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鱼台王鲁村:打造新型大棚建设 让蔬菜“喝”上纯净水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1/5 7:48:29 | 【字体:小 大】 |
陈品卉为全面贯彻落实习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济宁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济宁样板”,重点宣传报道济宁全市各级在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上的好思路好经验,报道济宁全市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苦干实干、久久为功,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的好典型好做法,报道济宁在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方面的大力举措。
“我们的蔬菜没有任何的污染,随手一摘就可以吃,我们的蔬菜浇灌的水全部是可以直接饮用的,而且比纯净水的纯度还高。”在鱼台县王鲁镇王鲁村的新型蔬菜大棚前,村支书王启龙向记者讲述大棚的建成历程。
2017年11月,总投资700万元,占地60亩的新型大棚在王鲁镇王鲁村开工建设,半年的时间从无到有,再到初具规模,让集体经济项目落地生根。“我们现在有三个棚,1号棚种植的西红柿,2号棚种植的是西瓜和甜瓜,3号棚种植的是黄瓜,三个棚有60亩,单这一个黄瓜的棚就有四个品种,西红柿6个品种,甜瓜和西瓜都是2个品种,这些品种全部是经过前期的招标后建棚到配种育苗。”王启龙介绍说:“我们现在采用的是水肥一体化,确保绿色以上,并且温度始终保持在14-28度之间,我们都是采用一体化的灌溉、恒温全自动仪器。按照现在室外的温度,比较适宜,控温仪器基本用不上,如果温度高了,我们的通风口就会自动打开。”
提起温控、灌溉的设备,王启龙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起了使用原理:“先打出深井水,我们的深井水都在120米以上,这个层面的水含氟量低,然后进行除杀,接着进入我们的储存罐,然后到水处理,这个水处理的标准达到了可以直接饮用,保护了它的重金属、氟,以及自身所含的酸度,通过这三道的处理程序,我们的蔬菜比人饮用的纯净水的标准还要高。”在蔬菜大棚处理罐体前有一个不怎么显眼的小仪器,王启龙说,不要小瞧这个小仪器,它是从以色列进口的电脑程控调配仪,所有棚内的蔬果每天需要浇水的次数,需要浇多长时间,这台仪器都会进行设置调配。“比如我们的黄瓜每天需要浇5次,每次需要5分钟,它的含水量就大一些。比如西红柿,每天只需要浇3次,每次浇3分钟,到点它就会自动供。”每个大棚都对应着不同的供水、供营养罐体,每个罐都会按照比例进行稀释,最后通过滴灌进行灌溉,“当然我们还有一个回水罐,如果蔬菜用不了的水,还可以再回到这个回水罐,在进行二次利用,减少了污染,不造成浪费。”
在大棚内,黄色与蓝色的A4纸大小的塑料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王启龙介绍说,这个板叫做粘虫板,每个颜色会吸引不同的虫子。“这个黄色的粘虫板,是用来粘蚜虫和粉虱,蓝板是粘蓟马虫,不同的虫子对不同的颜色敏感,从而减少了用药量。”外边的虫子进不来,物理的防范措施不会造成化肥以及虫药的超标。棚内栽培技术,没有空气和灰尘的污染造成的二次污染,所以这里的蔬菜摘下来就可以吃,更不用担心农药、灰尘等等问题。这里的黄瓜一个月之内就到了丰产期,因此在选择消费渠道时更有着优于市场的特点。“我们选择的销售渠道在高端的超市,售价也在5块钱以上,这个价格既能让普通的老百姓接受,又达到了绿色环保,现在的市场仍在持续的开发中,好东西就应该卖出好的价钱。”
在西红柿的大棚内,蜂授粉成了这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勤劳的蜜蜂忙碌于花丛中,记者不时地拿起相机捕捉它“工作”中瞬间。王启龙介绍说:“在30年前,不是人为授粉时,田间地头的蔬菜都是蜂授粉,但那都是野蜂授粉,我们棚里的蜂不能使用自然环境下的蜂,因为那种蜂在棚里不干活,温度湿度都不适宜,咱采用的就是进口的雄蜂,这种雄蜂就很适应棚内的环境。这并不是新生的事物,咱只是借鉴,使用到大棚内蔬菜的种植。”据介绍,每个蜂箱内平均有6-70个蜂,平均能做一亩半地,截至目前,大棚内有4000个蜂箱,由于蜂的寿命在35天左右,因此在蔬菜成熟后,雄蜂就会结束它们的生命。
平时只有在电视上、书本上才能看到的人工授粉技术,在西瓜大棚内让人大开了眼界。“将雄花的花粉对到雌花里才能授粉,一般得2-3朵花真正的授粉成功。而且还得抹匀,抹不匀就会长成偏瓜。”王启龙说,每天不到大棚里看看,他就觉得缺点什么,每天看着这些蔬菜瓜果一天天的成熟,有很大的满足感,就好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在一天天的长大。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为了能够争取到集体经济项目,王启龙对绿色无公害的新型大棚建设做了整体方案和可行性方案,从而在近半年的时间便完成了大棚的建设、投入、使用。今年6月份,他还将打造6万平米的玻璃温室,形成采摘观光游的模式,并逐步实施“南果北种”。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