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小猕猴桃养成“明星货”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7 16:37:02 | 【字体:小 大】 |
孙乐弟金秋时节,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乡的猕猴桃基地里,一个个果形饱满、香味浓郁的猕猴桃挂满枝头,“红心猕猴桃已经陆续上市,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傈僳族姑娘杨二妹正在猕猴桃园里忙着施肥、修剪、套袋、喷灌、除草。
陇川县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1摄氏度,年日照总量1965小时,年均无霜期278天,年降雨量2053毫米。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使猕猴桃的种植拥有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今,户撒猕猴桃不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得到大幅提升,猕猴桃产业已然成为户撒“一乡一品”的亮点产业,2022年户撒乡有400多户农户种植猕猴桃,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预计年产量300余吨,将实现销售额300余万元。
“虽然现在看着户撒猕猴桃现在的成绩很喜人,但在十年前却是另外一幅光景。”户撒乡猕猴桃协会会长许宝生说道。“当时,由于缺乏技术管理,种植出来的猕猴桃卖相、品质都不好。而且因缺乏系统的种植管理,很多种植户都是分散、零星的,种植面积小、散、弱,户撒的猕猴桃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占尽了‘天时地利’的优势条件,却在‘人和’上犯了难。直到2019年,有了州、县科协的介入才让困扰户撒乡猕猴桃产业发展难的局面得到了破解。
2019年7月,户撒乡整合了原有的3家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一个以从事高原特色农产品红心猕猴桃的种植、营销、引种、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陇川县猕猴桃协会。以“党支部+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为发展模式,吸收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手把手将种植管理技术教给乡亲,并采取提前认购稳定信心、错峰上市等措施发展猕猴桃产业。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成为猕猴桃种植重要保障。“如今党的政策好,现在猕猴桃产量增高,农民的收入也增加,农民挑上了农业现代化‘金扁担’。”陇川县科协工作人员马宗顶说。“我们现在采取‘专家工作站+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为户撒乡猕猴桃产业提供技术支撑,指导户撒乡猕猴桃协会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德宏州科协、陇川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还创新采用整株果树认购和线上、线下猕猴桃零售、书记代言等方式方法,为果农销果寻新销路。”
据悉,近年来,陇川县的猕猴桃产业依托云南省、德宏州农业和科协部门组建猕猴桃县级专家工作站,整合科技优势资源,进行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创新、集成、试验和示范推广,加快绿色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品质,增加单产,加强品牌建设,猕猴桃产业现已成为全县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同时,还成功注册了“陇川猕猴桃”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德宏州科协、陇川县科协除了送技术外,德宏州科协还积极配套省对下转移支付资金和基层科普经费累计投入73万元,齐心协力将猕猴桃产业提升为陇川县委县政府重点发展产业,积极争取政府财政资金投入280万元,为民解困。资金的注入,有效解决种植户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农户发展猕猴桃产业资金困难问题。如,发放旧果园补种果苗、发放绿色防控物资及肥料、发放猕猴桃果袋等,400多户种植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受益。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一颗小小猕猴桃,结出甜蜜“科技果”,如今成了户撒乡群众增收致富的香甜事业,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户撒乡,在大山深处焕发勃勃生机。在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路上,户撒乡人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