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妻敢嫁别人中国江苏网7月24日常州讯 近段时间,腾田原生态钓鱼中心的负责人许国伟心情愉悦,随着池塘标准化改造,他经营的钓鱼中心的鱼儿越发肥美,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记者了解到,为了推进长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去年起,常州经开区针对连片50亩以上的池塘,开展水产养殖尾水净化,首选试点地就是老许的钓鱼中心,进行池塘标准化改造,通过提升基础设施,使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鱼粪等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养殖尾水可实现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从而形成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态循环渔业模式。
该项目改造面积共120亩,其中净养殖水面约110亩,以四大家鱼养殖为主。对现有鱼塘进行改造,建成一级沉淀池18亩、净水区30亩。其中,24亩净水区设置“三池两坝”,即沉淀池、曝气池、净化池和2道过滤坝,并配套绿化和景观。
“池塘养殖尾水集中排入沉淀池内,通过沉淀与吸附进行一级净化;经过第一道过滤坝进入曝气池,通过增氧及施用微生态制剂进行二级净化,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再经过第二道过滤坝进入生物净化池,通过池边浅水处种植的植物和生态浮床(岛)内放置的水生动植物进行三级净化,最终实现尾水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项目负责人陈卫强介绍,净化后养殖尾水达到淡水受纳水域养殖尾水排放限值二级标准。
去年,因为池塘水质问题,老许的鱼塘里陆续死了5公斤鱼,“所有改造是由政府掏钱帮做的,水好、环境好,对鱼肯定也好。”老许说,看着改造后的鱼塘,他对池塘养殖的信心更足了。
东周村水圩资源丰富,“水八仙”中的莲藕、菱角都产自这里。再过半个月,莲藕种植基地就将迎来采摘旺季,这里以珍珠藕为主要品种,届时,一群身着水皮衣的工人们将在藕田间凭借智慧和经验“淘金”。“我们这里的藕销往无锡等地,忙碌时一天要挖1000多斤藕,收入大约400元。”东周村农技员周孟飞说,河岸之隔是菱角种植区,兴旺时这里的种植面积达100亩。“菱角采过一次再过7—10天就能再生长出来,采摘期从秋天开始一直可以持续到霜降。”他表示,最多的时候,农户可以采8—10次,约给村民增收3万元—4万元。
比起水生植物,芙蓉鲜螺和渔业在东周最负盛名。每天清晨,村民周菊珍就到附近的鱼塘里开始捞螺蛳,这一干就是20年,“每天捞70—80斤不成问题,多的时候一天能捞近200斤。”周菊珍告诉记者,村里蓉盛水产合作社的经纪人会定期收购,“他们专收个头超过1元硬币大小的螺蛳,个头品相不足的,我们就到农贸市场去卖”。今年经纪人又拓宽了渠道,与食品企业合作,开始尝试熟食生产,增加了芙蓉鲜螺的经济价值。“那些因个头不足的鲜螺有了新的生机和商机,一年约增加3万元的收入。”周菊珍开心道。
记者发现,水环境优良得益于这里工业企业少,天然优势加剧了渔业发展。尤其是白荡湖的水质优,这里出产的鱼个头大、品质好,一直是周边百姓餐桌上的“宠儿”。
湖里有青鱼、草鱼、鳊鱼、花鲢、白鲢,到了冬季日,便是最热闹的,白鹭齐飞、肥鱼弹跃,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冬捕画卷。“不需要自己出去卖,都是各地的鱼商到现场联系购买。”养殖户许大爷说,岸上还有等着来买鱼的散客,一个上午,鱼儿就销售一空。
记者了解到,白荡湖采用网上竞标形式由养殖户承租,每5年为一个租期,近几年随着水环境“质”的提升,竞争的养殖户越来越多,租金由10年前的3万多元一年一路上扬到如今7万多元一年,村民的口袋一鼓再鼓。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近年来,东周村以“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为主线,持续做好治水文章,后续将通过规划引领、产业布局、项目提振推动水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变,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常景轩)
中国江苏网7月24日常州讯 近段时间,腾田原生态钓鱼中心的负责人许国伟心情愉悦,随着池塘标准化改造,他经营的钓鱼中心的鱼儿越发肥美,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记者了解到,为了推进长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去年起,常州经开区针对连片50亩以上的池塘,开展水产养殖尾水净化,首选试点地就是老许的钓鱼中心,进行池塘标准化改造,通过提升基础设施。近年来,东周村以“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为主线,持续做好治水文章,后续将通过规划引领、产业布局、项目提振推动水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变,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