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空间王人间最美是秋色,最美秋色是丰收。再过几天就是农历秋分,也将迎来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为迎接丰收节,人民网四川推出系列报道“迎丰收 看天府”,走进“天府粮仓”主产区,与广大农人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展现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果,展示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前景。
喜看稻菽千重浪,丰收时节粮满仓。金秋九月,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广袤沃野,稻谷金黄、高粱弯腰,农机驰骋田野,随处可见收割、晾晒的热闹场景,处处传递着丰收喜悦。
仓廪实,天下安。今年以来,高县持续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多措并举出“粮”策,抓实粮食扩面增产,千方百计保障粮食安全,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今年,高县大春粮食播种面积67.78万亩、同比增加2.29万亩,总产量预计26.3万吨、同比增长5.76%。
“这一穗高粱,烘干后至少有2两左右,这块高粱地亩产700斤以上不成问题。”在高县庆岭镇向阳村,一大早,高粱种植基地生产负责人谭岗便指导着工人们开展机收作业。
粮食丰产,良田是关键。高县多丘陵、山地,土地“小、瘦、散”特征明显,一直难以实现粮食规模化生产,但现在80%以上的水稻、高粱都已实现机械化收割。
让农机派上用场,关键是打破地形限制。近年来,高县聚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建设标准,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道路拓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等措施,建成高标准农田49万亩,集中打造粮食丰产区、粮食高产区。
2023年,高县计划粮食生产面积69.8万亩,通过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大力推广“大豆+高粱”“大豆+玉米”“粮+桑”等农作物套种模式,基本实现了“应种尽种,满栽满插”。同时,深入开展土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支持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代耕代种等方式参与撂荒地耕种,让荒地变良田。集中连片的土地还吸引了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种植,促进粮食生产扩面提质。
粮食丰收除了有良田加持,更离不开农技助力。从绿油油的禾苗到金灿灿的稻穗,从春耕到秋收,一幅幅“科技农耕图”在广袤田野铺展开来。
在高县来复镇燕子村,天刚亮,村民欧庭学就在自家稻田里忙碌了起来。小型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秸秆粉碎一气呵成,一个多小时时间一块稻田就已收割完毕。
“以前栽秧打谷全靠人力,现在有了农机帮忙,效率高出了好几倍,几天就可以收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让欧庭学感慨不已。
近年来,高县聚焦加快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短板,大力推广适应丘陵山区耕作特点、覆盖农作物种植全环节的各类中小型农机,并落实相关的农机购买补贴,全县农机拥有量20.1万台,农机总动力达26万千瓦。秋收时节,万顷沃野,农机轰鸣,从“人扛牛拉”到“机械耕种”,一系列新技术、新机具的运用,让农业生产变得简单且高效。
与此同时,现代农业科技的运用更为粮食丰收增加了保障。联合收割机、植保无人机、节水灌溉设施等“高科技”越来越多地出现;农技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选种、育苗、栽培、施肥、管理、收割全过程开展技术指导,积极推广集中育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助力粮食稳产高产、丰收增收。
眼下,水稻收割已近尾声,在高县庆符镇星光村,稻田里随处可见低头劳作的村民,人们忙碌着翻田耕地为接下来的秋菜种植做准备。
既要“瓜果飘香”又要“稻粮满仓”。近年来,高县持续优化土地生产要素配置,因地制宜推广间套轮作、粮经统筹、种养循环等模式,实现“一田多业”“一地多用”,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有力地促进农户增收。
在高县沙河镇马道村的小龙虾养殖家庭农场,120亩水田稻香虾肥。“今年的早虾产量有2万多斤,产值在50万元左右,水稻收获了近10万斤,接下来又要开始准备投放虾苗,争取能早日上市卖个好价钱。”看着稻田里悠闲觅食的小龙虾,农场负责人张骑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在高县文江镇胜利村,成片的高标准农田里,玉米已采收完毕,一排排大豆正迎着阳光肆意生长。
“今年我们在全县推广了4万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选用4-6行大豆间种2-4行玉米或高粱的模式,实现‘粮食不减产、多收一茬豆’。”高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站站长万从平介绍,等玉米和大豆丰收后,可以紧接着种上油菜,等到来年,这里又将成为一片花海。
向土地要产量、要效益,间套轮作、粮经复合模式进一步激发了土地综合效益。稻鱼、稻虾、稻鸭综合种养,粮油、蔬菜、中药材轮作,对土地的多元化利用,既保障了“米袋子”,又充实了农户的“钱袋子”,物阜民丰、粮谷满仓的生动图景徐徐铺展。(王洪江、罗景萍)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