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真颜青春定格原液习高度重视太湖治理工作,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今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两次提到太湖。
时隔4个月,考察江苏、苏州时再次强调,要把长江和太湖流域等生态环境保护好。
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又对包括太湖在内的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习关于太湖治理的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我们全面加强太湖综合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
一直以来,苏州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在流域各地的共同努力下,太湖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太湖连续十五年实现安全度夏。
最新数据显示,1至8月,太湖(苏州辖区)水质达Ⅲ类,总磷浓度下降21.4%;主要入湖河道望虞河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总磷浓度下降8.2%。全市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93.3%,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为95.0%;均达到国家和省考核目标。安全度夏以来,太湖(苏州辖区)蓝藻水华发生次数同比减少47次。
2022年6月,国家印发了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将太湖治理“两个确保”(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水质黑臭)的要求调整为“两保两提”(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水质黑臭,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提高流域防洪保安与水资源配置能力)。
2023年6月26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把太湖治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位于太湖之中的苏州太湖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是全国唯一以村级单位建设的国家湿地,也是全国唯一以社区参与共建的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756.63公顷,覆盖泽山岛、厥山岛、蠡墅岛、三山岛本岛,以及各岛周边200米的太湖水域。其中湿地面积516.55公顷,湿地率达68.27%。
湿地基于自然的理念打造,不仅净化水质成为拦截蓝藻的生态屏障,也为水生植被自然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及鱼类提供了食物和产卵的场所,还吸引许多鸟类来这里觅食。
如今,漫步在湿地公园内的木头栈道上,不远处是芦苇和水杉,更远的堤岸上种着柳树,一层层亲水植物不断削弱太湖风浪对三山岛的影响。湖面上、芦苇丛里,常有斑嘴鸭、棕头鸦雀、白鹭开起“茶话会”,鸟儿与村民共享着美好家园。
据悉,3.3公里长的消夏江边,建设了15.5公顷各类功能型湿地,让周边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一期项目通过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性治理,目前每年可削减流入太湖的8.7吨总氮、0.87吨总磷,真正建立起一道生态屏障。这道屏障一方面让污水“下不去”,另一方面也使清水“上得来”。
有了优质水源和酸碱度适中的土壤,当地在缓冲区项目南侧采用北斗定位、5G传输等现代化技术,进行无人化、两无化水稻种植探索。出产的以“太湖绿”作为区域公用品牌的大米,成为稻米市场上外观与口感品质俱佳的优质品种,去年售价达每斤5-6元,为种植农户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收入。
与此同时,在现代科技加持下,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打造的生态屏障,正顺着湖岸绵延生长。行走在2.8公里的栈道上,更是可凭栏观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古老的山水正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太湖的水草多了不行,少了更不行,不能随意打捞。”这是沈雪荣他们转型后学到的知识。水草对涵养水源、净化水体、防治藻类有着重要作用。吴中区联合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专门制定方案,从每年6月至11月间,水生植物每天是否需要打捞、怎么打捞、打捞多少,都有严格的科学依据和标准。
沈雪荣说,“现在的水质已经接近我们小时候的模样,看着这样的太湖水,说实话,大家心里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