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雨轩时下,“秋老虎”正盛,与它一样热度不减的,是“晏师傅”在村里不断飙升的人气和逐渐高涨的名气。
“晏师傅”名叫晏庭银,是水城县蟠龙镇百车河居委村民。为何乡亲们爱叫他“晏师傅”,原因很简单,用当地百姓的话说:“老晏是猕猴桃种植高手,全村就数他家产量最高,而且也种得和别人不一样。”
产量高的秘诀是什么?与别人的种法有何不同?来到位于百车河居委晏庭银的猕猴桃基地里,笔者找到了答案。
半山成片种植并挂满枝头的绿果果上盖了层白色的铁丝网,林间区域分明、管道纵横,大约五六棵果树之间就要悬挂一盏灭蚊灯,管理房就安在基地里……这里所有的种植、管护举措,全是晏庭银的自创,尤其是给果树覆网,他认为“最是不一样”。
“有了这层网,可以防冰雹、强风和强紫外线,它就像是一层保护膜。因为夏天气温高,地表温度一旦超过37度,果树的根系就呈休眠状态,无法涵养水分,从而影响猕猴桃的生长和挂果情况。”晏庭银一板一眼地说,“果树在这层网下,能够健康生长,它也是一层‘安全网’‘满意网’。”
果不其然,从今年3月起,晏庭银在自家基地里装了这层保护网后,猕猴桃果树长得非常好,坠在枝头的累累硕果引来一波又一波的种植户前来“取经”。
当地贫困户李龙顺也种了3亩猕猴桃,种植和管护遇到难题,他首先想到的是找“晏师傅”帮忙。
“不管是疏花疏果、剪枝拉条,还是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晏师傅经验丰富得很,只要是照着他开的‘方子’,没啥毛病‘治’不了。”
水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戴顺龙认为,当下,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猕猴桃产业作为水城县一项特色产业广泛铺开,种植户如何进行标准化种植和精细化管理,从中真正获利并长远受益,是值得深思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晏庭银本身爱琢磨、爱专研,加上去年镇里组织到陕西周至考察学习,回来后他的想法一个比一个新。”在百车河居委党支部书记李先健看来,先富起来的晏庭银之所以能成为新型农民,还得益于农村产业革命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
晏庭银说:“为了让种植户掌握新技术,县里还专门邀请中科院农技专家定期来培训,课堂直接搬到田间地头,既接地气又很实用。”
百车河居委共有131户村民种植猕猴桃,其中,贫困户21户83人,种植面积达580亩。“不管是‘走出去’的观摩学习,还是‘引进来’的课堂培训,我们都是全覆盖到每一户种植户,特别是在晏庭银的带动和二次教学下,我们力争将这580亩猕猴桃基地打造成标准化、规范化示范种植基地。”李先健满怀信心地说。
“基地里挂果最多的一棵猕猴桃果树上,挂果有460个,都是他们农技人员亲自数的,最大的重3两,平均下来一个重量也有1两6,也是他们现称的。”守着眼前这满树的“金果果”,晏庭银很是骄傲。
产业发展有了“科技力量”的注入,加之标准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晏庭银拍着胸脯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