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断上海滩张国荣今年一号文件特别强调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
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的粮食运销基本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南方种粮越来越少,北方负担越来越重,正式基于对此的认识,三大区域要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重担,共同端牢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南方14个省份中有12个省为粮食净调出省,每年调出两千多万吨。
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粮食产区逐步从南方传统的粮食主产区向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承担重任。
到2008年,北方粮食生产已全面超越南方,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4.79%和53.44%,南方粮食面积与产量占全国的份额则减至45.21%和45.66%。
据了解,二十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划分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粮食主销区,2003年,划定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等13个省(自治区)成为粮食主产区,我国粮食的南北格局开始对调,从南粮北调,转为北粮南运。
其中,粮食主产区的地理、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粮食产量高、种植比例大,保证自给的同时还能大量调出商品粮,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四川。
粮食主销区经济相对发达,但人多地少,粮食产量和需求缺口较大,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
产销平衡区对全国粮食产量贡献有限,但基本能保持自给自足,包括山西、宁夏、青海、甘肃、西藏、云南、贵州、重庆、广西、陕西和新疆。
在中国的粮食版图中,黑龙江省、吉林省等粮食主产区长期承担着粮食生产供应的重任,是“北粮南运”的主力。
据中国网,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黑龙江、河南、山东、安徽、吉林5个产粮大省2021年产量达到5607.8亿斤,超过全国40%,有效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
近年来,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5以上,商品粮量约占1/4,粮食调出量约占1/3。2021年,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达2889亿斤,占全国21.2%,合计增产达153亿斤,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57.2%。
其中,黑龙江是我国粮食产量最大的省份。数据显示,2021年黑龙江粮食产量为7867.7万吨,占国总量的11.5%。而黑龙江2020年的总人口只有3185.01万人,人均粮食产量超过2.4吨,而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74公斤,这意味着,黑龙江生产的绝大部分粮食,是以商品粮的形式供给其他省份。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名副其实的“中原粮仓”,用占全国6.2%的耕地,生产了中国10%的粮食,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突破6500万吨。小麦种植面积全国第一,产量占全国1/4。不仅养活第一农业人口大省,更是每年外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多亿斤。
山东2021年粮食产量首破1100亿斤大关,是全国5个增产10亿斤以上的省份之一,居全国第三位。不仅是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和加工转化大省,每年可向社会提供商品粮800亿斤以上。且山东粮食品质优、产品好、品牌响,粮食产业经济工作总产值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总产量稳步提升,但是,粮食总产量稳步提升的同时,各地区粮食产能仍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主销区,粮食自给率低的问题仍较突出。
比如,2021年,广东省粮食总产量达1279.9万吨,而其总人口超1.2亿,人均粮食产量不足100公斤。福建省粮食年产量约500万吨,但粮食总消费量超过2100万吨,产销缺口达1600多万吨,粮食自给率仅23%左右。
而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保面积、保产量的关键还在于,要让农民种粮有收益。据统计,2022年中央财政已分三批累计下达补贴资金400亿元。分别在3月春耕、5月夏收和8月秋收秋种的关键环节,分三批拨付400亿元农资补贴,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
近日,国家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22年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为维护农民种粮收益增添了一层重要保障。《通知》指出,严格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同时要求各地要着力营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认真做好收购仓容、资金、运力等保障工作,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购,激发市场购销活力。这些都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的现实之需,也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端牢中国饭碗的必要之举。
9月23日新季玉米港口高位运行;小麦国内稳定,国际创下两月新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