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贼王633晨曦微露,小山村的清晨宁静而安详,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味道,偶尔几声清脆的鸟鸣,给这份宁静凭添了一丝生机。
今年63岁的陈秀萍,是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蓝旗镇蓝旗村村民。一大早,安顿好家里的老伴儿和两个孙子后,她便骑着自行车赶到离家不足2公里的天津百利种苗隆化蔬菜产业园,开始一天的工作。
择菜、打包、清洁……蔬菜日光温室里,陈秀萍穿梭在各个苗床间有序地忙碌着。“去年土地流转以后,我就开始在这里打零工,算起来也有大半年的时间了。”她一边麻利地择着菜边,一边抽空跟记者聊了几句,“在这上班挺好的,每天工资120块钱,而且离家近,也方便照顾一家老小。”
陈秀萍告诉记者,曾经她家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伴儿常年疾病缠身,花费了家里大部分积蓄,不仅自己丧失了劳动能力,还使全家陷入了病贫交加的境地。原先家里有5亩地,一直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她既要照看老伴儿又要打理庄稼,实在是分身乏术。去年,听说有土地流转这样的好事儿,她想都没想,头一个投了赞成票。
“这次我们家有2亩地进行了土地流转,每年每亩地有800块钱的租金,再也不用担心年头不好、不收成了。”对陈秀萍来说,土地流转出去不仅自己省了心,还能拿到相当于以前劳作一年的收入,可以说是旱涝保丰收,心里别提多踏实了。“现在我们曾经耕种的那片土地,建成了蔬菜产业园,我还可以在这里上班挣工资,一年的收入翻了好几番。”
陈秀萍所说的蔬菜产业园,就是天津百利种苗隆化蔬菜产业园,是隆化县在津南区对口帮扶下,引进的水培蔬菜农业产业扶贫项目。
“隆化县水好、空气好、昼夜温差大,发展蔬菜种植业的条件得天独厚,这里的贫困户有积极劳动致富的意愿,加之津南区对口帮扶产业合作政策,我们从天津百利种苗培育有限公司引进成熟的高端蔬菜种植和管理技术,隆化蔬菜产业园项目就这样应运而生了。”承德津承维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祥说着,用手指了指眼前的这20座日光温室。
新型的水培技术代替传统的土地种植是这个扶贫项目的一大亮点。“水培蔬菜可以全天候生产,我们每天都在播种、每天也都在收割。”陈志祥说,仅仅占地230亩的园区,一年可收割蔬菜20多期,每个日光温室可出成品菜40万棵,年产量是普通设施蔬菜产量的10倍,20个日光温室年产值达3000万元,也是同等规模传统设施蔬菜种植园区的10倍。
陈志祥一面带着记者参观水培蔬菜项目,一面介绍起了这个产业项目帮扶的路径:“我们项目采取的是‘租金+分红+薪金’的产业帮扶模式,第一步就是实施土地流转。流转出的这230亩土地,我们以每年每亩800元的租金支付给农民,且租金随当地玉米价格涨幅而增高。”
除了土地流转的租金,他们还从津南区帮扶的5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中抽取5%,作为贫困户的资金进行入股,每年每户至少可分红3000元。此外,优先安排当地的贫困户、低保户到园区进行务工,通过薪酬进一步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陈志祥以陈秀萍大娘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租金每年每亩800元,资金分红每年保底3000元,务工薪酬保守计算是每年28000元,这样她一年收入可达33000元,与之前收入相比增长了将近20倍。”
在天津百利种苗隆化蔬菜产业园项目的带动下,截至目前当地已有8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辐射贫困人口224人,曾经“靠天吃饭”的农民初次尝到了产业化脱贫致富的“甜头”。
如今,水培蔬菜项目发展势头和销路良好,所产蔬菜不仅辐射上海、广州、香港等地,还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这更坚定了陈志祥发展水培蔬菜产业的决心:“今明两年我们还将再建20个日光温室,使水培蔬菜的日供应量达到2万棵以上。随着项目规模逐年扩大,预计到2021年我们将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260余人,带动更多农民实现持续增收致富,保障稳定脱贫不返贫。”
让农民变成产业工人,让田间地头变成日光温室,是隆化县脱贫的“法宝”之一。蹲点的这些天,我看到了津南区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的明显成效,更感受到了当地走出贫困的农民心里浓浓的幸福感。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也是稳定脱贫的长久之计。相信隆化县有了像水培蔬菜这样优势高效产业项目的支撑,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将更加牢固,以此换来的一张张农民满意的笑脸也将更加灿烂、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