成为覆盖绿春县4镇5乡、千家万户的当家产业。到去年年底,绿春县已种茶1.58万公顷,占红河州种茶面积2.39万公顷的66%,种植面积居全州第一位。
推动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需要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一家发展较好的龙头企业,既能让好产品创造出更大价值,也是做优茶叶品牌,实现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
绿鑫茶业即是该县立足做大茶产业积极引进培育的茶企。在绿春县的大力支持下,公司着眼市场需求,不仅在原材料的晒制、除味等工序上精益求精、规范化运作,而且在品质提升、品牌塑造上下足“绣花功夫”,一步步提升茶产业效益。近年来,绿鑫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老国营茶厂原有300平方米的老旧厂房上,建起了标准厂房;从徐州购进了现在国内比较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代替陈旧设备,并建成了云南省第一条不烧柴、不烧煤的纯电化生产线。同时,大面积恢复荒废茶园,与华中农业大学茶学系进行技术合作,并对茶农进行培训,实现整个产业链转型升级;从2015年开始,连续3年进行有机认证,并已拿到证书。
该公司还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推动“党建扶贫双推进”。该公司党支部书记白雪松介绍,党支部负责宣传党的政策,号召党员发挥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党员在前面带头,群众就跟着学。比如说什么季节茶叶怎么管理,只要党员学会了,就会负责教会大家。”目前,该公司无论是在茶叶的包装还是茶叶本身上,都开始了创新之路,产品由原来以红茶、绿茶为主升级到现在的玛玉茶系列红茶、绿茶、黑茶、白茶、紧压茶5个种类,并经拼多多、京东、淘宝销往全国各地。
公司总经理白冰介绍,绿鑫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玛玉茶系列绿茶具有茶味浓、回甘好、无沉叶、经久耐泡等特点,红茶、白茶和“苦么山”系列普洱茶等产品也得到了市场认可,获得良好的口碑。白冰表示,公司今后将对标行业先进企业,扬长避短,更好发掘绿春县特色茶业魅力,进一步提升绿春县茶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绿春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杨志强介绍,百花齐放才能茶香满园,除了龙头企业外,绿春县还着力培育扶持各类加工厂和小作坊,合力推动全县茶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年底,绿春县拥有各类茶叶加工厂(场)34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州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3个,全县有效注册茶叶商标22个。打造了以烘青毛茶、晒青毛茶、普洱茶、名优绿茶等为主的茶产业集群。与华中农业大学茶学院和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共同研发,打造了以“玛玉”“玛玉古王”“彤瑞”“蓝碧”等为主的54个产品,形成了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美誉度好的特色化、精品化、规模化“绿春绿色”茶品牌集群。
要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使之成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在产品品质和效益上就还需下足功夫。
绿春县积极推进以奖带补政策,2018年至今,全县共对种茶的172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了提质增效奖补,鼓励茶农引进茶树新品种,每0.067公顷奖补300元,贫困户交售企业的茶叶鲜叶每公斤再奖补1.5元。“茶产业扶贫方案中,针对茶农这一块,最主要的还是对茶叶的提质增效奖补和茶叶管理培训。”杨志强说,在提质增效奖补等措施基础上,今年计划收购贫困户的茶叶鲜叶12000吨,涉及资金1800多万元,并在全县推广茶树种植管理技术培训。
茶叶的品质得到提升、生产规模得到扩大,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现在茶叶的价格比过去高得多,每公斤干毛茶平均能卖12元。”大兴镇阿迪村委会阿迪下寨的朱呼梭告诉记者,如果把鲜叶卖给厂里,每公斤还奖补1.5元,再加上提质增效奖补金,“这些政策都提高了我们贫困户的收入”。
据了解,该县实施的茶叶提质增效项目涉及76个村委会5000多公顷茶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6700余户78100余人。在提高农户家庭经济收入的同时,该县还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对每个村集体经济扶持50万元,村集体经济入股茶企业进行入股分红,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小小茶叶的提质增效,撬动了茶产业的兴旺发达,带动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当前,绿春全县上下正按照省委主要领导调研指示要求,贯彻落实州委有关工作指示,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久久为功,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和企业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的市场化、组织化和适度规模化水平,着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科学保护集约管理古茶树资源,举全县之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业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