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剑之裔九曲黄河奔流,在中华大地上勾勒出一个大大的“几”字;塞上大美银川,宛如一颗多彩宝石镶嵌在“几字弯”片区。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党中央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6年和2020年,习两次视察宁夏,赋予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任。
银川因黄河而生,得黄河而盛,依黄河而兴,保护好黄河,确保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中走在前、作表率,银川有着天然的使命和责任。奔腾黄河水流经银川83.8公里,像母亲一样将银川怀抱着、养育着。“十四五”开局以来,银川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把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切实担负起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的首府责任,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全力扛起“上游担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岸上岸下齐抓、治标治本并举,率先在全国以立法形式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倾情书写治水兴水银川答卷,一泓清水入黄河、大河两岸日日新的美好愿景正渐变为现实。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从昔日一望无际的沙漠变成如今的绿树成荫,从曾经的了无生气变成现在的绿意盎然……多年来,地处黄河“几字弯”的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坚持斗沙、治沙,将白芨滩从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风沙源”,变成城市的“后花园”,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个优秀的防沙治沙经验,从白芨滩诞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草。”“一碗饭,半碗沙”……这些都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白芨滩的真实写照。在治沙英雄王有德的带领下,通过多年不懈的探索创新,白芨滩林场采取草方格固沙、三季造林的综合治理措施和滴灌节水等技术,改变了过去一季造林、成活靠天的被动治沙模式。以白芨滩为代表的治沙人接续奋斗,累计完成防沙治沙工程78万亩,不断创造“绿进沙退”奇迹。
在全力开展防沙治沙,植绿护绿工作的同时,白芨滩林场还坚持以水定产、量水而行、益农则农,在北沙窝和大泉沙漠中引水治沙造田,开发土地7000余亩,其中经果林5000多亩,苗圃2000多亩,构建了前沿沙生灌木林、近生活区乔灌混交林、经果林、养殖业、种植业“五位一体”治沙模式。 “我们通过种植经果林挣到的钱,不仅能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资金保障,也能增加职工收入,真正激活了大家参与防沙治沙事业的内生动力,实现了治沙与致富同步发展。”林场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站在马鞍山观景台上眺望,一排排林木迎风挺立,犹如绿色“卫兵”,和白芨滩林场治沙人一起,阻挡毛乌素沙漠南移西扩散,努力让黄河和银川平原不再受风沙的侵害。
银川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但也是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在这里,植树不仅是为环境增色,更关乎高质量发展底色。近年来,银川市重点实施完成贺兰山东麓生态防护林带、滨河大道黄河金岸生态廊道、白芨滩防沙治沙等一批生态建设项目,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国土绿化行动,不断扩大城市绿色空间,让湖城大地处处充满绿色生机,让绿色成为银川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截至2022年底,全市森林面积147.2万亩;草原面积397万亩,综合植被盖度达45%;湿地总面积达76.9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其中自然湖泊近200个,湿地保护率达到85%。在全力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上,银川市还聚焦“山、水、林、田、湖”生态要素,打造“小微送暖”“塞上江南”“古渠新生”“黄河安澜”4大类示范项目,抢抓春季绿化时间节点,对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18项评选指标进行针对性提升,增添城市新的绿色名片。“今年家门口建起了小微公园,平时路过就是满眼绿意,晚上散步也有去处,感觉真得很好。”市民哈先生说。
据银川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到8115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1.39%,建成区园林绿化覆盖面积8193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79%,公园面积达到283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43平方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大力推动银川从绿起来、美起来向活起来、优起来、循环起来转变,努力为市民营造更加优美、更加舒适的高品质生活环境。”该负责人说。
“以前第二排水沟特别脏,还有人倒污水、扔垃圾,周围居民都要绕着走。后来政府下决心,治理污水,清理沟道淤泥垃圾,现在河道也修好了,水也清了,周围的树也都种起来了。”市民李雅婷说,绿树成荫、碧波荡漾,焕然一新的第二排水沟越发得到市民的喜爱。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第二排水沟是银川六大入黄排水沟之一,也曾是城市黑臭水体之一,全长33.9公里。2017年起,银川市大力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采用“一沟一策”的治理方法,对第二排水沟、银东干沟等9条城市黑臭水体进行治理,通过沟道底泥清淤、水生植物种植、生物浮床等措施有效提升沟道水质。同时,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开展“三禁三减”行动,实现了化肥、农药、除草剂施用量零增长,有效消除氮、磷超标,大幅消除农业面源污染。到2018年,9条城市黑臭水体都得到治理,消除比例100%。
