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哥的鄙视一大早,在西藏拉萨市气象局菜市场内,经营者们正忙着摆放各式新鲜蔬菜:顶花带刺的黄瓜、饱满红润的西红柿、青绿鲜嫩的西葫芦……不大的摊位犹如一个个“蔬菜博览园”。
经营者夏杰琼正忙着招呼顾客:“阿妈,这都是本地产的,您看这黄瓜的花和刺多新鲜呀,西红柿也都是自然熟、‘沙’软多汁。”
经过一番挑选,76岁的次珍购买了六七样蔬菜。“现在,可不像我们年轻那会儿,吃菜只有萝卜、土豆、白菜。如今,各类蔬菜应有尽有,特别是近几年本地蔬菜品种越来越丰富,价格也实惠。”她说。
如今,不论是高原首府拉萨,还是沃野千里的日喀则,甚至在海拔4500米的那曲……一栋栋高效温室大棚拔地而起,各色蔬菜瓜果在温室内成长。通过推进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西藏各地突破了气候等因素对蔬菜瓜果种植的制约,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当地百姓“菜篮子”里的菜品越来越丰盛,“果盘子”中的果味越来越香甜。
夏杰琼在拉萨从事蔬菜销售已17个年头,她卖菜的经历也反映出拉萨市民消费习惯的变化。“我刚开始卖菜时,菜大多是外地长途运上来的,种类也不多。近几年,拉萨本地蔬菜供应充足、种类丰富、价格稳定,大家也都不再囤菜了,很多顾客是按家庭一日三餐需求量购买当天的。”夏杰琼说。
次珍在市场内逛了一圈,她的小推车已被填得满满当当,最上面一盒草莓的包装显示产自拉萨市达孜区。
近几年,产自西藏本地的草莓、车厘子、人参果等水果也受到大家的青睐。来自东北的小伙儿王文野在拉萨培育种植蔬果六七年。最初,拥有高级农艺师资质的王文野在西藏为各地农业产业园区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看好西藏设施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2019年他注册成立了公司,开始在蔬果本地品种培育、种植、技术推广等领域深耕。
记者见到王文野时,他刚刚完成草莓大棚的棉帘收卷工作。“目前草莓种了2个大棚,有5亩多地,还培育了6亩草莓苗。你看,这棚草莓开始大面积熟果了,预计亩产能有3000多斤。除了供应周边市场,节假日还有不少市民慕名来采摘。”王文野说。
“在高原种蔬菜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产量也很可观。我们基地西红柿亩产能达到2.2万斤,黄瓜亩产也能达到1.2万斤。目前我的攻关重点是高品质水果的量产。”王文野透露,他培育的高原草莓新品种计划在明年进行规模种植,预计亩产将达5000斤,经过本地化改良的草莓品种还能实现夏季挂果。
“西藏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口感非常好。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新品种培育、嫁接技术应用和精细化管理,大力提高高原水果产量,提升本地水果市场占有率。”王文野说。
这些变化离不开近年来西藏以建设优质蔬菜供应基地为目标,对发展设施农业的大力度投入。2018年,西藏在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项目中安排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资金5.75亿元,分别在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市和阿里地区建设了19个蔬菜基地,建设高效日光温室120.09万平方米;2019年,安排“菜篮子”工程资金2000万元,项目涉及日喀则市、山南市、那曲市、阿里地区;2020年,安排800万元用于经济作物高质高效创建工作。
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林木介绍,2022年,西藏设施农业面积达到6万亩,比2012年增长34.8%;蔬菜产量达到93万吨,比2012年增长41.8%。蔬菜品种也进一步丰富,达到120余种。拉萨等主要城镇淡旺季蔬菜自给率分别约为65%和85%。“近年来,西藏通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城乡居民拎好了‘菜篮子’,端稳了‘果盘子’,也鼓起了‘钱袋子’。”林木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我们将落实好有关部署,充分发挥高效温室大棚作用,合理安排蔬菜品种种植结构,努力实现品种多样性和质量产能不断提高,有效提升本地蔬菜保障供给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