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灵配置要求高吗截至8月10日,全市农作物绝收面积89.85万亩,已补改种面积34.12万亩。56家养殖场恢复正常生产,清理和修复水毁栏舍6万平方米。水产养殖恢复池塘生产5.03万亩,灾后全市共补放苗种800万尾。已完成修复重建田间道路92.8千米、灌排沟渠32.6千米、桥涵闸508处、其他工程128处。
入汛以来,合肥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农业生产遭受了巨大损失。随着一些地区水退了、路通了,广大农户积极因地制宜恢复农业生产。合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组织开展生产自救,安排专家深入一线指导,将技术、资金、种子送到田间地头,引导农民恢复生产。截至8月10日,全市农作物已补改种面积34.12万亩。
巢湖市中垾镇滨湖村大棚蔬菜扶贫产业园大棚内,技术员陈金明正在给藕塘清理杂草。
8月10日下午,记者在巢湖市中垾镇滨湖村大棚蔬菜扶贫产业园看到,北侧40亩大棚内原本种植西瓜的旱地变身为藕塘,莲藕嫩芽刚露出水面。正在藕塘清理杂草的技术员陈金明告诉记者,预计莲藕明年4月就可以上市,上市时间越早,价格就越高。
7月18日以来,持续暴雨使产业园内涝严重,产业园内90多亩瓜果、蔬菜全部受淹,初步损失在四五十万元。随着天气转晴,产业园如何及时恢复生产?这是摆在负责人陈宗平面前的头等问题。
在省农科技术专家指导以及中垾镇政府的扶持下,陈宗平投入5万余元,引进“鄂莲六号”尝试种植大棚莲藕。8月初,陈宗平紧抓大棚莲藕种植的最佳时机,领着工人在40亩大棚里移栽了5000余公斤种藕。
“大棚栽植莲藕具有温度可控的优势,莲藕上市时间要比普通藕早两个月,每亩纯收入可达1.5万元。”陈宗平告诉记者,大棚莲藕节约人力成本,且“鄂莲六号”口感甜嫩、产量高,另外水也可以改良老棚的土壤。
产业园南侧50多亩大棚进水后,目前正处于封闭杀菌阶段。陈金明告诉记者,封闭杀菌估计要到9月底结束,到时候会补种番茄等农产品。
截至目前,中垾镇果菜茶受灾面积达2000多亩。中垾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镇通过蔬菜种植工作群为种植大户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我们要实现洪水退到哪里,补种、改种到哪里,蔬菜恢复生产到哪里。”
历史上遭遇洪水多次破堤的肥西县铁佛联圩,今年保住了堤坝,也保住了圩内6个村庄的万亩农田。圩内农田出现内涝,铁佛联圩排涝站4台80千瓦机组启动,24小时不停机排涝,铁佛村也架起37千瓦的潜水泵排涝。
铁佛村村民孔令勤种植的200多亩水稻因内涝受灾,连日来,他在技术人员带领下安排补种水稻、施肥、打药,“去年水稻亩产1000多斤,家庭年收入十几万元,今年我们积极自救,挽回多少是多少,让损失减小一点。”
同样在巢湖市苏湾镇大王村,随着洪水退去,当地种粮大户正在抓紧时机,进行补种。巢湖市苏湾镇大王村种粮大户王昌水今年种植了254亩水稻,目前受灾面积大约在175亩,“这几天我们补种了115亩,希望有个好收成,把损失降到最低点。”
农业恢复生产,技术是关键。合肥市农业农村局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农业救灾减灾和恢复生产“专家一线行”活动的通知》,组织百名专家现场指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农民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复产。
连日来,各牵头专家和农技人员,冒着高温酷暑,克服汛情和疫情,到一线日,合肥市水稻专家张从合、肉鸡养殖专家姜润深、稻渔综合种养专家吴本丽等,实地走访巢湖柘皋镇、苏湾镇,肥东县梁园镇等地5家农业企业,指导灾后恢复生产。
8月5日,省农科院专家周军永博士等专家组成的指导组赴包河区大圩镇葡萄生产园区就汛情对葡萄的影响、灾后补救措施和农药的使用等方面进行指导,为种植户灾后恢复生产带来了信心与技术帮助。
8月9日,记者在庐江县同大镇看到,在排涝工作全力进行的同时,生产自救也在同步开展。同大镇农技站副站长顾飞告诉记者,随着汛情有所缓解,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步开展,“大种植户自己提供农药,镇政府补贴部分费用。对于有困难或者小型的种植户,采用自推式农药喷洒机和无人机来帮助完成农药的喷洒工作。目前有12台自推式喷洒机和20台无人机在进行农药喷洒工作。”
记者从合肥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专家、农技人员深入第一线,根据退水顺序及各地受灾情况,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选择生长期适合的水稻、蔬菜、杂粮、豆类、鲜食玉米等作物,确保应补尽补、能种则种,争分夺秒恢复生产,做到“退出一块,补种一地”。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