秋日的黄河湿地公园,广阔的水面粼粼波光,各种水鸟时而空中翱翔,时而水中嬉戏,园中还时不时能遇到前来游玩的市民。过去的臭水滩经过截污纳管、清淤和种植水生植物,变成了景色宜人的带状休闲湿地。“现在这里环境好多了,有树有草,有鸟有鱼,以前有段时间这里排放污水,味道很大,大家都绕着走。”住在黄河湿地公园河滩村的村民说。
2018起,市水务局牵头实施滨河水系连通工程,将入黄排水沟退水口由九处合并为北大沟一处统一入黄,串联中干沟、永二干沟、第二排水沟等入黄排水沟人工湿地,建成南北贯通25.2公里,面积2492亩的湿地水系。通过种植水生植物、铺设石墨烯光催化网膜等措施,全力吸附水中杂质,起到净化作用。银川滨河水系还建有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目前,入黄水体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黄河干流银川段稳定在Ⅱ类进Ⅱ类出,实现了水系湿地连通联调联净,构筑了良性循环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时增强了滨河水系防洪、排水和生态修复能力。
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消除堤防安全隐患,稳定河道河槽是前提。近年来,银川市先后实施了黄河银川段标准化堤防、黄河二期防洪等一系列防洪除险项目,进一步完善“导、拦、蓄、滞、泄”为一体的防洪工程体系,建成标准化堤防113公里,将核心区防洪标准提高到200年一遇,全面保障银川安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银川市还连续举办两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也得到了沿黄八省(区)省会(首府)城市党委、政府的积极响应,进一步凝聚起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共识,全力保护黄河健康安澜。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曾经过度依赖煤炭资源,而今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我市亮出“答题板”:锚定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目标,用绿色智能撬动效能之变,综合考量短期与长远、统筹约束与机遇,既体现辩证思维,也体现了高质量发展观,在产业经济发展中,作为全市经济“压舱石”的工业经济持续传递出绿色发展的积极信号。
近年来,银川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围绕“三新”产业发展、“两都五基地”建设,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供应链创新“标杆”企业,形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前三季度已实施“三新”产业项目79个,完成投资136.1亿元。
走进牧场,一头头奶牛井然有序地走上转盘,接受自动化挤奶;来到酒庄,桶装葡萄酒散发着诱人芬芳;进入工厂,闪亮的银灰色单晶硅棒从石英坩埚中生长而出……今年,银川市印发《产业链重点企业培育认定管理办法》,培育认定隆基硅、中环光伏等8家企业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加快培育认定供应链“标杆”企业。建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按照“专精特新”后备培育企业、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三个层级,从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引培、转型升级等方面分类施策。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3家、50亿元以上企业3家、30亿元以上企业2家、10亿元以上企业11家,培育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159家,获得认定的企业数量位居全区第一。
如今的隆基乐叶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基本见不到人,只有一队“指挥官”操控着机器人在车间轨道上运送物料,执行操作命令。“车辆左转,请注意!”伴随着提示音,车间AGV小车通过激光定位导航和无线网络指引,在车间内来回穿梭、自动避让……制造与智造,一字之差,产业形态、工作方式却有着天差地别。
数字化、智能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趋势。目前,银川市已形成工业大脑、园区、企业智能化改造三级一体化智能改造体系,强化数字对“三新”产业赋能应用,加快“工业大脑”二期建设,新建产业云图智能分析辅助决策系统、能耗监管。“智能化是产业竞争的关键所在,未来,我们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园区。”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2022年以来,银川市聚焦传统产业持续开展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工作,为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把脉会诊、对症下药。截至目前,共为118家企业提供智能化诊断服务。
同时,为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链式发展,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银川市还出台相关实施方案、管理办法等,从政策层面支持产业振兴战略。鼓励组建“链主企业+行业协会+中小企业”产业联盟、“链主企业+中小企业+高校院所+智库专家+金融机构”创新联合体,通过大企业“提需”、“发榜”、科研院所和中小企业“配套”“揭榜”,联合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攻关。深入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近两年,组织实施银川热电系统优化改造、泰益欣综合能效提升改造等17个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2022年,全市重点监测的40家用能企业中,42%的企业实现了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减少能源消费总量28万吨标准煤,能耗强度累计下降4.9%。
大河汤汤,华夏泱泱。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作为镶嵌在黄河上游的塞上明珠,银川上下必将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强使命担当、更实工作举措,久久为功、不懈奋斗,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保黄河安澜,护生态安全屏障,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