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王全文阅读正值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信阳罗山县尤店乡李店村1200亩连片种植的水稻,由葱绿慢慢变成了金黄。
眼看丰收在望,李店村党支部书记李国清很是高兴:“大数据视频监控、智慧节水灌溉,稻田用5G,增收促发展。”李国清所说的“稻田用5G”,是自2022年以来,罗山县聚焦探索富民强村新路径,依托社区丰富的耕地资源,联合河南移动信阳分公司创新打造的“5G+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走出了一条以科技促增收、以增收促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尤店乡李店村是罗山县土地面积最大的村庄之一,有耕地8000多亩,粮食种植以水稻为主。全村928户3102人,约三分之二的人外出务工。原来大部分土地要么闲置,要么外出务工人员只能交给亲戚耕种。不仅如此,早年实行的“分田到户”,也使沃野千里的良田,被人为分割成了大小不等的小块,限制了大型农机具的使用,粮食种植成本高、效率低,好地块种不出好粮食的情况多年得不到改善。
眼瞅着种田人越来越少,那些年李国清心里是五味杂陈。如何带领群众多种粮、种好粮,成为困惑李国清和村“两委”多年的难题,也历史性地摆在了尤店乡党委书记李益的面前。
2022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南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让李益找到了方向。经过科学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尤店乡出台了《2022至203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主要涉及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概括来说就是实现“田地规整、土壤肥沃、旱涝保收、农机可达、抗灾防护强、用电有保障、智慧农业”。
在规划出台后,河南移动信阳分公司立即与罗山县农业局积极沟通,选取李店村1200亩连片水稻种植土地为试点,在地头新建了两座移动5G基站,联合农业技术专家打造了涵盖稻田主体、生产、环境、病虫害、质量安全等基础数据的高标准农田数据中心,为高标准农田数字化决策平台的运行提供统一标准的数据底座,通过架设1座气象站,38组高清摄像头,160台物联网杀虫灯,建立稻田可视化监管系统和病虫害预警系统,对李店村环境气象、农田防护、土壤墒情、土壤质量、病虫害监测、水肥一体化等进行长期定位监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现在有了移动5G技术,信阳农林学院的专家也通过5G高清视频、音频、文件传输、文字交流等方式,线上诊断,为李店村农民提供农业生产专业解决方法。
夺取秋粮丰收,田间管理是关键。面向金色的稻田,尤店乡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吴晓算了一笔账:现在经过测算,李店村每亩地种植优质水稻可收稻谷1400斤,比原来增产了近300斤,合1.2元每斤,一年每亩地增收360元。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使用智能机井灌溉系统,共节约稻田用肥、用水、人工近450元,这一增一减,让农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且,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后,全面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耕作,通过农资农机团购服务,每亩田又降低了成本200元左右。
李店村还是远近闻名的“多肉植物之乡”,建有多肉植物培育基地300余亩。“多肉植物培育对水、肥、药的精细化管理要求较高,5G、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好比是植物的大脑和眼睛”,李店村党支部书记李国清介绍说。“土壤湿度21%”“环境温度14℃”该多肉植物培育基地依托河南移动信阳分公司搭建的5G数字产业综合服务平台,一个个清晰的数据在手机助农APP上给出了答案。
传统多肉植物依靠人工作业,培育成本高、效益低下。现在通过多功能气象站、智能水肥一体化等物联网设备和病虫害数据库,实时采集和传输多肉培育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数据,全过程监测多肉生长状况和环境变化,告别了传统栽培“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
据了解,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目前园区发展多肉品种已达500余种。有了移动5G信号,李店村的多肉植物也走上了“线上+线下”的双线销售道路,当地种植户通过移动5G网络直播平台拍摄、记录、发布多肉植物生长、培育全过程,让广大消费者更清晰的认识多肉植物。目前,李店村的多肉植物已通过网络直播卖向全国各地,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已达70多万元,纯利润在50万元以上。
丰收的喜悦正传遍中原大地。农民朋友脸上的笑容、田间地头多彩的果实,装点着这个金秋。河南大力实施秋粮增产夺丰收行动,河南移动也将持续通过5G信息化赋能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中原粮仓”的粮食生产新突破,为秋粮生产保驾护航。(柯传高)
|