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呆momoko白露秋意浓,丰收共情长。在呼伦贝尔农垦免渡河农牧场公司的13.8万亩沃野上,金黄的麦田泛起千重浪,吹来丰收的气息;绿油油的甜菜叶摇曳多姿,酝酿丰收的味道;万朵水飞蓟像蒲公英一样随风起舞,传递丰收的喜悦。
免渡河农牧场公司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广实施农机农艺相结合、良种良法相配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农业产业增量增质发展上迎来新突破。
在600余亩水飞蓟田上,工人驾驶农机正在进行割晒作业,一垄垄水飞蓟在阳光下晾晒。剥开水飞蓟绒毛,一粒粒饱满的褐色果实散落。“水飞蓟果实能榨油,籽粒皮上有水飞蓟素,能疏肝利胆具有药用价值,还可以作护肤品原料。”免渡河农牧场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胜利介绍道,成熟的水飞蓟经过割晒、拾禾后会送到场院进行清选、烘干、定量包装。收获的水飞蓟籽一袋袋有序摞放在存储区,等待统一定价后网上竞拍出售。
“水飞蓟价格连续3年都呈上涨趋势,今年每斤能达到6元以上,平均亩产150斤,除去成本亩均净利润可达到600元以上,比一亩地小麦、油菜利润能高出200300元。”杨胜利说,因为水飞蓟亩产效益相对较高,成为今年公司调整种植结构后种植面积比例最大的经济作物。除水飞蓟、马铃薯、甜菜外,还试种了芍药、燕麦草,为职工增收、企业增效寻求新的增长点。
免渡河农牧场公司积极探索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努力提高主栽作物和经济作物单产,在保证粮油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基础上,经济作物种植品种由一变多。今年,预计公司粮油作物总产4200万公斤,经济作物单产亩效益将创造历史新高。
农田提标准,种粮增底气。近5000亩涝洼地一直是困扰免渡河农牧场公司干部职工的难题,涝洼地可利用面积不到五分之一,且作物产量低。从去年秋天开始,该公司决定对涝洼地进行改造,通过多次走访调研,在田内外修建排水沟、并在地势低洼处筑坝,利用由高到低的地势,让田里积含的水份排出去。仅用了半年时间,这片低产田就变成多作物种植的良田。今年,种植小麦、油菜4500亩,预计小麦亩产500斤、油菜亩产200斤,大大提高了亩单产和亩效益。
把农田建设好,是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先手棋。今年,免渡河农牧场公司进行了“预留田间作业道”建设。据杨胜利介绍,预留田间作业道能避免因夏管作业追肥、防病时对麦田碾压,从而减少种子、化肥的无效投入。按照该公司第四连(队)使用的喷药机型初步计算,每亩地能节约成本3元左右,亩增产小麦约2%。按照亩产500斤、单价1.4元/斤计算,亩增效约14元。如果全场5万亩小麦都能实现预留作业道技术推广,每年可节约种肥成本15万元,增效70万元。
“藏粮于地”稳定粮食安全,“藏粮于技”提高粮食产量。该公司在田间作业农机具上安装“北斗”导航系统,减少重漏现象发生;使用整地免耕一体播种机播种,实现了“机械化加种加肥”和“种肥分离”深施肥技术,减少翻耙捞地等作业环节,达到免耕、深施肥、一次作业完成;引进小麦、油菜新品种,大田种植试验示范,为良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为良种示范基地建设打下基础。此外,还通过一系列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措施和科技措施的应用,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实现了亩效益最大化和农业标准化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免渡河农牧场公司在提高土地效益,筑牢良田根基上的有效尝试,得益于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不遗余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近年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以提升产能、改善品质、降本增效、集成技术为要求,突出主要粮油作物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模式,提升农田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效,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坚持大局观,端稳“中国饭碗”;坚持发展观,锚定农牧产业增量增质发展目标。当下,全市各地正抢抓收获好时机,高标准、高质量抓好秋季生产各项工作,奋力绘就丰收新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